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XX县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开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XX县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提供就业培训、加强社区服务等措施,有效推进了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下面是网友整理分享的关于XX县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开展情况的调研报告相关资料,供大家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吧!

1/5关于XX县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开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县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开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县位于〔…〕北部,国土面积〔…〕.〔…〕平方公里,下辖〔…〕个乡镇〔…〕个村(社区),总人口〔…〕万人。十三五期间,〔…〕县累计投入资金〔…〕.〔…〕亿元,建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点)〔…〕个,搬迁人口〔…〕户〔…〕人,搬迁人口规模居全省第三。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后,〔…〕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将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纳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确保搬迁群众实现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目标,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一)坚持一条主线,在后续接续中实现稳得住。继续保留联席会议制度办公室,坚持机构不撤、队伍不散、力量不减。坚持高位推进。由书记、县长亲自部署推进,常务副县长直接分管,县发改局具体负责,建立县级领导联系乡镇、帮扶单位和乡镇联系安置点、帮扶责任人联系搬迁户的三联工作责任制。坚持保障有力。21个成员单位均明确一名班子成员分管易扶后续扶持工作,23个乡镇均明确分管领导、配备专干;同时对500人以上的9个集中安置点派驻3人以上的乡村振兴帮扶工作队,确保人员充足、组织有力。坚持政策引领。继续推行《全县关于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社会治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全县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结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推动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融入新型城镇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要求,为有效开展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提供具体有力的实施计划和保障措施。(二)围绕两个方面,在后续帮扶中实现能致富。提升安置区后续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促进多元化就业。产业帮扶方面:在安置区周边合理布局茶叶、油茶、烟叶、猕猴桃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采取产业基地+搬迁户等发展方式,提供公共就业创业服务5600人,实现易地搬迁对象产业帮扶和利益联结全覆盖,其中自主发展产业1310户(涉及搬迁人口1820人)、发展飞地经济委托帮扶6746户。20xx年至20xx年,连续4年实现人均160元的产业收益,每年为易地搬迁群众发放产业帮扶分红资金424万元。稳岗就业方面:多渠道帮扶困难群体就业,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技能培训,组织开展春风行动进安置区、民营企业招聘周、就业援助月等专场招聘活动,发展产业园区,建立就业帮扶车间,着力补齐安置区产业发展短板,千方百计做好稳岗就业工作。今年以来,组织开展春风专场就业活动,聚集省内外128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万个,适合困难群众就业岗位万个,累计组织现场招聘会8场,搬迁群众达成意向性协议357人。截至目前,3/5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对象有劳动力且有就业意愿的12236人,稳定就业12236人,基本实现有就业意愿的易地扶贫搬迁户每户至少1人就业的目标。(三)突出三大体系,在后续建设中实现能融入。加快提升公共服务、创新社区治理、促进文化传承,提升服务水平,促进搬迁群众有效融入新社区。深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各安置区均建设了硬化道路、自来水、供电、4G通讯网络等设施,搬迁群众出行、饮水、用电、上网等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本年度共安排整合乡村振兴资金938万元,持续提升集中安置点短板弱项和基础配套设施。同时,配套新扩建5所学校、5所幼儿园、25所医疗服务机构、5个乡镇农贸市场、17处红白理事馆,有效保障了安置区群众就医、上学、生活、文化等需求。深化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全县46个集中安置区共设立19个便民服务中心、27个便民服务点,实现了一站式社区服务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了便民服务四个一机制和三个三问题快查快处机制,让搬迁群众享受高效优质的服务,确保安置区各项工作管理有效、服务到位。深化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开展社区文化建设,在建设老年之家、青少年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等公共文化活动等硬件设施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志愿者服务、社区义诊、送戏下乡等活动,激发搬迁群众后续发展的内在动力,让搬迁群众记得住乡愁、留得住文化,融入新生活。二、存在的短板和不足一是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仍不完善。〔…〕县搬迁人口多、规模大,需建设配套设施多,资金需求大,特别是在后续融入新型城镇化过程中,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需进一步加强。二是产业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县集中安置区后续产业结构单一,产品季节性强周期短,资金回笼慢,产业链供应链相对短缺,产业规模也不能很好地满足搬迁群众的增产增收需求。三是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非搬迁户有强烈后续搬迁意愿。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原贫困户搬迁至芙蓉镇,核心区、缓冲区实现了应搬尽搬,但仍有原非贫困户生活在旧村址,受限于自然保护地管理政策,不能修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难,要求搬迁意愿非常强烈。三、对策建议要解决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必须坚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政策体系,以巩固拓展易地扶贫搬迁脱贫成果实施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为主线,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壮大特色产业、抓好稳定就业、促进社会融入,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能融入、逐步能致富。一是持续完善配套建设推动县城基础设施延伸覆盖,加快岔那等大型安置区与县城基础设施一体规划、建设和管护;支持配套设施提档升级,补齐安置社区服务设施短板,提升安置区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5/5设施配套能力,完善消防栓、蓄水池、微型消防站等配套设施。二是持续发展特色产业继续加强迁出地土地分类利用,采取流转租赁、产权交易等方式,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建立后续扶持产业基地。鼓励搬迁群众联合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自主扩大种养殖生产规模,发展电商、农家乐等小型创业项目,积极探索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增加群众收入。三是持续抓好稳定就业通过适当开发公益性岗位、建设项目吸纳、兴办产业基地和创业就业车间、残疾人托底安置就业等办法,实现就地就近充分就业。利用四个一批建设方式,按照六办方式,争取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建设创业就业车间,积极支持有能力的搬迁群众创办经营主体,优先吸纳有劳动能力的易地搬迁对象就业。四是持续促进社会融入继续完善安置区两委班子人员配备,将集中安置区内交通秩序维护、基础设施维护、社会治安管理、就业创业服务、产业发展服务、就医就学服务等工作纳入迁入地相关部门和乡镇统一管理负责,积极推进安置区与所在村(社区)设施共用、人际共处、情感共融、文明共践、社区共治,促进社区深度融入。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gongwenbao.net 公文包.

备案号:赣ICP备18015867号-9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