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将聚焦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加强生态保护,提升民生福祉,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公文包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2025年甘肃省政府工作报告”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喜欢。
2025年甘肃省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24年工作回顾刚刚过去的一年,是甘肃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X的十八大以来,XXXXXX第三次亲临甘肃视察,殷殷嘱托指路领航,谆谆教导厚望如山,“天水花牛苹果又大又红,麦积山石窟‘东方微笑’跨越千年”,给2400多万陇原儿女无限温暖和巨大鼓舞,进一步汇聚起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磅礴力量。在XXX坚强领导下,省委团结带领全省各族干部群众,坚持以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X的XX大、二十届二中三中QH和XXXXXX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XXX、国务院决策部署,竭尽全力拼经济、抓重建、化债务,统筹用力护生态、惠民生、保稳定,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全省现代化建设迈出新的步伐。令人振奋的是,经济发展提速跨关。“十四五”以来,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连跨4个千亿台阶,2024年达到1.3万亿元、增长5.8%,增速居全国第3位,连续10个季度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万关口、达到5.28万元。迈上新征程的甘肃,展现出高质量发展的蓬勃生机和活力。特别感恩的是,积石成山重建家园。在XXX、国务院亲切关怀下,全省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积石山地震灾后重建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仅用半年多时间,学生如期走进新校园,群众如愿搬入新家园,产业同步配到家门口。创造了应急救援、临时安置和恢复重建的“甘肃速度”,陇原大地生动诠释了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殊为不易的是,创安创稳守牢底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爱心工程温润人心,平安建设护航有力,各族群众团结和睦,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借力国家政策东风,债务风险有效缓释,高风险机构有序退出,融资平台大幅压减,保交房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在两难多难中实现了化债卸包袱、发展不停步。难能可贵的是,各级各方激情奉献。在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中,全省上下挺膺担当、奋力争先,各领域工作全面提升、整体进步。8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居全国前3位,新能源开发、招商引资、找矿突破、行政复议改革等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15项做法入选中国改革年度案例。全省上下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形成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浓厚氛围,呈现出昂扬奋进、风正劲足的可喜局面。一年来,深入实施“四强”行动,扎实做好“五量”文章,以打好高质量发展“六场战役”为牵引,着重抓了以下工作。一是聚力打好稳增长阵地战,经济运行持续向好。对标宏观政策,科学精准调度,强化执行落地,全年经济运行逆势而进、向上向好、质量齐升。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6.6%,增速居全国第2位;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7.6%,增速居全国第3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8%,增速居全国第2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增速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1%,增速高于全国0.6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51.4亿元,增速居全国第8位。项目建设加力推进。300个省列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393.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完成率114.2%。兰张高铁兰武段开通运营、武张段开工建设,河西走廊高铁大动脉加速贯通。柳红铁路建成投运。兰合、平庆、天陇和西成铁路甘肃段建设提速。宝中铁路中卫至平凉段扩能改造工程开工建设。卓尼、临潭2县新通高速公路,通高速县达到82个。市场化实施三大高速公路新通道项目14个。兰州中川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完成竣工验收。消费市场回暖向好。开展各类促消费活动10336场次。快递业务量和收入增速分别居全国第3位、第2位。天水麻辣烫、敦煌“万人星空演唱会”、嘉峪关“关城夜游”、定西宽粉火爆出圈,兰州“夜游黄河”入选全国客运精品航线典型案例,冶力关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临夏地质公园入列世界地质公园。获批刘家峡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省接待游客人数、旅游花费分别增长15.9%、25.7%。兰州中川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700万人次。资源优势加速转化。出让矿业权182宗、成交价116.8亿元,均居全国第2位。陇东地区发现特大型铀矿,标志着我国新类型铀矿找矿重大突破。原煤、原油、天然气产量达到6640.8万吨、1253.6万吨、9.1亿立方米,分别增长9.3%、7.3%、21.2%。获批建设国家新能源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区,新增新能源装机1258万千瓦、总量达到6437万千瓦,装机和发电量占比均居全国第2位。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830亿元。陇电入鲁工程甘肃段全线贯通,陇电入浙工程开工建设。全省电源总装机历史性突破1亿千瓦。区域经济竞相发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6.83%、提高1.34个百分点。陇南城镇化率增幅连续三年居全省第1位。庆阳经济总量迈上1200亿台阶,酒泉经济总量突破千亿、达到1042亿元,临夏州经济总量跻身500亿元行列。金昌经济增速稳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新增“百亿县”4个、总数达到40个。兰州新区入选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兰州高新区全国排名53位、提升3位,天水经开区、张掖经开区全国排名46位、82位,分别提升6位、49位。优化调整21个省级开发区,百亿园区达到11个,兰州新区、西固2个化工园区入围全国百强。二是聚力打好调结构突围战,产业动能明显增强。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新质生产力加快成长。科技创新赋能增效。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8.4%。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猪用口蹄疫疫苗、高性能铜加工等8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甘肃造”第五套医用碳离子治疗系统获国家药监局注册并投入临床应用,武威重离子兰州院区正式运营。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户、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户,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44户、“三高”企业247户。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463家、增长16.2%。甘肃海亮成为我省首个全国隐形独角兽500强企业。新旧动能转换升级。实施“三化”改造项目310个、产业链重点项目810个。冶金有色、新材料、装备制造产业链产值均增长2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和4.9%。庆阳数据中心集群引进企业357家,算力规模达到5.1万P,在全国八大枢纽节点、十大数据中心集群中增速最快、增量最大、智算占比最高。金白兰武有色金属、宝汉天工业母机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酒泉肃州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扩量提质。粮食播种面积、单产、总产“三增长”,粮食产量259.2亿斤。建成高标准农田284万亩,绩效考核排全国第3位。完成盐碱耕地治理6.3万亩,景泰被列为国家级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牛羊菜果薯药”全产业链产值4928亿元。获批创建国家级甘味生猪、高原夏菜2个产业集群,镇原、崆峒2个现代农业产业园,皋兰什川等7个产业强镇。“甘味”品牌获中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四连冠。经营主体加快成长。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35户,总数达到3159户。新设经营主体30.8万户,其中企业8.4万户。落实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等税费优惠政策144.8亿元,惠及经营主体14.1万户次。扎实开展“千企调研纾困”行动,项目民间投资增长11.9%,连续12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升,社会融资规模增加1128亿元,完成直接融资979亿元、增长7.9%,新增“险资入甘”落地资金213.4亿元、增长46.7%。三是聚力打好促改革攻坚战,发展活力加速释放。省级层面112项改革举措取得重要成果,23项“小切口”改革事项落地见效。国企改革持续深化。省属企业工业总产值、利润总额分别增长17.1%、4.2%。14家省属企业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双百企业”“科改企业”。金川集团进入质量强国建设领军企业培育库。甘肃能源借助资本市场实现了收入和利润倍增。营商环境大幅改善。在西部地区率先组建营商环境建设局,出台《甘肃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纵深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年”行动,开发投运营商环境问题线索“一键举报”平台,受理问题办结率90.2%。数字政府建设提速增效,20件“高效办成一件事”上线运行,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100%,工程项目审批改革质效居西北第1位。公共资源交易“全省一张网”建设全国领先。甘肃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全省21万名干部包抓联企业46万户,点对点联系,心贴心服务,协调解决问题3.9万个。一个让广大客商看好、青睐、称心的投资创业之地正加快形成。其他改革有力有序。建立煤电容量电价补偿机制,优化调整峰谷分时电价政策。张掖入选全国水预算管理试点地区。凉州、陇西、康县3县区完成农村宅基地“两项试点”。高考综合改革首考平稳落地。中考改革有序推进,普通高中入学率达到77%。3所高等职业学校升格为本科高校,新增博士学位授权单位1所、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所。四是聚力打好扩开放主动战,通道地位不断强化。持续用好“一带一路”最大机遇,内外兼顾、陆海联动、向西为主、多向并进的开放新格局加快构建。招商引资成果丰硕。深入开展“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走出去、请进来”招商推介33场次。举办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发布会暨全国优强民企陇上行活动。与央企新签合作项目投资额2248亿元、增长56%。招商引资签约金额1.15万亿元、到位资金7969.9亿元,分别增长13.1%、33.7%。对外贸易逆势上扬。外贸进出口额615.4亿元、增长25.2%,增速居全国第1位。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额增长27.7%、占比77%。兰州列为中欧班列节点城市。首发中欧中亚图定班列、国际卡车班列和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国际班列。新开通4条国际货运包机航线,货运量增长97.6%。新建运营海外仓6个。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139家。兰州、天水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新入驻企业445家。金昌经开区有色冶压加工获批国家外经贸提质增效示范项目。开放平台影响扩大。兰洽会、文博会、药博会、公祭伏羲大典成功举办,对外开放主平台功能更加彰显。与江苏、浙江、西藏、宁夏签订省际合作框架协议。新增国际友城3对。新设外资企业66家,实际利用外资8619万美元。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金川集团、白银集团等省属企业对外投资成效明显,甘肃的资源优势、通道优势正在加速转化为发展优势。五是聚力打好惠民生持久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11类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0.2%,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4%、增速居全国第3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增速居全国第3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4%、增速居全国第3位。脱贫成果持续巩固。“一键报贫”机制识别监测对象3.2万户14.9万人,风险消除率68.6%。衔接资金的62%用于产业发展。东部协作省份和XX定点帮扶单位援助资金38.8亿元、消费帮扶94.9亿元。“央地携手·富民兴陇”消费帮扶聚力行动采购金额11.4亿元。社会保障织密兜牢。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519.2万人,劳务收入1637.5亿元。扎实开展治理欠薪行动,为5.58万名农民工追回工资7.2亿元。深入实施“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帮办实事17.5万件,资助款物4290.2万元。完成居家适老化改造6.7万户。改造老旧小区455个。开展城市集中供热专项整治。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8%和95%以上。70个县实现五大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全覆盖。文体事业繁荣发展。敦煌学研究文献库、数字藏经洞成功上线。新晋国家一级博物馆6家,我省人均博物馆拥有量居全国之首。音乐剧《飞天》、电影《长空之王》、歌曲《枕着光的她》荣获“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文县入选中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兰州马拉松再获“世界田联金标赛事”。民生实事如期交账。20所县域普通高中扩优提质,义务教育增补学位2.8万个,建成教师周转宿舍1335套,改造食堂477个。1万名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城镇新增就业31.4万人。建成投运100个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300个村级互助幸福院。向6097名困难家庭子女发放普通高校入学资助金5650.4万元。为10323名低保困难老年人免费实施白内障手术。完成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8613户,建成20个残疾人日间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