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发言讲稿范本(4篇参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主线,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创辉煌未来!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分享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发言讲稿范本(4篇参考)”相关内容,供您学习参考!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发言讲稿——把握历史主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做好理论研究、对策研究这个探索规律、经世致用的大学问探索规律是为了经世致用,经世致用须在探索规律的基础上”。探索规律、了解规律、把握规律、运用规律、按照规律办事,才会有对历史、对社会发展的真正自觉。需要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华民族发展规律、“两个大局”来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蜡强历史主动中把握历史主动,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一、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然性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理论的彻底性,意味着必须能够面对人的根本问题与当下关切,这就需要从世界观这个“总开关”说起。世界观层面有两个根本问题:第一,世界以什么样的方式存在;第二,世界以什么样的方式运转。事物持续地存在、不断地运转,即变化发展,便表现为历史的演进。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运动性、运动的规律性、规律的可以被认识理解性,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规律运用人类至少已经有了几千年的文明史,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是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走到今天的。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始终追求“大一统”,不断巩固和发展多元一体格局。多元体现一体、追求一体、维护一体,一体主导多元、引领多元、保障多元。这一历史实践和历史逻辑,同中华民族对世界自然万物、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自觉探知密不可分。中华民族很早就认识到,万物在同对立面的斗争统一中走向更高程度的调和。如,老子认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德经》第四十二章);北宋大儒张载提出,“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正蒙·太和篇》)。可以说,古人既认识到“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孟子·滕文公上》),更认识到“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单则易折,众则难摧”(《北史·吐谷浑传》),自觉倡导“求同存异”“大同小异”,不懈追求和而不同的“大一统在数千年历史中,在“大一统”思想影响下,中华各民族在追求“天下一家”“大同世界”的实践中,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这是一部各民族共同开拓辽阔疆域、共同书写悠久历史、共同创造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伟大精神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走向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但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自近代以来,尤其是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后,才真正成为有科学理论指导的自觉实践。正如毛泽东同志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中指出的,“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中国共产党高擎马克思主义真理火炬,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中华民族从此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从此在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也不能少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发展阶段在变,发展环境在变,发展方式在变,但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大家庭、作为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没有变,而且日益巩固和深入。因此,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我要求、自觉传承、时代升华,这是中华民族在把握自身发展规律中表现出来的强烈的、深度的历史自觉和历史主动。三、从“两个大局”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看世界,需要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取得成功,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以崭新形象展现于世界,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这是当前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所表现出的阶段性特征。需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越发展壮大,遇到的阻力和压力就会越大。从这个意义上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具有基础性、根本性意义的举措。看中国,需要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期。这是中华民族发展规律在当前表现出的阶段性特征。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有效应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民族领域可能发生的风险挑战,才能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重要思想保证。需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坚定文化自信,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具有关键性、长远性意义的战略举措。民族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既要以物质基础推动精神提升和社会发展,也要以精神力量引领物质和社会发展。这就需要处理好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现代化发展包含人的现代化,需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引导各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推动各民族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总之,在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走向更加牢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进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一是进一步推动中华民族更为自觉地从历史走向现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二是进一步推动中华各民族更为自觉地走向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四是进一步推动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更为面向世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25年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课讲稿宣讲提纲同志们:按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有关要求,今天由我为大家上一堂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专题党课。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的方式,仔细研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下面,我就“铸牢中华民簇共同体意识”谈一些认识和体会,与大家学习共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内涵丰富,思想深邃,为我们做好民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十九大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式写入党章,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国梦新征程上的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其中之一就是: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成为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出(一)中华民族的概念民族是指经长期历史发展而形成的稳定共同体,一群基于历史、文化、语言与其他人群有所区别的群体。中华民族具有“国族”的性质,是对当代中国境内56个民族的一个共同称呼。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文明史,历史上有很多古代民族走上历史舞台,共同开发了祖国锦绣河山、广袤嶷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祖国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时指出:“我国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命运共同体。”(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第一个阶段是几千年以来的历史演进。第二个阶段是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者的共同斗争中形成了自觉的认识。第三个阶段是当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发展。可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心理特征,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强大精神纽带和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出2014.5: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14.9: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17.9: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2019.9: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各项工作。2020.9:要以铸牢中华民簇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2022.3: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实现这个心愿和目标,离不开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我国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基本内涵: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政治上团结统一,文化上兼容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共同体,是建立在共同历史条件、共同价值追求、共同物质基础、共同身份认同、共有精神家园基础上的命运共同体。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要在全国各族人民心目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是因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实现伟大复兴大业中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基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基础。维护国家统一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原则。中华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历程中不断融合,由多元到一体、由松散到紧密,最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大格局。一个多民族国家如果缺乏统一的身份意识,没有强烈的国家认同,就会四分五裂、一盘散沙。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深刻认识国家统一是各民族最高利益,铸牢共同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根基。(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民族团结的必要条件费孝通先生把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概括为“多元一体格局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两者辩证统一。所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形象地说,“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大家庭离不开每个家庭成员,每个家庭成员依赖于大家庭,每个家庭成员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大家庭与家庭成员、家庭成员之间是一种唇齿相依、休戚与共的利益共同体的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梦想、共同夙愿。中国梦是强国梦、民族复兴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1 / 3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gongwenbao.net 公文包.

备案号:赣ICP备18015867号-9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