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深刻认识到勤俭节约的重要性,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下面是网友整理编辑的学习《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心得体会(7篇通用)相关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喜欢就下载支持!
学习《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心得体会近年来,一些党政机关讲排场、比阔气、大手大脚、奢侈浪费现象时有发生,广大干部群众对此反映强烈。这不仅破坏了党群和干群关系,更是违反了党纪国法。去年底,中央出台了关于密切联系群众、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在这方面,党和国家领导人都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此次政治局会议通过《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条例规范各种经费支出,规格较高,这也说明了中央反腐倡廉、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的决心。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也是新形式下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颁发该条例是严治党反腐的需要。党的十八大以后,从“八项规定”到“六项禁令”再到“反对四风”。公款浪费、奢侈之风,败坏了社会风气,污染了政治空气,群众深恶痛绝。特别是公款大吃大喝、公款奢侈浪费,损毁了党员、干部的自身形象,浪费了国家资源能源,加重了各级财政的负担,滋生了各种腐败,侵害了公众利益,败坏了党风政风。如果听任这种奢侈浪费之风蔓延,我们中华民族“富不能淫,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节和精神支柱就会被摧毁,我们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会丧失,最终危及我们的宏伟大业。在中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厉行节约落实到底,一方面要从源头上加强预算管理,实现预算民主、预算细化,一方面要打造公开透明的监督平台,特别是加强群众监督。中央制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就是下大力气和决心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在全社会弘扬“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理念,掀起“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政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仅仅靠制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是不够的,务必从现在抓起,从党政机关做起,让人民群众从机关干部良好作风中感受到新变化、新气象。只有防微杜渐,才能从源头上堵住不正之风;只有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节约理念,才能杜绝各种铺张浪费行为。关于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自查自评情况报告根据《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规定,X对贯彻落实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情况开展了自查自纠。现将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一、工作开展情况(一)严格“三公”等经费管理。一是控制公务接待费用。公务接待由办公室统一安排,严格接待标准,未经批准不得随意放宽接待标准。坚持接待审批和登记制度,严格按照派出单位公函进行接待。二是严格公务用车管理。在公务用车管理方面,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定编标准和用车标准,非工作时间非公务工作一律不得使用公车,实行车辆集中统一管理、统一调度,提高使用效率。同时,细化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制定了《X公务用车使用管理暂行规定》,不存在违规配车用车情况。三是严格因公出国(境)事项审批。认真落实因公出国(境)备案制度。科级干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报组织人事部门备案。2023年,X无因公出国(境)领导干部。(三)清理政府办公用房。在办公用房管理方面,认真开展办公用房清理整改工作,根据机构、编制、职数,从严核定办公用房(包括办公室、服务用房)面积,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坚决制止违规启用,确保始终符合勤俭节约、安全适用的原则。目前,XX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办公用房均符合标准。(三)控制其他办公费用。一是以节约、实用为原贝IJ,合理配置,不盲目采购使用高档的办公设备和用品。二是加强日常办公用品和耗材的管理,采购前必须进行审批,做到科学合理,既不积压,也不浪费,同时建立和完善购置、领用台帐。三是树立节约意识,在工作中尽可能的节省各种纸张和其他办公用品,严格控制文件印刷和复印数量,提倡双面用纸,注重复印纸的再利用。严格落实节水、节电、节油和节约办公用品等措施,要求干部职工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做起,切实增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自觉性。二、存在的问题通过这次自查自纠,尽管在厉行节约工作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思想认识有待加强。个别干部职工对开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的思想认识不够到位,没有认识到改进作风的严肃性和重要性,厉行节约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制度执行不够严格。虽然制定了等相关规章制度,但有的条款比较笼统,有的不便于执行和监督,约束力还不够强,抓制度落实存在时紧时松现象,缺乏一以贯之、常抓不懈的工作力度。三、下一步工作措施下一步,X将以此次自查工作为契机,针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整改措施,确保上级各项规定贯彻落实到位。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继续加强宣传学习。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把贯彻落实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作为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纠治“四风”的重要内容,常态化开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专题学习和教育培训,增强党员干部坚决执行规定精神、切实转变作风的思想行动自觉。二是继续狠抓制度执行。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细化落实举措,明确标准流程,领导干部带头自觉遵守,全体党员干部持之以恒,把规定要求贯穿到各项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三是继续加强监督管理。把贯彻规定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相结合,把转作风、抓节俭作为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日常内部监督,及时纠正问题,着力打造一支专心谋事、勇于担事、踏实干事的干部队伍,努力营造清正廉洁、优质高效的良好氛围。2025年党员干部学习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研讨发言材料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修订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以“从严从简、依法依规”为原则,从经费管理、公务活动、资源节约等领域全面拧紧党政机关过“紧日子”的制度螺栓。这不仅是规范公务行为的“紧箍咒”,更是检验党性修养的“试金石”。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制度刚性为标尺,从思想深处筑牢节约防线,自觉坚持过“紧日子”,托举人民群众的“好日子”,在新时代交出一份让党和人民满意的作风答卷。一、拧紧思想“总开关”,让节约成为政治自觉。节俭朴素,力戒奢靡,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从延安时期“一根灯芯”到新时代“过紧日子”,一脉相承的是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新修订的《条例》将节约上升到政治高度,明确指出“作风建设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条例》将预算管理作为“源头闸门”,明确“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铁律,严控“三公”经费超支、虚列支出等顽疾。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条例》作为必修课,多措并举拓宽学习路径,通过“三会一课”、专题研讨等形式,将节约理念融入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让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成为根植于心的价值认同。二、织密制度“防护网”,让节约成为行动准则。此次《条例》修订亮点频出,全链条管控机制实现预算编制到执行监督的闭环管理,数字化治理手段让经费使用全程留痕、透明可溯,负面清单管理划出“十严禁”的清晰红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这是我们党的宗旨和性质所决定的。”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条例》精神,树立节约观念、培养俭朴意识,从严从简、精打细算,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腾出更多资金投入发展所需、民生所盼。严守资源节约要求,积极推行无纸化办公、绿色出行,带头开展“光盘行动”,用点滴行动诠释过紧日子的为民情怀。三、架起监督“高压线”,让节约成为长效常态。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执行的关键在监督。《条例》明确将节约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与干部选拔任用挂钩,通过审计公开、巡视联动等机制形成“节约者受益、浪费者担责”的鲜明导向。“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力戒大手大脚、寅吃卯粮,把有限的财政资源用在抓改革、促发展、干实事上,并主动接受监督,积极开展自我监督,时刻以“关键少数”标准要求自己,带头执行简化接待、压缩陪同规模等规定,以“头雁效应”带动“群雁齐飞”。同时,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推动节约型机关建设与基层治理、文明创建相结合,以优良党风政风引领社风民风,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节约共治格局。学习贯彻《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心得体会发言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针对党政机关工作中存在铺张浪费的现象划出清晰红线,对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采取务实举措提出明确规定。从严禁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到规范公务用车、用餐,新《条例》以具体、可操作的条款,展现了党中央以制度刚性治理浪费的坚定决心,彰显了执政为民的责任担当。当前,全党上下正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新《条例》的出台正是我们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的重要制度成果。新《条例》直击“隐性浪费”的痛点,对于容易被忽视的“灰色地带”和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作出硬性约束。譬如,明确“工作餐不得提供高档菜肴,不得提供香烟,不上酒”“严禁为公务用车增加高档配置或者豪华内饰”等,规范的是公务活动的日常行为,封堵的是“日常”背后的违规空间。现实中,总有那么一些党员干部虚荣心膨胀、特权思想作祟,总以为只要做得隐蔽就不会被发现。他们或将高档烟酒消费隐藏于接待清单之中,或借公务用车保养升级变相享受等,这些行为不仅是花纳税人的钱满足个人私欲,更损害党政机关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公信力。新《条例》通过细化标准、明确红线,将“灰色地带”晒在阳光下,让“隐性浪费”无处藏身,让一些“聪明人”无法“钻空子”“耍机灵”。新《条例》的刚性约束将有效遏制一些地方和干部的“政绩冲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也是基层治理中的顽疾。在一些地方,有的领导干部为了追求任期内的政绩、面子,盲目上马“地标建筑”“景观工程”,甚至出现了“半拉子工程”“烂尾项目”,不仅极大消耗地方财力,浪费公共资源,更加重基层负担,可谓劳民伤财。新《条例》从制度层面为“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按下停止键,捆住一些人“乱花钱的手”,有助于各地把有限财力更多投在本地发展关键处、民生急需上,让各项重大决策更加科学务实。制度的成效在于不折不扣地执行。新《条例》落地见效,一方面需加强内部监管,各级党政机关要严格对照新《条例》要求,全面排查并制订本部门本单位落实的具体措施,通过专项审计、财务公开等手段盯紧“三公”经费、会议活动、办公用房等资金的使用,加大项目资金绩效考核和第三方评估;另一方面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对违规问题及时查处。对于造成重大浪费的领导干部,要严肃问责、终身追责,杜绝“拍脑袋决策、拍屁股走人”现象发生。政府过“紧日子”,最终目的是让老百姓过“好日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绝非一时之举,而是推动党风政风持续向好的长远之策。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学习新《条例》,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把有限的财政资金更多用于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用于乡村振兴、创新驱动等战略需求,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根基。学习《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研讨发言材料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修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与时俱进完善党政机关经费管理、国内差旅、因公临时出国(境)、公务接待、公务用车、会议活动、办公用房、资源节约等规定,强化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责任落实,进一步拧紧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的制度螺栓,对于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具有重要意义。《条例》的印发,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驰而不息纠治“四风”的坚定决心,对于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全面加强作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市机关事业局的一员,通过学习《条例》,我有以下体会。一、深刻认识《条例》修订的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党风政风为之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上向善。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