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五五”规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卫生健康事业规划聚焦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具体措施将如何展开?以下由网友整理分享的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五五”规划相关文档,供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吧!

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五五”规划为加快我市卫生健康事业改革与发展,提高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水平,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根据党的二十大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省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五五规划,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年限为2026—2030年。一、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现状“十四五”期间,我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顺利,成绩突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序推进,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公共卫生保障能力得到加强,人民群众的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行动中,全体卫生健康工作人员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克难奋进、履职尽责,圆满完成工作任务,彰显了卫生健康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驾护航作用。(一)医疗服务水平和能力显著提高通过实施“名医引领工程”,推动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全市已建立起20个省、市重点专科,2019年市人民医院被省卫健委授予首批“卒中防治中心”,带动县域医疗机构技术水平整体提升。2019年7月,市人民医院一次性通过“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复审。以市人民医院为中心组建了消毒供应中心。除中医院、长坂坡医院自建消毒中心外,2018年9月起,全市所有医疗机构消毒供应物品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理,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保障了医疗安全。我市成功创建省基层卫生综合改革省级联系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稳步提高。市中医医院承担全国第四次、全省第三批中药资源普查工作,代表迎接省级验收获同批次县市排名第三,并形成我市中药资源普查成果《市药用植物志》。(二)医药卫生体制各项改革有序推进2018年初,按照政府主导、自愿组合、区域协同、方便群众的原则,成立了以市人民医院为总医院,市直、乡镇、民营等19家医疗机构为成员的医疗服务共同体。通过完善支付、价格、考核三大机制,促使医共体各成员单位主动控费,推动精细化管理和精细化治疗,切实降低了群众就医负担,提升了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促进医共体建设有序推进。深耕支付方式改革,形成了总额预付、按床日付费和单病种定额分组付费的综合支付方式,制定了付费标准和考核办法,调动了医疗机构自我管理、控制成本的积极性。在基层医疗机构设立二级医院帮扶专家工作室,每周定时到基层坐诊、教学、查房,计划用3年时间为10家乡镇卫生院各建立一个特色专科,培养一名学科带头人。市人民医院作为第一批省级试点,以绩效考核为抓手,调动公立医院的积极性和公益性,探索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三)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改善“十四五”期间,我市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市、镇、村三级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投资1.5亿元建设了市人民医院新外科大楼和感染性疾病楼,改造了综合楼。长坂坡医院投资7900万元新建了住院大楼。市财政每年预算280万元用于镇处卫生院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每年预算60万元用于村卫生室建设,2017年利用债券新建了19家村卫生室。新冠肺炎疫情后,国家加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我市积极争取中央预算资金、特别国债和政府专项债券,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补齐短板弱项,提升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兴办民营医院及医养融合机构,引进了两家眼科医院,2025年长坂坡养老院开工建设。(四)公共服务保障持续稳固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进一步稳固,2019年全市报告甲乙类法定传染病发病率211.44/10万,与2003年疾控中心成立时相比下降20.72%,连续五年我市传染病发病率低于市平均发病水平,麻疹、结核病等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食源性疾病、校内聚集性病例逐年下降,血吸虫病和疟疾传染病达到国家、省消除标准。在2018年市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暨疾病监测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团体第一名,传染病网络直报率达到100%。认真落实艾滋病防治工作措施,建立了以疾控机构“防”、定点医院“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为特色的新型艾滋病医防合作综合管理模式。免疫规划水平进一步增强,至2019年全市儿童乙肝、卡介苗、脊灰、百白破等基础免疫接种率达99.5%以上,脊灰、麻风腮、流脑、白破等加强免疫接种率达99.8%以上。规范接种门诊管理,持证上岗率100%。上下联动、积极应对,平稳处置“长春长生疫苗事件”,启动了覆盖全市的疫苗追溯系统建设。及时调整卫生应急队伍,开展经常性野外卫生应急实战拉动演练,促进了卫生应急水平提升。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强化疫情实时监测与分析,及时开展标本采集转送,规范密切接触者管理,科学开展环境消杀,强化公众宣传教育,医防结合,取得了61例确诊病例治愈率100%、患者零病亡、医护人员零感染的突出成绩。大力实施职业及学校健康体检服务,未发现疑似职业病和职业禁忌症病例,慢病管理建档率达95.6%。积极开展国家卫生城市、省健康促进县创建活动,2017年,在省内率先创建成为国家卫生城市的县级市。建设临沮公园健康步道、健康长廊及健康主题公园,全面提高了市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水平。(五)妇幼健康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十四五”期间全市无孕产妇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均在控制目标以内。2018年实施孕产妇妊娠风险筛查、评估和分色分级管理工作。分别被国家、省卫健委授予“全国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市(区)”、“省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市(区)”、省计划生育药具示范县(市)称号。开展爱婴医院创建工作,大力宣传倡导自然分娩和母乳喂养,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市妇幼保健院被授予国家级爱婴医院。完善围产期服务能力建设,保障了全市危急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的救治和安全。开展妊娠风险评估及分色分级管理,修订完善《市孕产妇系统管理规范》,继续推行“网格化+量化分级管理”。依法开展妇幼保健技术服务,严格执行《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制度,加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继续实施免费叶酸发放、免费婚检、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预防艾滋病乙肝梅毒母婴传播、孕产妇健康管理、0-6岁儿童健康管理等妇幼健康基本公卫和重大公卫项目。(六)老龄工作持续投入广泛开展敬老爱老教育活动,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出台《关于敦促赡养人抚养人履行义务的通告》,通过相关部门加强对不赡养老人的相关责任人的惩戒力度,切实维护好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推动社会力量开办养老机构,对符合条件、正常运营1年以上,经评估达到一级以上的民办养老机构,按照标准给予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完善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服务,增加助餐、助医、助急、助行、代购、心理慰藉等服务项目,规范高龄津贴发放审核程序。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2019年底,全市共建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3个,农村互助照料活动中心116个。医养结合工作有序开展,玉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玉泉福利院、久泰看护服务有限公司3家单位已被纳入市首批医养结合试点单位,长坂坡医院投资3.5亿元建设长坂坡养老院。(七)落实人口家庭发展政策全面两孩政策得到落实,全市生育二孩及以上的比重由2015年的25%提高到2025年末的50%以上。出生人口性别比保持正常。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有序推进。计生家庭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五年来,年均落实各项计生奖励扶助政策约2万人、2600万元。(八)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卫健系统高层次及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纳入《市沮漳英才双百计划》引才范围,2016年以来共招聘各类专业技术人才308人,其中引进高层次及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19人。二是健全完善岗位聘用制度。通过设置过渡岗位、特设岗位等措施,缓解评聘矛盾,发挥激励导向作用。保留一定数量的高级或较高等级的专技空缺岗位,用于培养、引进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统筹管理10家镇处卫生院人员编制,根据医疗业务发展需要,实施动态调整。三是推进薪酬制度改革。制定出台《市医疗服务共同体绩效工资实施办法(试行)》,坚持规范调整与完善激励机制并重,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贡献的医务人员倾斜,体现知识、技术、劳务、管理等要素的价值。2019年市直卫生健康单位人均年平均工资10.4万元,镇处卫生院人均年平均工资9.3万元。(九)创新信息化服务模式2016年,我市和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了远程医疗中心项目建设,以市人民医院为中心,辐射辖区内其他医疗机构和镇处卫生院,依托卫生专网实现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超声、远程心电、远程检验五大功能于一体的远程医疗中心诊断平台建设,有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基层诊断服务水平,促进检查结果的互认互通,大大降低医疗成本。建设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及时采集、校验、上传医疗业务数据,加强信息互联互通和分析利用。定期开展网络安全检查,完成信息系统等级保护测评。部署医疗服务智能监管系统,利用事前提醒系统和医疗质量控制系统,提醒、告诫医务人员,规范执业行为,避免大处方、大检查和乱收费行为。开展镇村卫生信息化建设,为村卫生室更换149台电脑。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部署移动支付,患者可以通过微信和支付宝付款,进一步改善群众就医体验。开发维护健康扶贫一站式结算系统,和商业银行合作建设银医通,方便患者就医结算。(十)党的建设不断加强2018年8月,市成立了省首个医共体党委,建立医共体党委议事制度,提高党委议事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制订下发《医共体干部人事制度管理办法》及《绩效工资实施办法》,加强对医共体内广大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切实建立医共体内部选人、管人、用人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民营医疗机构党组织,设立了德众口腔医院党支部和瑞德血浆站党支部,真正做好基层党组织全覆盖。实施基层党建创新创优示范工作,坚持抓点带面,开展“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工作,擦亮“健康卫士·服务先锋”党建服务品牌,抓好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工作,开展“支部工作法评比活动”,实现一支部一品牌,各基层党组织创新“支部工作法”,形成一批特色经验。(十一)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当前的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卫生健康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和素质性等矛盾仍然突出;稳定的卫生健康投入与增长机制尚未形成,卫生健康的公益性、公平性和绩效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不含医保的卫生健康事业经费的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仍低于9.43%,其增长比例更远远低于财政经常性支出增长比例;城乡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相对比较薄弱;群众对卫生健康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加强卫生健康人才、科技、信息等要素建设,提升卫生健康软实力的要求更为迫切;城市化、工业化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卫生健康工作面临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重大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等多重挑战,卫生健康服务模式与疾病谱变化还不相适应;出生人口逐年减少,人口老龄化加剧,给社会带来不利影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进一步凸显,重大体制机制问题亟待破解。这些问题和矛盾的存在制约了卫生健康事业的健康发展,也是我市“十五五”期间卫生健康发展中需重点关注和逐步加以解决的问题。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坚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人民健康水平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积极推进健康建设。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坚持抓重点、破难点、创亮点,坚持依法行政、优质服务、防治结合,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卫生健康法治建设,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卫生健康事业。(二)基本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惠民便民。从全面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素质出发,将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强化基本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从以疾病治疗为主向以健康促进为导向转变、以供方为主向以需方为导向转变,落实便民惠民措施,使全市人民充分享受到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成果。2.坚持城乡统筹,均衡发展。从改善健康公平和均等出发,科学配置卫生健康资源,优化资源结构,重点向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倾斜,健全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和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提高卫生健康公平性和均等化,实现卫生健康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同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gongwenbao.net 公文包.

备案号:赣ICP备18015867号-9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