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专题学习党课讲稿四篇(最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深入学习两会精神,把握核心要义,强化责任担当,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下由公文包网友为您分享的范文资料,供您参考学习之用。

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专题学习党课讲稿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专题学习贯彻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关键一年。这次全国两会承载着非同寻常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期间发表的系列重要讲话,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下面,我从五个方面与同志们共同学习领会。一、深刻把握两会精神的核心要义,凝聚思想共识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经济大省挑大梁”是党中央赋予的重大政治责任。数据显示,2024年广东、江苏等十省份以不到全国20%的面积贡献了超60%的GDP,其中江苏、湖北增速达5.8%,这充分体现了经济大省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总书记提出的“四个着力点”——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勇争先、在落实国家战略上走在前、在促进共同富裕上作示范,为经济大省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总书记连续三年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每次都聚焦“创新”主题。从去年提出“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到今年强调“搭建平台、健全体制机制”,体现了党中央对破解“双链”难题的持续深化思考。当前,我国科技企业正加速创新融合,CR450型复兴号动车组测试、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等案例,彰显了创新驱动发展的生动实践。二、以系统思维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首次提出“教育问题惟此为大”,深刻揭示了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当前,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教育体系,但距离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目标仍有十年攻坚期。我们要深刻把握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内在逻辑:第一,构建教育数字化战略支撑体系。总书记指出,要“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建设学习型社会”。濮阳医专等院校的实践表明,通过开发AI教学平台、建立校企联合实验室,可有效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匹配度。我们要推动传统教育模式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既要利用智能工具提高教学效率,也要坚守“启智润心”的育人本质。第二,深化产教融合协同创新机制。针对高校学科设置与产业需求“两张皮”问题,需建立“产业出题、科技答题、教育解题”的闭环机制。例如,公共卫生学院与社区共建实践基地,护理学院探索“医工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正是落实总书记“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要求的生动实践。第三,培育新时代创新型人才队伍。面对“内卷式”竞争等问题,总书记强调要“以内涵式发展取代外延式扩张”。这要求我们在人才培养中注重“三个结合”: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结合、共性要求与个性发展结合。特别是针对未成年人年人均阅读量11.39本的现状,需通过书香校园建设,培养学生深度思考能力。三、以深化改革破解发展深层次矛盾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首次写入,这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部署。当前,地方保护、市场分割等问题仍制约要素自由流动,总书记在江苏代表团明确要求“主动破除地方保护、市场分割和‘内卷式’竞争”。我们要深刻认识:第一,改革是破解发展难题的关键一招。从苏州工业园“负面清单”管理到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实践证明,通过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可有效激发市场活力。我们要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推进审批制度、产权保护等重点领域改革,为高质量发展清障搭台。第二,开放是赢得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面对国际环境变化,需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例如,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实施“特殊经济功能区”政策,吸引外资项目超200个,这启示我们要以高水平开放倒逼深层次改革,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中争取主动。第三,法治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根本保障。针对平台垄断、恶意竞争等问题,需完善《反垄断法》实施细则,建立跨区域协同监管机制。去年查处的某互联网平台“二选一”案件,罚没金额达182亿元,彰显了国家维护公平竞争的坚定决心。四、夯实基层治理根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习近平总书记在同社区工作者李肖娜代表交流时,点赞“小巷总理”的绣花功夫。当前,我国社区治理已进入精细化发展新阶段:第一,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北京“接诉即办”机制、杭州“未来社区”建设,通过数字化赋能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我们要推广“红色议事厅”“居民议事会”等经验,让群众在社区治理中唱主角。第二,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针对老旧小区改造、社区食堂建设等民生痛点,需建立“群众点单一政府派单一社会接单—群众评单”服务机制。例如,成都玉林社区通过“微更新”项目,既保留市井烟火气,又完善养老、托育等配套设施。第三,创新数字化治理模式。利用大数据分析群众需求,如上海“社区云”平台整合200多项政务服务,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濮阳医专开发的“智慧校园”系统,通过人脸识别、智能预警等技术提升管理效能,这为基层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鉴。五、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今年两会期间,总书记在解放军代表团强调“强化军地合力”,这对党的建设同样具有指导意义。我们要深刻把握:第一,坚持用改革精神推进党的建设。全国组织部长会议提出,要把严的标准贯穿干部选育管用全过程。去年开展的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专项整治,查核率达100%,对不如实填报的2300余名干部进行严肃处理,彰显了制度刚性。第二,持续深化作风建设。今年两会会风呈现“三新”特点:发言更务实,代表建议采纳率同比提升15%;流程更精简,文件数量减少20%;监督更严格,设立24小时会风会纪监督电话。这些举措启示我们,作风建设必须常抓不懈。第三,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针对新兴领域党建薄弱问题,北京朝阳区建立“楼宇党建联盟”,覆盖企业1.2万家;浙江义乌推行“市场党建”模式,实现党员管理动态化。我们要推广“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经验,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同志们,2025年全国两会为我们绘制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奋力书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崭新篇章!我的授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学习贯彻2025全国两会精神党课讲稿宣讲稿讲话提纲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全国两会上,高质量发展既是贯穿政府工作报告和“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的关键词,也是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话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必须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今天我们主要从把提高质量发展的角度,对全国两会精神进行解读。一、锚定高质量发展大局,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3月7日,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高质量发展连续出现在中共十九大、二十大报告中,并被列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将决定中国经济的气质,有着“分水岭”意义。我们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这一概念,就要清楚知道,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一)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总要求”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体现了我们党对其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的认识在不断深化。随着经济总量不断增大,我们在发展中遇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2013年,党中央作出判断,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三期叠加”阶段;2014年,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主持起草“十四五”规划建议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是指经济领域,还包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其他各个领域;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都要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翻开“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一以贯之。纲要草案着眼于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做出一系列部署安排,设置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绿色生态、安全保障5大类20个主要指标,彰显了从经济社会方方面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信心。(二)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是对发达地区的要求,欠发达地区受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发展基础等制约因素影响,推动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情况更复杂、任务更艰巨、要求更迫切。越是欠发达,越要深刻领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摆脱路径依赖、克服速度情结、打破惯性思维,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落后是欠发达地区的主要特征,其表象是经济起点低、发展速度慢、规模总量小、财力保障差,实质是传统的发展路径导致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协调、供给侧与需求侧不适应、经济增长缺乏新的有效支撑。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代表委员在讨论中不断凝聚共识: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对全国各地都是适用的,同时,由于各地发展基础、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各有不同,又必须因地制宜,理清本地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三)高质量发展是根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着眼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需要提出来的,必须长期坚持、持续推动、久久为功。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创新能力还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破解这些问题,绝非旦夕之功。高质量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更高要求,不会主动到来,必须经过积极主动的探索和实践。我们既看到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也充分意识到,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二、瞄准新发展阶段总纲,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关系到我国发展大局的稳定,关系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是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全面理解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牢记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把提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一)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坚持高质量发展,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必然选择,也是应对外部环境挑战、化解重大风险的必由之路。坚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还体现在激发全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创造更多有效需求、促进欠发达地区更平衡更充分发展等方面。坚持高质量发展可能带来短暂阵痛,但好处是更加明显、更加长远的。高质量发展将倒逼企业转型升级,使企业发展后劲更足、前景更宽;促使企业不断练好内功,增强抗击市场风险能力;推动企业完善可持续发展架构,切实节能降耗减排;提供企业发展的良好营商环境,自觉强化依法经营、诚信经营,更好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我们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坚持生态优先为前提的高质量发展,发挥好资源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同时,坚持以共同富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立足自身优势,将企业发展融入到国家战略里去。(二)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既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造和积累社会财富,又要防止两极分化,切实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

1 / 4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gongwenbao.net 公文包.

备案号:赣ICP备18015867号-9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