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旨在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形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下面是网友整理编辑的“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相关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喜欢就下载支持!
“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前言“十五五”时期是加快生态宜居公园城建设的重要时期。为推进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良性循环,助力社会经济产业有序绿色转型,构建生态环境保护安全格局,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根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市“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有关要求,制定《市“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助力建设产强城优人民幸福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区,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提供指导依据。《规划》全面总结分析了“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成效及面临问题和挑战,研判了“十五五”时期新形势和新机遇,重点从七个方面明确了“十五五”期间生态环境保护主要任务,强化了目标导向下的项目约束。《规划》是“十五五”期间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实施生态环境重大项目、制定有关政策等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推动各部门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的指导清单。《规划》范围为全域,规划面积平方公里,规划时限为2026-2030年,展望到2035年。第一章“十四五”回顾与“十五五”展望第一节主要工作成效区域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空气质量稳中有升,2025年PM2.5浓度28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率96.3%,较2015年优良天数增加60天,SO₂、PM10、CO、O₃浓度分别下降18.4%、25%、14.6%、7.1%。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2025年2个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到或优于Ⅱ类,达标率稳定达到100%,2个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密地、高梁坪饮用水源地)达标率100%,城市建成区内无黑臭水体。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未发生土壤污染事件。城市声环境质量稳定达标,城区环境噪声(昼间)均值为50.7dB。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削减,2025年二氧化硫(SO₂)、氮氧化物(NOx)、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NH₃-N)排放量较“十四五”初期分别下降30.5%、36.4%、29.5%和15.4%,全面完成“十四五”减排目标任务。蓝天保卫战取得积极成效。淘汰落后产能和压减过剩产能工作稳步推进,拆除区域内燃煤锅炉、废毁中频炉、一段式煤气发生炉29套,攀阳钒钛工贸化解粗钢产能15万吨、生铁产能10万吨,宇泰工贸去除轧钢生产能力30万吨。排查治理“散乱污”企业58家。推进挥发性有机物防治工作,实施攀钢集团选钛厂烘干废气治理,完成盘江煤焦化有限公司废水区域VOCs治理项目,攀新彩印有限责任公司、鸿舰重型机械有限公司等7家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重点企业按要求完成低挥发性原辅料替代和使用低(无)VOCs排放的生产工艺、设备的改造工作。严控垃圾、枯枝落叶等露天焚烧,加大倮果片区、阿署达村沿线、沙坝村沿线、村辖区等重点区域、重点路段、重点时段的巡查力度。碧水保卫战巩固阶段成果。开展污水处理能力提升工程,辖区内4个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均完成提标升级改造,高梁坪园区污水处理厂投入试运行,出厂水执行一级A标准。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目标任务,全面启动实施银江镇3700万农村生活污水项目,实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普及率达98.62%。开展建成区黑臭水体情况摸查、金沙大渡口等水源地环境问题排查、禁养区外养殖场例行检查、入河排污口专项检查等系列活动,整改辖区水源地环境问题20个、关闭取缔沿江选矿企业13家。倮果断面、雅砻江口断面水质稳中有升,金沙密地水源地、金沙江高梁坪水源地水质保持良好,倮果水站被列为全国首批100个“最美水站”之一。净土保卫战夯实基础。积极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风险管控,顺利完成高梁坪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陆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重点工业尾矿库等土壤污染状况评估。持续推进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土壤调查及地块治理修复,建立健全辖区疑似污染地块名单,在全市率先出台区级关闭搬迁企业地块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实施方案。完成辖区109家企业地块信息核查,13个重点监管企业土壤风险隐患排查,51块疑似污染地块初步调查,建设用地土地污染状况初步摸清。2025年,各行业固体废物申报管理企业338家,较2019年增长22%。完成384家企业(占全市总数50%)危险废物年度申报,办结率100%。生态文明建设初见成效。全力推进生态修复,密地五社森林植被恢复竣工验收,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综合治理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完成,马坎火烧迹地森林植被恢复工程开工建设,金沙江流域(段)综合治理工程、公园改造提升工程加快实施,森林覆盖率从39.9%提升至42.7%。大力提升人居环境品质,新源路、新福路等4条道路打造绿道花廊,马兰山、凤凰花等6大城市森林公园镶嵌环绕,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40.0%提升至41.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升至13.72平方米,道路绿化率、水岸绿化率100%。银江镇获评“省级生态乡镇”,阿署达村、沙坝村、弄弄沟村建成“美丽·宜居乡村”,初步实现生态景观推窗见绿、移步见景的花园目标。第二节面临问题与挑战结构性污染问题仍然突出。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的生态环境压力仍未得到根本缓解。资源型产业结构特征明显,钢铁型企业龙头地位突出。二产比重达53.3%,且规上工业以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高耗能行业为主,五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量占规上工业能源消费量的95%以上,单位GDP能耗绝对值远超全省平均水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量分别占全区总排放量的97.71%、99.33%和67.17%,结构性污染问题突出。区域低碳发展及产业绿色转型需求愈加强烈。局部区域性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局部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矛盾突出,弄弄坪片区、密地片区工矿企业与生活住宅犬牙交错,朱兰矿区开采导致地表裸露,金沙江沿河滨岸植被面积下滑,大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系统退化,硫磺沟地区地质灾害偶有发生。沿江硬质边坡的大量修建致使河道生态结构单一。城市生活污水收集配套管网建设存在短板,管网错接、漏接现象时有发生。建设人与自然友好共处的绿色生态环境成为面临的重大挑战。突发性生态环境风险不容忽视。钢铁、冶炼、重化工产业体量大,辖区内错落分布有51块疑似污染地块,砷、镍、钒、苯并[a]芘、钴、苯并[b]荧蒽、二苯并[a,h]等超标物质组成复杂。6座重点尾矿库及干堆场沿江近岸上下游散乱分布,废石、矿渣、尾矿等一般工业固体累计储存量逐步增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距金沙江和雅砻江较近,沿江1公里范围内工矿企业较多,事故发生后污染物入江途径多、时间短,水环境风险防范面临严峻考验。第三节新形势与新机遇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供新的有利契机。习近平总书记坚定不移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逐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最大动力和根本保障。生态环境保护“四梁八柱”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有关改革举措逐步落地见效,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正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综合效能进一步发挥,生态环境制度保障更加全面、更加有力。国家高度重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明确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总体战略,为破解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管理破碎化难题,促进整体性、系统性保护提供了有利契机。多项战略叠加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重要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叠加实施,全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全面部署,全市推进构建“三个圈层”,建设产强城优人民幸福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推进打造城市公园体系、优化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推进城乡协同高质量发展、谋求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给生态环境工作带来了难得的政策红利与发展机遇。产业转型升级激发新的绿色动能。市委“一三三三”总体发展战略的提出为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市经济发展也由早期重规模、重速度转变为如今的重质量、重效益,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逐步提升,创新驱动能力不断增强。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从2015年0.4:66.8:32.8调整为2025年0.5:53.3:46.2,工业与服务业双轮驱动,传统经济与新兴经济联动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构建起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发展体系,为全领域绿色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历次全会精神,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坚持以减污降碳为总要求,以改善生态环境为核心,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方针,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提高生态价值转化能力,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现代工业聚集地、生态宜居公园城”,为建设产强城优人民幸福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区提供生态环境保障。第二节基本原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严格生态空间管控,以区域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硬性约束条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城镇建设与生态保护相协调,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紧围绕省、市发展战略与定位,认真落实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重大战略部署、市委“一三三三”总体发展战略安排,聚焦区委“一二三五”总体工作思路,坚持新发展理念和“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平衡和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问题导向、精准治污。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因地制宜细化落实治理措施,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成效,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坚决守护好绿水青山、蓝天白云、食安净土、阳光花城。改革创新、智慧治理。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创新监管模式,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强化关键技术创新研发,强化成果转化,提升环保科技创新能力,结合现代科技大力实施环境保护智慧化建设,用“智慧环保”守住蓝天碧水净土。第三节目标指标到2030年,生产生活绿色低碳模式进一步优化,产业绿色转型速度加快,资源节约集约及循环利用水平位居全省前列,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人民群众对生态和人居环境满意度持续提高,“空气常新、碧水常流、沃土常净、康养宜居”的基本建成。展望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根本改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基本完成,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高水平协调、全方位发展构架基本实现,产强城优人民幸福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区基本建成。表1市“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指标体系指标2025年2030年五年累计属性(一)环境治理(1)城市细颗粒物(PM₂.s)浓度(μg/m³)28完成市下达目标约束性(2)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6.3完成市下达目标约束性(3)城市空气质量重污染天数比例(%)00约束性(4)国考断面达到或优于Ⅱ类水体比例(%)100100约束性(5)地表水质量劣V类水体比例(%)00约束性(6)建成区黑臭水体比例(%)00约束性(7)地下水质量V类水比例(%)一完成市下达目标约束性(8)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比例(%)71.4390预期性(9)氮氧化物重点工程减排量(吨)一一约束性(10)挥发性有机物重点工程减排量(吨)—一完成市下达目标约束性(11)化学需氧量重点工程减排量(吨)—一约束性(12)氨氮重点工程减排量(吨)一一约束性(二)应对气候变化(13)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一一完成市下达目标约束性(14)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2一完成市下达目标约束性(15)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例(%)53.0完成市下达目标预期性(三)环境风险防控指标2025年2030年五年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