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规划旨在全面提升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下面网友分享多篇相关内容供您参考学习,希望有您喜欢的。

“十五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为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满足残疾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加快推进含山县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依据《省“十五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市“十五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和《含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一、“十四五”发展成果“十四五”时期,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部门、单位及全社会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全县残疾人事业取得显著成绩,全县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都不能少”目标,全面完成残疾人事业发展各项任务。先后出台了《含山县“十四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含山县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办法》《含山县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实施办法》等系列文件,为保障残疾人权益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完成基层公共服务设施改造升级,改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全面提升服务残疾人能力和水平。五年来,全县3466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顺利实现脱贫,取得了历史性、决定性成就,新增200名残疾人就业,为390名残疾人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扶持166名残疾人自主创业。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分别惠及6036名困难残疾人和8884名重度残疾人。为有康复需求的5650人次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服务率达100%。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7%,为3228人次残疾学生和困难残疾人子女提供就学资助。为2700人次困难残疾人免费适配基本型辅助器具,为3075名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联合民政、卫健部门成立3家重度残疾人定点托养机构,为800人次重度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县残联连续五年荣获“民生工程实施工作先进单位”,2026年荣获“全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这些成绩的取得,有效改善了残疾人民生,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彰显了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为开启含山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十五五”面临挑战和困难五年来,全县公共服务水平和残疾人生活品质明显提高,参与社会能力显著提升,扶残助残氛围日益浓厚。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人口老龄化加快等因素,残疾仍呈多发高发的态势。我县现有2.4万残疾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33%,人数较多、特性突出,特别需要关心帮助。当前我县残疾人事业发展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残疾人返贫致贫风险高,相当数量的低收入残疾人家庭生活还较为困难;残疾人就业质量不高,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仍有不小差距;残疾人公共服务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衡、质量效益还不高,残疾人就学就医、康复照护、无障碍等多样化需求还没有得到满足;残疾人事业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三、“十五五”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特别是考察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和上级残联工作要求,坚持以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为主线,保障残疾人平等权利,增进残疾人民生福祉,增强残疾人自我发展能力,推动残疾人事业向着现代化迈进,不断满足残疾人美好生活需要,为建设新阶段现代化幸福美好含山贡献力量。(二)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残疾人工作领导体制,为残疾人保障和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组织保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对残疾人格外关心、格外关注,解决好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激发残疾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增强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保基本、兜底线。着力完善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织密扎牢残疾人民生保障安全网,堵漏洞、补短板、强弱项,改善残疾人生活品质,促进残疾人共享发展成果。坚持固根基、提质量。深化残疾人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残疾人事业人才培养、科技应用、信息化等基础保障条件,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满足残疾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发展需要。坚持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社会力量、市场主体协同作用,发挥基层优势,集成政策、整合资源、优化服务,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动城乡残疾人事业均衡发展。(三)主要目标到2030年,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取得实效,残疾人生活品质得到新改善,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多层次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残疾人基本民生得到稳定保障,重度残疾人得到更好照护。多形式的残疾人就业支持体系基本形成,残疾人实现较为充分较高质量的就业。均等化的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残疾人康复服务更加精准,残疾人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水平明显提高。无障碍环境持续优化,残疾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家庭生活等各方面平等权利得到更好实现。残疾人事业基础保障条件明显改善,质量效益不断提升。深度参与长三角残疾人事业一体化发展,力争残疾人工作位于全市前列。到2035年,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基本实现残疾人事业现代化。残疾人物质生活更为宽裕,精神生活更为丰富,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显著缩小。平等包容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残疾人充分享有平等参与、公平发展的权利,残疾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重大进展。专栏1“十五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主要指标类别指标目标属性收入和就业1.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年均增长率(%)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基本同步预期性2.城乡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人数(人)1000预期性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3.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比例(%)100约束性4.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目标人群覆盖率(%)100约束性5.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目标人群覆盖率(%)100约束性6.残疾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90预期性7.残疾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5预期性8.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97预期性9.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90约束性10.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率(%)90约束性11.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数(户)400约束性四、重点任务(一)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让残疾人生活更有保障。1.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动态监测预警和帮扶机制,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及时纳入易返贫致贫监测范围,对易返贫致贫残疾人及时给予有效帮扶。对脱贫人口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残疾人,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按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求,做好农村低收入残疾人家庭监测和帮扶工作,推动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符合条件的脱贫残疾人。依法保障农村残疾人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权益。扶持农村残疾人参与乡村富民产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扶残助残中的重要作用,组织协调各方面资源力量加强对残疾人的关心关爱。2.强化残疾人社会救助保障。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提供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或最低生活保障。加强对生活无着流浪乞讨残疾人的救助安置和寻亲服务。强化残疾人社会救助工作的信息收集系统,及时掌握残疾人救助的动态情况。做好对符合条件残疾人的医疗救助,强化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的互补衔接,减轻困难残疾人医疗费用负担。加强临时救助,在重大疫情等突发公共事件中做好对困难残疾人的急难救助。3.提高残疾人保险覆盖率和待遇水平。落实为重度残疾人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资助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残疾人个体工商户和安置残疾人就业单位社会保险进行补贴等政策,帮助残疾人按规定加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应保尽保。按照国家统一部署,落实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病残津贴政策,以及29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保支付范围的政策。按规定做好重性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参保患者的门诊保障工作。支持就业残疾人依法参加失业保险,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推进用人单位依法参加工伤保险,按规定支付工伤保险待遇,做好工伤预防和工伤职工康复工作。鼓励残疾人参加意外伤害、补充养老等商业保险。4.完善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优抚政策。全面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建立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适度扩大保障对象范围和提高补贴标准。实现对城乡困难残疾人、重度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免费适配,为残疾人携带辅助器具、导盲犬等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入公共场所提供便利。适度提高困难残疾人家庭生活用水、电、气优惠补贴政策补贴标准和电信业务资费优惠政策优惠力度。落实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政策,落实残疾人乘坐县内公共交通的优待政策,鼓励汽车客运站等部门为残疾人提供优惠便利服务。完善残疾人驾驶机动车政策。加强残疾孤儿、事实无人抚养残疾儿童医疗、康复、教育等服务,合理确定包括残疾孤儿、事实无人抚养残疾儿童在内的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基本生活费标准,提升儿童福利机构安全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快建设精神卫生福利服务体系,为特殊困难精神残疾人提供康复、照护等服务。落实残疾军人和伤残民警抚恤优待政策,保证残疾军人、伤残民警优先享受扶残助残政策待遇、普惠性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5.加快发展残疾人托养服务和照护服务。积极发展残疾人服务类社会救助,推动开展残疾人长期照护服务。加强对残疾人托养服务的资金支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力水平,适时调整残疾人托养服务补贴标准。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对社会救助家庭中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提供必要的访视、照护服务。探索“社区+社会化”托养服务模式,鼓励社区养老服务组织、日间照料机构等增设残疾人照护服务功能,为符合条件的重度残疾人提供集中照护、康复服务、日间照料、邻里互助等综合化的社会照护服务,支持社会化养老机构承接残疾人托养服务,实现养老机构与残疾人托养机构的资源共享,接收符合条件的成年重度残疾人,推动社会力量兴办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满足残疾人多样化托养照护服务需求。落实好托养服务机构扶持政策,继续实施“阳光家园计划”,为就业年龄段(16-59周岁)的重度智力、精神和肢体残疾人等提供托养服务。6.保障残疾人基本住房安全便利。优先解决低收入残疾人家庭住房安全问题。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村低收入残疾人家庭实施危房改造,对符合条件的城镇残疾人家庭优先落实保障性住房政策,不断改善残疾人居住条件。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统筹考虑无障碍设施设备建设安装。7.加强重大疫情等突发公共事件中对残疾人的保护。推动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中保障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加强残疾人集中场所和残疾人服务机构的安全保障、应急服务、消防安全能力建设。村(社区)可以通过结对帮扶等方式,动员村(居)民协助残疾人更好应对突发灾害事故、及时疏散逃生。开展残疾人应急科普宣传,引导残疾人增强自救互救能力。专栏2残疾人民生保障重点项目一、资金类1.最低生活保障。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低收入家庭的重度残疾人经本人申请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范围。对纳入低保范围后生活仍有困难的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采取必要措施给予生活保障。2.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建立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适度扩大保障对象范围和提高补贴标准。3.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资助。逐步实施政府补贴等方式,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适配辅助器具给予支持。4.残疾人电信业务资费优惠。合理降低残疾人使用移动电话、宽带网络等服务费用,减免残疾人使用助残公益类APP流量资费,适度提高残疾人电信业务资费优惠力度。5.困难残疾人家庭生活用水、电、气优惠补贴。适度提高困难残疾人家庭生活用水、电、气优惠补贴标准。6.残疾评定补贴。为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和重度残疾人残疾评定提供补贴及便利服务。7.残疾人托养服务补贴。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提供居家安养、日间照料和机构托养服务补贴,适时调整补贴标准。二、服务类1.困难残疾人走访探视服务。村(社区

1 / 3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gongwenbao.net 公文包.

备案号:赣ICP备18015867号-9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