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强调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分享的“[领导讲话]在2025年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整治提升攻坚会议上的讲话”相关内容,供您学习参考!
在2025年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整治提升攻坚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整治提升攻坚会议,主题鲜明、任务明确,就是要动员全市上下,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实的举措,向农村人居环境中的顽瘴痼疾发起总攻,坚决打赢这场事关群众福祉、事关乡村振兴、事关**未来发展的硬仗。刚才,我们共同观看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暗访片。片中曝光的一幕幕场景,乱堆乱放的杂物、私搭乱建的棚亭、蛛网密布的“飞线”、触目惊心的黑臭水体,犹如一面镜子,不仅照出了我们工作中的短板和差距,更刺痛了我们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这些问题,看似是乡村的“面子”问题,实则是干部作风的“里子”问题,更是我们是否真正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尺子”问题。问题摆在面前,我们绝不能视而不见、麻木不仁,必须以“揭短亮丑”的勇气直面问题,以“刮骨疗毒”的决心整治问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标志性工程,是农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切的民生实事。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将这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全市上下也付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效。我们成功创建了20个省级、61个**市级美丽乡村,新建农村公路400公里,并荣获“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称号。我们还建成了272个“垃圾不落地”试点村,开创了城乡环卫一体化新模式。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为我们今天发起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成绩属于过去,问题就在当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更不能有“歇歇脚、喘口气”的想法。当前,我们的工作与上级的要求、与群众的期盼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一些地方“重整治、轻管护”“重建设、轻长效”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顽固性、反复性问题,如乱堆乱放、建筑垃圾、飞线乱象、黑臭水体等治理难题尚未从根本上破解;一些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主动参与、自主维护的意识还有待加强。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这次攻坚行动必须瞄准的靶心、必须攻克的堡垒。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一、提高站位,深化认识,切实增强打赢攻坚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一)我们要从政治高度来认识这项工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国之大者”在**的具体体现,是检验我们“四个意识”和“两个维护”的试金石。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打造美丽乡村,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省委、市委也多次作出部署,要求我们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我们必须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上来,将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忠诚、为民负责。(二)我们要从发展全局来把握这项工作。环境是生产力,更是竞争力。一个天蓝、地绿、水清、村美的**,不仅是百姓的幸福家园,更是我们招商引资、汇聚人才、发展文旅产业的“金字招牌”。我们正在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优美的农村人居环境,可以有效带动庭院经济、乡村旅游、健康养老等新业态发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我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抓好人居环境,就是抓住了乡村全面振兴的“牛鼻子”。(三)我们要从民生福祉来推动这项工作。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是来源于空洞的口号,而是来源于门前屋后的干净整洁,来源于呼吸的清新空气,来源于房前屋后看得见的绿意。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就是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群众满意”这个最高标准,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让广大农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二、聚焦靶心,精准发力,全面攻克人居环境领域的顽瘴痼疾这次攻坚行动,要坚持问题导向,什么问题突出就集中解决什么问题,哪个环节薄弱就着力攻克哪个环节。要对照修改完善后的“一县一策”实施方案,拿出硬核措施,打好歼灭战和组合拳。(一)重拳出击,坚决治理“脏乱差”现象。这是整治工作的“当头炮”,必须一炮打响,形成声势。一是全面清理乱堆乱放。要以村庄道路、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坑塘沟渠为重点,开展拉网式、地毯式排查,建立问题台账,明确整改时限,实行销号管理。对柴草垛、建筑材料、废弃农机具等生产生活资料,要引导群众规范有序堆放。对积存垃圾、废弃物、残垣断壁,要坚决予以清理拆除。要落实“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要求,即清理乱堆乱放、清理杂草杂物、清理积存垃圾,拆除危旧房、拆除违章建筑、拆除广告招牌,整治垃圾乱扔、污水乱排、水体污染,做到发现一处、清理一处、巩固一处。二是系统治理黑臭水体。黑臭水体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生态环境分局要牵头,会同农业农村、水利等部门,对全市农村黑臭水体进行再排查、再评估,动态更新清单,实行销号管理。要坚持源头治理,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和管网铺设,确保到2025年,90%以上的行政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市住建局要加强技术指导,确保已建设施正常运行、稳定达标。市水利局要深化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严厉打击非法排污、倾倒垃圾等行为,确保河湖水清岸绿。(二)攻坚克难,彻底整治“老大难”问题。针对建筑垃圾和“飞线”乱象这两个老大难问题,必须下定决心,标本兼治。一是破解建筑垃圾围村困局。建筑垃圾是农村新的污染源。我们必须尽快推开“村收集、镇存放、县资源化利用”的全过程管控模式。具体来说,村级要设立临时堆放点,引导村民分类堆放;镇街要规划建设中转存放场,做好集中收储;市级层面要加快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积极引进先进技术,推动建筑垃圾向再生骨料、绿色建材等高附加值产品转化。住建局要牵头,发改、自然资源和规划等部门要协同配合,保障项目用地和审批,力争到2025年底,全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超过50%。二是根治空中“飞线蜘蛛网”。“飞线”问题不仅影响村容村貌,更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我们要立即行动起来,组织电力、通信、广电等管线单位,联合各镇街,开展一次“飞线”治理专项行动。要按照“入地为主、捆扎为辅、规范有序、安全美观”的原则进行整治。对具备入地条件的,要坚决入地;对暂不具备条件的,要采取套管、绑扎等方式进行规整,做到横平竖直、整齐有序。要明确技术标准和责任主体,建立台账,限期整改。同时,要建立长效管控机制,严禁新增任何不符合规范的“飞线”,彻底告别“空中蜘蛛网”。虽然我们市一级还没有详细的时间表,但可以借鉴*县等地经验,制定一个覆盖2025到2027年的三年专项行动计划,确保问题得到根治。(三)常态长效,着力构建“管养护”体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分在建、七分在管”。如果长效机制跟不上,整治成果就难以巩固,甚至出现“年年整治年年乱”的怪圈。一是深化城乡环卫一体化。要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将成功的“垃圾不落地”模式与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有效衔接,进一步优化收运体系,提升垃圾清运处置效率。财政部门要做好经费保障,确保垃圾治理经费及时足额到位。二是发动群众共建共管。人民群众是乡村的主人,也是环境整治的主力军。要强化宣传引导,把政策讲透、道理说清,变“要我干”为“我要干”。要创新工作方式,用好“随手拍”曝光问题,用好“红黑榜”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用好“积分制”“信用+”等手段,将环境卫生状况与村民的切身利益挂钩,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三是推动美丽庭院与庭院经济相结合。市妇联要继续牵头抓好“美在农家”和美丽庭院创建活动。要引导群众在扮靓自家小院的同时,因地制宜发展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等庭院经济,让“方寸地”变成“增收园”,让美丽环境产生美丽经济,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三、强化领导,协同作战,凝聚起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打赢这场攻坚战,是对我们各级干部组织能力、执行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的一次大考。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层层压实责任,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一)领导带头,分兵把口。市级领导要率先垂范,分管市领导要牵头抓总,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定期调度,及时解决整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是本辖区第一责任人,必须亲自挂帅、亲自部署、亲自督战,把压力传导到村、到户、到人。(二)部门联动,各司其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综合性工作,不是哪一个部门的“独角戏”,而是需要各部门共同参与的“大合唱”。市农业农村局作为牵头部门,要发挥好统筹协调、组织检查、督促指导的核心作用重点抓好农业生产废弃物治理、农村改厕后续管护、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要负责农村垃圾处置体系建设、农村道路硬化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推进工作。**市生态环境局**市分局要主抓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黑臭水体的排查整治,加强对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的监测监管。市交通运输局要负责国省道、县乡道路域环境整治和道路保洁工作,确保交通沿线干净整洁。市水利局要持续抓好河湖及水利工程范围内的垃圾清理和环境治理。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要做好村庄规划指导和相关设施建设的用地保障。市财政局要加大资金统筹整合力度,为整治工作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市卫健局、市妇联、市民政局、市林业局等部门,也要按照职责分工,分别抓好爱国卫生运动、美丽庭院创建、殡葬领域环境整治、村庄绿化等工作。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既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要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动、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三)加强基层,筑牢堡垒。村级党组织是这场攻坚战的前沿指挥部。要进一步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组织群众,把整治任务落实到每个网格、每个角落。要提升村级组织的治理能力和发动群众能力,让村“两委”真正成为带领群众建设美丽家园的坚强战斗堡垒。四、严格督考,铁腕问责,确保整治成效经得起检验好的制度、好的方案,关键在于落实。如果督导考核跟不上,责任压力传递不下去,攻坚行动就可能变成“一阵风”。(一)实行最严格的督导检查。市委、市政府将组建联合督导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进行明察暗访。督导结果将实行“红黑榜”制度,在全市范围内通报。我们将定期召开“揭短亮丑会”,让干得好的“红脸出彩”,让干得差的“红脸出汗”。(二)建立最硬核的考核机制。要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各镇街和市直部门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加大权重,拉开档次。要建立量化考评体系,把整治成效与资金拨付、评先树优直接挂钩。对于工作推动有力、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要大力表彰奖励;对工作敷衍塞责、推进不力、问题反弹严重的,要严肃通报批评、约谈主要负责人。(三)启动最严厉的问责程序。对在攻坚行动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造成恶劣影响或严重后果的,纪检监察机关要及时介入,依规依纪依法严肃追责问责绝不姑息迁就。要通过铁腕问责,倒逼责任落实、工作落实,确保整治工作一扳子一扳子拧紧抓实,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同志们,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场没有退路的攻坚战。任务已经明确,号角已经吹响。希望大家立即行动起来,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以决战决胜的姿态,苦干实干、攻坚克难,坚决打赢这场硬仗,为加快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