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坚守廉洁从政底线,确保权力为民所用。下面是网友整理编辑的七一专题党课讲稿:筑牢拒腐蚀防线守好清廉从政“第一关”相关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喜欢就下载支持!
七一专题党课讲稿:筑牢拒腐蚀防线守好清廉从政“第一关”同志们:今天,我们以“筑牢抵制违规吃喝防线,敲响清正廉洁警钟”为题开展专题党课,既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的政治要求,也是深化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具体实践。近期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的多起案例警示我们:违规吃喝绝非“杯盘小事”,而是滋生腐败的温床、侵蚀党的执政根基的“蚁穴”。从河南省信阳市10名干部顶风违纪被通报,到湖北黄梅县违规吃喝致人死亡的惨痛教训,这些案例撕开的不仅是个别干部的纪律防线,更是对政治生态的严重破坏。我们必须以案为鉴、以纪为纲,从思想根源上铲除“舌尖上的腐败”滋生土壤。一、清醒认识违规吃喝的“三重危害”,把牢思想“总开关”(一)从政治危害看:违规吃喝是动摇党的执政根基的“腐蚀剂”中央纪委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查处的“四风”问题中,违规吃喝占比达23.7%,位居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首位。同志们试想:当党员干部在酒桌上与管理服务对象称兄道弟,审批监管的天平如何保持公正?当公款宴请成为“潜规则”,群众看到的只会是“台上反腐、台下吃喝”的割裂形象。这种“温水煮青蛙”式的腐蚀,正在悄然消解党的公信力——这绝非危言耸听,而是从周永康、孙政才等“大老虎”到基层“微腐败”干部的共同堕落轨迹:他们中87%的违纪违法行为,始于接受管理服务对象的第一顿宴请。(二)从纪法后果看:违规吃喝是触碰纪律红线的“高危区”《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134条明确将“接受、提供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列为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值得警惕的是,当前违规吃喝呈现“三化”新动向:地点隐蔽化(藏身私人会所、企业内部食堂)、方式变异化(“化整为零”拆分报销、“不吃公款吃老板”)、时间节点化(借调研、检查等公务活动搭车吃喝)。2025年新修订的《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更将“违规接受宴请”纳入政务处分情形,情节严重者可直接开除公职——这不是“吃顿饭”的小事,而是可能断送政治生命的“大劫”。(三)从家庭社会看:违规吃喝是摧毁幸福根基的“导火索”某落马干部在忏悔录中写道:“第一次收受管理对象的茅台,是在一场看似平常的‘老乡聚会’上。那瓶酒打开的不是情谊,而是贪欲的闸门。”数据显示,因违规吃喝引发的腐败案件中,76%伴随权钱交易、利益输送,最终导致家庭破裂、子女蒙羞。更严重的是,当餐桌上的“潜规则”取代了制度的“明规矩”,社会公平正义的防线就会从“酒杯交错”中失守,这正是群众对“餐桌上的腐败”深恶痛绝的根源所在。二、精准识别违规吃喝的“八种陷阱”,筑牢行为“防火墙”(现场互动:同志们可对照自查——以下场景是否踩过“雷”?)1.“公务接待”外衣下的超标宴某市开发区副主任在接待客商时,将3000元/桌的标准偷偷提高至8000元,美其名曰“优化营商环境”。根据《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这类“超标准、超范围接待”已构成违纪,2024年全国共查处此类问题1.2万起,处理1.5万人。2.“老乡聚会”名义下的利益宴某县住建局科长每月固定参加“同乡会”,看似AA制聚餐,实则由开发商“轮流坐庄”。这种“吃人的嘴软”最终让他在工程审批中大开绿灯,最终因受贿罪被判3年。中纪委指出:“无利不起早的饭局,本质是‘温水煮青蛙’的围猎。”3.“隐蔽场所”里的高档宴警惕“一桌餐”新变种:有的在私房菜馆设“暗门”,有的用“农家院”作掩护,甚至出现“移动宴饮车”。某地查处的案例中,干部在改装大巴车上吃喝,自以为“车在动、查不到”,最终仍被大数据追踪到消费异常线索。4.“电子红包”背后的吃喝宴“线上发红包、线下约饭局”成为新套路。某国企负责人通过微信收取管理对象“餐费红包”累计2.3万元,以为“小额分散”能规避风险,最终仍被定性为“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5.“加班误餐”幌子下的公款宴某局以“加班慰问”名义,每周五固定在酒店安排“工作餐”,人均消费超300元。这种“化整为零”的公款吃喝,违反《条例》第101条,2024年此类问题同比上升17%,反映出“四风”问题的顽固性。6.“招商引资”借口下的超标宴某地开发区在接待客商时,安排茅台配海鲜,美其名曰“体现诚意”。但《关于规范政商交往行为的若干规定》明确:商务接待单次人均不得超过500元,且不得提供高档酒水——逾越这个红线,就是用公权为“舌尖上的享受”买单。7.“婚丧喜庆”外衣下的敛财宴某镇长为儿子举办婚礼,分12批次宴请管理服务对象,收受礼金18万元。这种“化整为零”操办宴席,即使未大操大办,只要邀请管理服务对象,就违反《廉洁自律准则》8.“调研考察”行程中的搭车宴某考察组在基层调研期间,接受村委会安排的野味宴,席间讨论的却是“村里明年修路指标”。这种“公务幌子+利益输送”的模式,正是中央纪委今年重点整治的“吃喝歪风”。三、构建抵制违规吃喝的“四维防线”,锻造清廉“先锋队”(一)筑牢“不想腐”的思想防线:开展“三问教育”问初心:入党誓词中“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是否包含餐桌上的自律?问底线:一顿饭可能换来党纪处分,这个代价是否算过?问家人:当孩子看到你酒后拿着礼品回家,会树立怎样的价值观?推荐“三不赴宴”原则:身份不明的饭局不赴、管理服务对象的邀请不赴、可能影响公正的场合不赴。某省试点“廉政用餐承诺制”,要求干部家属签订《家庭拒宴责任书》,将监督触角延伸至“八小时外”。(二)扎紧“不能腐”的制度笼子:用好“科技+监督”组合拳智能筛查:某省纪委监委开发“四风”预警系统,自动比对餐饮发票、公车轨迹、酒店入住等数据,2024年通过该系统发现问题线索376条阳光监督:推广“扫码举报”平台,群众拍摄带水印的现场照片即可上传,查实后给予500-5000元奖励精准画像:建立“饭局预警清单”,对同一干部半年内3次以上出入高档场所的,自动触发提醒谈话(三)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效应:实行“三必查”机制节假日必查:每逢端午、中秋等节点,组建“飞行检查组”直插酒店、私人会所案件必查:对腐败案件倒查“饭局链条”,某省查处的受贿案中,85%的权钱交易发生在违规吃喝场合舆情必查:建立网络餐饮消费舆情监测系统,对“公职人员+高档消费”关键词实时预警(四)培育“崇俭尚廉”的文化土壤:打造“清风餐桌”工程机关食堂推行“光盘积分制”,积分可兑换廉政书籍开展“家庭廉洁餐”活动,组织干部家属共做“清廉菜”、共签《拒宴承诺书》在政务大厅、办事窗口摆放“廉政餐桌牌”,印有“公务接待标准”和监督电话同志们!从延安窑洞的粗茶淡饭,到改革开放初期的“四菜一汤”,党的百年奋斗史始终贯穿着“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政治本色。当我们在餐桌上推杯换盏时,不妨想想革命先烈啃树皮的艰难岁月;当我们为“面子”大摆宴席时,不妨看看乡村振兴中仍需帮扶的困难群众。让我们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把抵制违规吃喝作为检验“两个维护”的经验交流,让清廉之风从餐桌吹向全社会,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作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