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效,查找不足,明确改进措施,确保教育目标实现。下面是网友整理分享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回头看”自查工作要点 3篇精选相关资料,供大家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吧!
先进性教育活动“回头看”自查工作要点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回头看”工作,各级必须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是对前一阶段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一次全面评估、总结和检查,是检验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因此,各区、市要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认真做好“回头看”自查工作。1、要认真自查规定动作的完成情况。按照中央和市、市委的精神,特别是市委提出的在学习动员阶段要重点把握好思想发动、学习培训、明确新时期共产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的“三个环节”,认真组织自查,查一查有没有简化、合并取消的问题;有没有变通、走样的问题;有没有漏项、走过场的问题。2、要认真自查边学边改要求的落实情况。中央和市、市委对边学边改问题都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按照要求,认真检查查摆的问题是否真正查清摆实。在查摆中,我们的每个党员把没把自己摆进去,带着问题学的要求是不是落实到了每个党员。要特别注意的是:查摆的问题有没有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有没有从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突出、影响本地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上查找;有没有积极主动搞好先行整改,对一些立即能够改正的问题得没得到解决,对一些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有没有制定整改计划、明确整改时限、接受群众监督的办法。3、要认真自查新时期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的制定情况。对照《党章》中共产党的标准,对照胡锦涛同志《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新时期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六个基本要求,制定出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查一查这个具体要求是否体现了时代精神,反映了不同群体特征,符合本行业和本岗位的实际;是否广泛征求了广大群众和全体党员的意见,是否得到了社会和广大党员的认可;是否在全体党员中形成了共识。4、要认真自查专题讨论的开展情况。市委先进性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明确提出,在学习中至少要组织好六次专题讨论。对这些专题的讨论是不是全部得到了落实,特别是各级党委、党组和党支部,在组织讨论中有没有走过场、漏项、讨论不深刻的问题,每名同志有没有讨论发言提纲和学习讨论的心得体会。各党委、党组和党支部有没有建立讨论记录本。5、要认真自查党性分析材料的撰写情况。撰写党性分析材料,从中央到市、市委都有明确具体的要求,每名共产党员都要撰写党性分析材料。按照这个要求,要认真查一查每名党员是否都写了党性分析材料,材料的质量高不高。各级领导班子召没召开民主生活会,对每名领导班子成员的党性分析材料,班子内部和支部内部进没进行评议,一把手和督导组进没进行把关。根据评议意见,有没有认真修改党性分析材。对每名党员的党性分析材料,各党小组有没有组织评议,党支部书记有没有严格把关。对那些不符合要求的党性分析材料,包括那些照搬照抄、联系实际不紧、分析粗浅的党性分析材料,有没有发回重写。总之,各级对每名党员的党性分析材料要认真检查、严格把关。6、要认真自查谈心活动的开展情况。关于谈心活动,中央和市、市委都有明确的要求,特别是中央驻市督导组组长,在深入基层检查指导先进性教育工作时的讲话中强调:要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广泛开展党员和党员之间、党员和群众之间的谈心活动。鉴于这些要求,要查一查各级党组织,是否认真制定了谈心计划,是否认真组织开展了谈心活动;各级党组织是否做到了普遍谈心;通过谈心是否真正解决了问题、沟通了思想,增进了团结和了解。7、要认真自查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对主题实践活动,各级党组织是否都制定了适合本地实际的主题实践活动计划,并认真组织开展了。8、要认真自查把领导带头摆上位置要求的落实情况。领导干部“四带头”是市委提出的具体要求,各级领导是否高度重视,有没有确立领导带头的目标和要达到的要求;有没有提出保证领导带头的具体措施;有没有真正抓好领导带头要求的落实。在党的自我认识方面、增强党性、权力规范运行、从严监督执纪、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方面的问题(新增五个方面)2025年对照查摆问题清单查摆5个方面问题:(1)在党的自我革命认识方面的问题;(2)在增强党性方面的问题;(3)在权力规范运行方面的问题;(4)在从严监督执纪方面的问题;(5)在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方面的问题;一、在党的自我革命认识方面从“刀刃向内”到“浴火重生”,自我革命本应是一场深层的自我剖析和思想洗礼。但当前仍有部分党员干部对其认识肤浅、理解片面,存在“为表而表、为改而改”的敷衍态度。在中心组学习中,有人读稿式发言,机械复述文件,不联系实际、不触及本质;在组织生活会上,有人轻描淡写谈问题,整改措施千篇一律、缺乏针对性。甚至还有干部将自我革命等同于民主生活会上的“规定动作”,会上泛泛而谈,会前“突击补课”、会后“无人问津”。某同志在民主生活会上只谈业务推进,不谈党性修养,其整改承诺更是停留在纸面,毫无落地抓手。从整改台账看,存在“年年改、年年有”的重复性问题,部分下属单位自我革命传导断层明显,仍停留在口头动员和表面应付,呈现出“上热中温下冷”的倾向。调研发现,个别基层党组织对新形势下反腐败斗争的复杂性与延展性认识不足,对新型腐败、隐性腐败缺乏研判预案,制度设计滞后于问题演化,监督措施难以精准对接现实。二、在增强党性方面党性是立身之基,修养是从政之本。但部分班子成员在增强党性方面仍存在短板,表态多、行动少,喊口号容易、动真格困难。有的干部患有“好人主义”,在研究干部违纪问题时不敢正视、不愿较真,打着“保护积极性”的旗号为违纪行为开脱。有的在关键问题上态度暧昧、话语模糊,在意识形态工作研判会上回避核心、闪烁其词,缺乏政治立场与判断力。组织生活方面,有的同志以“工作太忙”为由长期缺席,有的只把参加会议当任务完成,发言照搬照抄、批评避重就轻。部分支部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辣味”不足,相互“搭台唱戏”,蜻蜓点水;如某支部组织生活会上,批评集中于“学习不够”“调研不深”之类“温吞水”问题,掩盖了深层次矛盾。一些干部还存在“双重标准”,要求下属严守规矩,自己却迟到早退、自由散漫,损害了组织威信和党内生活的严肃性。三、在权力规范运行方面制度是最稳固的治理根基,权力若无约束,必然异化为寻租工具。然而,在一些单位,“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执行不严,程序空转、酝酿不足。如某重大投资项目上会前,分管领导未充分征求相关职能部门意见,导致后续实施困难重重。在“一把手”监督方面,同级之间碍于情面、顾虑多多,监督流于形式,“提醒一次就算交差”的现象依然存在。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仍有短板,如某单位采购制度名存实亡,存在化整为零规避招标的问题。政务公开制度落实不彻底,公开内容选择性强、时间节奏滞后,群众监督渠道未能有效畅通。部分单位“三公”经费公开仍打“时间差”,延迟披露甚至部分缺失,损害了权力运行的透明度与可监督性。四、在从严监督执纪方面监督不是“隔岸观火”,执纪不能“隔靴搔痒”。一些地方和单位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缺乏“前置防火墙”,仍停留在“等出事再查”的惯性逻辑。如群众反映某干部作风问题,组织部门未及时谈话提醒,导致问题扩散升级。有的对多次违规接受宴请的干部仅作口头提醒,没有追责问责,助长了侥幸心理。执纪问责上依然存在“好人主义”,顾虑过多、处理偏软。如对某干部违纪问题,考虑其即将退休,仅作轻度处理,未能形成有效震慑。警示教育“表演化”倾向明显,案例解析浅尝辄止、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基层纪检干部力量薄弱,政策掌握不精准,存在“不会监督、不敢监督、监督乏力”的现实困境,致使监督执纪在最后一公里打滑失速。五、在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方面全面从严治党是“顶层设计”,更是“落地施工”。但部分地方和单位责任传导层层递减,呈现“沙滩流水不到头”的尴尬局面。有的班子成员落实“一岗双责”态度模糊,存在“抓业务是本职、抓党建是副业”的思想误区。如某分管领导长期忽视党建工作安排,致使其分管部门党建缺乏计划性和组织力,出现“一手硬、一手软”的倾斜现象。在督查问效方面,考核机制尚不健全,党建工作考评走过场,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使用挂钩不紧密,不能真正发挥“指挥棒”作用。对巡视巡察整改推进不力,一些单位存在“对付应付”“纸上整改”现象,个别问题反复出现、屡禁不止。干部队伍日常教育缺乏抓手,“八小时外”监督仍是盲区,个别干部生活作风问题时有发生,暴露出管党治党的末梢神经尚未完全打通。“在党的自我革命认识方面的问题”2025年学习教育对照查摆问题清单2025年7月学习教育对照查摆问题清单(新的五个方面)查摆5个方面问题:(1)在党的自我革命认识方面的问题;(2)在增强党性方面的问题;(3)在权力规范运行方面的问题;(4)在从严监督执纪方面的问题;(5)在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方面的问题;一、在党的自我革命认识方面从“刀刃向内”到“浴火重生”,自我革命本应是一场深层的自我剖析和思想洗礼。但当前仍有部分党员干部对其认识肤浅、理解片面,存在“为表而表、为改而改”的敷衍态度。在中心组学习中,有人读稿式发言,机械复述文件,不联系实际、不触及本质;在组织生活会上,有人轻描淡写谈问题,整改措施千篇一律、缺乏针对性。甚至还有干部将自我革命等同于民主生活会上的“规定动作”,会上泛泛而谈,会前“突击补课”、会后“无人问津”。某同志在民主生活会上只谈业务推进,不谈党性修养,其整改承诺更是停留在纸面,毫无落地抓手。从整改台账看,存在“年年改、年年有”的重复性问题,部分下属单位自我革命传导断层明显,仍停留在口头动员和表面应付,呈现出“上热中温下冷”的倾向。调研发现,个别基层党组织对新形势下反腐败斗争的复杂性与延展性认识不足,对新型腐败、隐性腐败缺乏研判预案,制度设计滞后于问题演化,监督措施难以精准对接现实。二、在增强党性方面党性是立身之基,修养是从政之本。但部分班子成员在增强党性方面仍存在短板,表态多、行动少,喊口号容易、动真格困难。有的干部患有“好人主义”,在研究干部违纪问题时不敢正视、不愿较真,打着“保护积极性”的旗号为违纪行为开脱。有的在关键问题上态度暧昧、话语模糊,在意识形态工作研判会上回避核心、闪烁其词,缺乏政治立场与判断力。组织生活方面,有的同志以“工作太忙”为由长期缺席,有的只把参加会议当任务完成,发言照搬照抄、批评避重就轻。部分支部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辣味”不足,相互“搭台唱戏”,蜻蜓点水;如某支部组织生活会上,批评集中于“学习不够”“调研不深”之类“温吞水”问题,掩盖了深层次矛盾。一些干部还存在“双重标准”,要求下属严守规矩,自己却迟到早退、自由散漫,损害了组织威信和党内生活的严肃性。三、在权力规范运行方面制度是最稳固的治理根基,权力若无约束,必然异化为寻租工具。然而,在一些单位,“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执行不严,程序空转、酝酿不足。如某重大投资项目上会前,分管领导未充分征求相关职能部门意见,导致后续实施困难重重。在“一把手”监督方面,同级之间碍于情面、顾虑多多,监督流于形式,“提醒一次就算交差”的现象依然存在。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仍有短板,如某单位采购制度名存实亡,存在化整为零规避招标的问题。政务公开制度落实不彻底,公开内容选择性强、时间节奏滞后,群众监督渠道未能有效畅通。部分单位“三公”经费公开仍打“时间差”,延迟披露甚至部分缺失,损害了权力运行的透明度与可监督性。四、在从严监督执纪方面监督不是“隔岸观火”,执纪不能“隔靴搔痒”。一些地方和单位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缺乏“前置防火墙”,仍停留在“等出事再查”的惯性逻辑。如群众反映某干部作风问题,组织部门未及时谈话提醒,导致问题扩散升级。有的对多次违规接受宴请的干部仅作口头提醒,没有追责问责,助长了侥幸心理。执纪问责上依然存在“好人主义”,顾虑过多、处理偏软。如对某干部违纪问题,考虑其即将退休,仅作轻度处理,未能形成有效震慑。警示教育“表演化”倾向明显,案例解析浅尝辄止、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基层纪检干部力量薄弱,政策掌握不精准,存在“不会监督、不敢监督、监督乏力”的现实困境,致使监督执纪在最后一公里打滑失速。五、在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方面全面从严治党是“顶层设计”,更是“落地施工”。但部分地方和单位责任传导层层递减,呈现“沙滩流水不到头”的尴尬局面。有的班子成员落实“一岗双责”态度模糊,存在“抓业务是本职、抓党建是副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