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安全生产规划强调全面提升安全治理体系和能力,加强风险防控,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下面是网友整理分享的“十五五”安全生产规划相关资料,供大家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吧!
“十五五”安全生产规划前言“十五五”(2026-2030年)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县打造应急管理事业、营造安全稳定发展环境的关键时期。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十四五”期间,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单位共同努力,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受生产力发展水平、自然条件、从业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安全基础薄弱,安全生产工作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依然面临巨大的挑战。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及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根据《安全生产法》、《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国家和省、市《安全生产“十五五”规划》总体部署要求,制定本规划。一、现状与形势(一)“十四五”期间进展与成效“十四五”期间,县委、县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安全生产领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重要举措,坚定不移贯彻安全发展理念,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守发展绝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这条红线。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各乡镇、县直有关单位及企业共同努力。以杜绝重特大事故、努力减少一般事故为目标,安全生产形势实现了明显好转的工作目标。一是进一步完善责任体系。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与各乡镇(开发区)党政主要负责人集体谈心对话,强化安全生产责任机制,贯彻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基本建立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五级五覆盖”和“五落实五到位”的责任体系。二是全面开展“铸安”行动。以打非治违、专项整治、隐患排查为主要任务,展开覆盖所有乡镇(开发区)、所有行业领域、所有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铸安”行动,不留盲区、不留死角、不留余地、不留尾巴,建立实施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和整改清单,统筹推进行动开展。三是深化重点行业和领域专项整治。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督查;危化品企业开展化工装置自动化控制系统改造和罐区安全专项整治;扎实开展油气输送管线隐患整治,开展易燃易爆场所和餐饮场所燃气专项整治,强化校车安全治理,开展建设道路交通安全防护工程等。四是提升安全生产基础保障能力。开展高危行业“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科技强安行动,推进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制度化规范化,推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壮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专业力量,推进安全监管执法能力和监管执法信息化建设,创建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和安全社区。五是创新安全监管方式。开展县委县政府领导与重点行业企业负责人谈心对话和重点行业领域攻坚克难,实施“四不两直”和县委、县政府领导带队安全执法检查督查,以专家查隐患、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助推安全监管工作。六是加大事故查处问责力度。依法依规加强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建立完善事故调查处理挂牌督办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厉行事故问责,强化失职追责,开展警示教育,回应社会关切。“十四五”期间,全县各类生产安全事故46起,死亡29人,未发生较大以上事故;与2015年相比,2025年各项安全生产指标大幅下降,实现了县政府确定的“十四五”安全生产工作目标。(二)“十五五”时期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县打造应急管理事业、营造安全稳定发展环境的关键时期。更是推进洼地崛起、跨越发展的黄金时期。随着我县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十五五“时期,全县安全生产仍然处于隐患多、事故防治难度大的历史时期,各类安全生产问题突出。1.存在的问题一是生产安全事故总量仍然较大,事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人员伤亡总量较大,工伤事故呈上升趋势。二是企业主体责任未切实落实,安全生产法治观念淡薄、内生动力不足,安全投入少,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滞后。“三违”现象仍广泛存在,从业人员安全技能与自我防护能力亟待加强。中小企业比重较大,安全生产基础条件薄弱,生产工艺比较落后,安全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安全技术保障水平不高。三是安全监管保障体系需要完善,县、镇、村(社区)三级五覆盖监管体系未完全建立,部分镇安全监管人员未定编定岗,监管执法力量不足,与履行任务不相适应;安全生产技术支撑能力不足,安全监管执法人员专业化和信息化水平较低。四是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广泛应用,新的安全生产问题不断涌现。新兴行业安全生产风险加大,事故成因复杂多样,复合型事故有所增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快速发展,聚集的安全风险日益凸显。五是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不健全,专业机构及人员不足,救援装备不足,应急管理薄弱,部分应急预案可操作性不强,应急演练不够,应急救援能力需要提高2.面临的挑战一是经济快速增长将给安全生产工作带来新的压力。“十五五”期间,我县经济将持续快速增长,大力打造“四大产业基地,工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城镇建设步伐加快,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广泛应用以及建筑、交通运输市场的快速发展,对安全监管手段及安全生产技术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城市化快速发展,带来新的公共安全问题。高层建筑、机动车保有量和社会总体运输量逐年增加,商贸流通、文化娱乐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城市交通和市政管网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将使道路交通、消防和人员密集场所等公共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使安全监管面临更大压力。三是全社会对安全生产的关注度和期望值不断提高,对政府安全监管监察执法效能、事故灾难应对处置能力、安全文化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劳动者对自身安全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3.面临的机遇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并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系列讲话,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强大政策支持;省、市各级党委政府加强领导、强化监管,狠抓责任落实,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县委、县政府把安全发展作为建设平安的重要内容纳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安全生产投入将有明显增加,安全监管体系将进一步完善,为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二是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科技创新快速发展,将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装备和产能,“科技强安”建设有利于降低安全风险,提高本质安全水平。三是社会发展和进步为安全生产营造良好氛围。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安全责任体系和政府监管体系不断完善,公众安全意识水平不断提高,为加大安全投入、提升安全科技水平,解决深层次、结构性、区域性的安全生产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规划目标(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对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准确把握新形势新挑战新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安全需要为根本目的,全力防范化解安全生产系统性风险,解决重点行业领域瓶颈性、根源性、本质性安全问题,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安全生产精准治理。为打造工贸文旅创新强县,建设美丽和谐幸福提供坚实稳固的安全保障。(二)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统筹推进。全面加强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安全生产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统揽全局、协调各方,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转化为推进安全生产工作的强大动力和坚强保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守“发展绝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全面提高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坚持系统谋划,标本兼治。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统筹发展和安全,将安全发展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努力塑造与安全发展相适应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断优化安全布局,更好地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坚持风险防控,精准施治。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瞄准重大安全风险及挑战,在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上精准发力,加快实施一批重大政策和重大工程,强化安全生产基础,有效从源头上消除和管控风险,做到预警发布要精准、抢险救援要精准、监管执法要精准。——坚持改革创新,强化法治。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高安全生产法治化、规范化水平,深化安全生产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形成系统完整、责权清晰、监管高效的安全生产治理制度体系;深入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依靠法治筑牢安全生产屏障。——坚持广泛参与,社会共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充分发挥好社会力量的作用,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安全生产工作,积极推进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进一步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构建企业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安全生产治理格局。(三)规划目标到2030年,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基本建立,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重大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建筑施工、消防、交通等领域事故得到根本遏制,安全生产事故总量持续下降,安全生产状况趋稳向好,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到2035年,基本实现安全风险防控体系有效运行,重大安全风险防控水平大幅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屏障基本形成,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较大事故得到根本遏制,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专栏1“十五五”安全生产工作主要指标序号指标名称降幅指标属性1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33%约束性2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15%约束性3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10%预期性4一般事故死亡人数有效防范预期性5较大以上死亡人数零控制预期性注:相关约束性指标以省公布的《安全生产“十五五”规划》为准。三、织密风险防控责任网络(一)深化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各镇(街道)、开发区、各有关部门安委办工作能力建设,更加充分有效发挥各地安全生产委员会统筹协调作用。建立消防执法跨部门协作机制。进一步落实“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矿山安全监管监察体制,创新监管监察方式,加强监督检查。进一步厘清综合监管部门与各行业监管部门之间的职责边界。推动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明确相关机构承担安全生产监管职责。鼓励各镇(街道)、开发区、各有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创新安全监管体制,指导和完善各镇(街道)、开发区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和经费保障机制。(二)压实党政领导责任推动各镇(街道)、开发区党委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强化党委、政府领导干部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将安全生产纳入领导干部教育培训,日常谈话和提醒内容。全面贯彻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制定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职责清单”和年度“工作清单”。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安全生产履责述职和“第一责任人”职责落实报告制度。健全党政领导干部带队督查检查安全生产机制,开展重要节日和重大活动针对性督查检查。聚焦事故多发地区,依法开展安全生产警示,挂牌督办和约谈。完善安全生产考核巡查制度,规范考核巡查内容、程序和标准,强化考核巡查结果的运用。(三)夯实部门监管责任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