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村集体经济稳步增长,产业多元化发展,农民收入显著提高,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下面网友分享多篇相关内容供您参考学习,希望有您喜欢的。
在2025年全市村集体经济发展座谈会的汇报发言根据工作安排,下面,**县做个发言,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一、主要做法村级集体经济是村级组织运转和农村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好的集体经济是巩固脱贫成效、推进乡村振兴的“利器”。近年来,**县重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自**年起就开始系统性地统筹谋划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以县委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村级集体经济领导小组,发改、农牧、财政、科技等部门共同参与,拿出专门编制组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服务中心,专抓村集体经济发展,县委组织部主动担责,部务会成员带头联系乡镇,逐级推行党组织书记“项目领班制”,形成上下齐心共同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工作格局。(二)健全激励机制。先后出台《关于支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政策落地的十二条意见(试行)》《**县村级集体经济考核奖励办法(试行)》等政策文件,扶持产业、激励干部,经过探索,最终在各级指导思想的领导下,固化形成了持续抓牢“领头雁”队伍、抓实“领头羊”产业“双领”工程的发展思路,使统筹调度更有力度,与产业发展规律更有契合度。突出群众主体的利益链接机制能保持较强的政治性和社会性,在建强堡垒和基层治理上有最广泛的基础。坚持股份制合作和公司化运作,突出“龙头企业+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土地、竹林承包经营权股权化、集体资产股份化、农村资源资本化,帮助*万户*万名农民稳定增收,实现全县*余户脱贫户利益联结、贫困村产业带动和技术帮扶100%全覆盖,全先村集体经济承担村民养老、教育、医疗、住房等福利支出达**万元,最大化带动群众参与发展、共享成果,进一步巩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推动基层党组织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和服务优势。(三)挖掘特色产业。挖掘资源优势选择产业能保持相应的独特性和市场性,在挤占市场份额上有竞争力。**县的资源看山看水,但是因山区条件限制,传统农业产业无法形成规模化、集约化,只能转型探索产业特色化。为此,我们坚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根据我市资源和产业情况,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要求,重点培育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合作社。制定鼓励政策,支持供销社、龙头企业、种养殖大户、业务单位等大力发展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集体经济合作社。截至目前,根据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运行情况审计报告,全县村级集体经济项目**个,其中种植类项目**个,占比**%,养殖类项目**个,占比**%,加工制造类项目**个,占比**%,三产服务业**个,占比**%,固定资产租赁类**个,占比**%。2024年村级集体经济积累*亿元,村级集体经济积累总量达**亿元,村均**万元,村级集体经济积累总量连续两年呈上升趋势。二、存在的问题(一)思想认识存在差距。**县大力实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三年倍增”行动提出,鼓励县级成立“村投公司”。但一直未出台过具体的指导意见,组建产业发展联合党支部和“强村公司”仍处于摸索阶段,各部门、乡(镇)、村(组)在认识上也不够统一,导致当前各乡(镇)“强村公司”发展快慢、方向、质量都不平衡。(二)产业结构不够优化。根据数据分析,我县村级集体经济项目中种养殖业和三产服务业占比最多,项目发展有从传统特色种养殖业向三产服务业转型的趋势,但是其他类型项目较为单一。经营内容较为单一。由于各乡各村资源同质化较严重,“强村公司”主要业务多为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业单一的困境依然存在,在深入挖掘乡村潜在资源优势,创立新产业、延伸产业链、产业精细化等方面还有不足,与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相比还有欠缺。(三)村干部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认识不足,积极性不够。有些村干部认为发展集体经济吃力不讨好、风险自己担、利益集体享,对发展集体经济顾虑重重,信心不足,有畏难情绪。一些村干部把发展村集体经济当作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来完成,主观上对发展集体经济不热心,不主动去想点子,找路子,等着上面帮助开辟市场,解决资金,自己只做好配合,等待最后资金入账、验收。有的村干部“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心态严重,对已经实施的村级集体经济项目不上心,认为是集体的事,多劳不多得,谁都不愿多出力,个别村发展种植业,栽种后长期无人问津,导致杂草丛生。(四)村干部中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人才匮乏,专业性不够。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村里大部分年轻人选择外出发展,一些能力强、懂管理、会经营的优秀人才纷纷外出务工,外出求学成功的科技和管理人才也大多不愿意回来为本土服务。虽然近年来对村干部队伍准入门槛和待遇有所提高,但村干部选举制度、职业稳定性等因素使得一些农村年轻优秀人才顾虑较多,选择加入村干部队伍的较少,以致于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绝大部分村在发展村集体经济过程中注册了公司,需要按照企业标准进行规范经营管理,而村干部中有文化、会经营、会管理的人才较少,发展村集体经济缺乏人才保障问题比较突出。(五)村干部队伍不够安心,稳定性不够。近年来,村干部报酬提升幅度较大,**年,**县村书记年收入标准**万元,其他村“两委”**万元,加之畅通村“两委”主官晋升渠道,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村干部这个职业的吸引力。但现实中,把村干部当作固定职业来看的较少,大部分村干部认为当前工资收入与其他人群收入相比仍有差距,且每五年进行一次换届选举,下一届能否当选尚是未知数,因此在完成村里工作的同时把更多的精力用发展自己家庭产业增加收入上,甚至把村干部当作“副业”,很少把时间和精力用于发展集体经济上。三、意见建议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基层党组织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然而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大部分村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并不理想,除了基础薄弱、资源优势不明显等客观因素外,村干部这个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主导力量存在的问题也在较大程度上制约着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上述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激励机制不健全,村干部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动力不足。因此建议:一是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与村干部薪酬挂钩机制。把发展村集体经济成效作为村干部绩效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直接与其绩效工资挂钩,奖优罚劣。对于发展势头较好,有经营性纯收入的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可以拿出10%—20%左右的纯收入,根据村干部对集体经济的贡献率进行差异化奖励,收益越高,贡献越大,奖励比例越大,以调动村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对发展村集体经济措施不力,当年负增长或连续两年无增长的,适当扣减村干部相应补贴,倒逼村干部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二是聘请村级集体经济专职管理人员。公开选聘有口碑、有责任心、懂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人才担任村级集体经济专职管理人员,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相应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在保障其基本待遇的基础上,根据其贡献率从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给予相应奖励,对于工作能力强、政治素质过硬、管理成效明显的专职管理人员可以作为村书记后备人选进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