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技自立自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下面网友分享多篇相关内容供您参考学习,希望有您喜欢的。
“十五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导力量,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决定因素。因此,“十五五”期间,必须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稳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为我市率先实现“四化同步”发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一、十四五时期科技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十四五”期间,我市全面实施科技强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市2016年度、2019年度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省科技创新先进单位;被确定为国家专利质押融资试点城市,并获评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先进集体;连续三年被省地震局表彰为省防震减灾工作先进单位;我市作为全省唯一的县市代表参加2016年全省科技工作会议并作典型发言,同时在全省知识产权工作会上作典型发言;省委改革简报[2016]第3期以《四个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题,专门刊登经验作法。我市主要从七个方面推进科技创新工作。(一)以高企培育为抓手全力推进企业创新能力大发展。一是建立了《市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库》。我局组织专班加强与原经信局、原发改局、原招商局、原工商局等部门的协作,对拟开工企业、新招商引资企业、新注册加工类企业以及成功转型的传统企业等进行调查摸底,登记造册,根据与高企申报条件的契合度划分不同年度培育,确定重点高新技术后备企业重点培育辅导。二是引进了高素质中介服务机构。为激励企业创新、降低企业成本,我市没有采取政府购买中介服务的方式,而是鼓励武汉、襄阳、等地近10家中介服务机构为我市企业服务,大幅提高了申报成功率。2016年、2017年、2018、2019年4年分别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5家、20家、13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58家。三是培植高新技术产品。我们从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材料、生物与新医药、新能源与节能、现代农业等技术领域挑选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产品进行培植,推荐申报省高新技术产品登记备案。2016年、2017年、2018年分别有13家企业19项产品、19家企业31个产品、21家企业34个产品被登记为省高新技术产品。2016年、2017年、2018、2019年我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分别达到351.5亿元、262.21亿元、349.64亿元、305.6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72.1亿元、58.82亿元、78.31亿元、76.84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达到17.2%、12.7%、15.1%、13.43%。(二)以项目资金为抓手激励全社会科技创新大投入。一是积极积极向上跑省进汉,争取国家、省科技项目。2016年新宇机电、金汉江公司分别获得了150万元科技重大专项支持;郢迅科技获得5万元大学生创新创业支撑计划项目奖励。2017年共争取各级财政扶持资金242万元,其中:博士隆公司争取了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奖金30万元、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21万元、省高新技术企业产业发展专项扶持10万元;金时利公司获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24万元;天神高新和神隆楚丰公司各获省科技成果大转化工程奖励性补助资金30万元。2018年共争取各级财政扶持资金207.4万元,其中:支持企业研发活动后补助(春林药械等5家企业)25万元,孵化器能力建设后补助(祥汇孵化器)7.4万元,基层科技服务能力建设专项资金(科技局)15万元,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浩伟等3家企业)90万元,市重大科技创新计划项目(博士隆)70万元。2019年共有18家企业获得296万元省、市科技资金支持,其中,兴利公司发布的“食用菌复合特膳食品研发及产业化应用”项目被华科大成功揭榜,获省揭榜制科技项目补贴100万元;英特利公司获省创新战略C类团队项目资助50万元;博士隆、鄂电德力、浩伟等10家公司获省激励企业开展研究开发活动补贴资金39万元;郢声机电获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15万元;浩伟公司获省农业成果转化资金支持30万元;祥汇孵化器获省级孵化器排名补助2万元,在孵企业波澜环保公司获省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5万元;壹鸣蝴蝶兰公司、因皇豆业公司等获市重点科技创新计划项目扶持20万元。同时,博士隆公司承担的市重大科技创新计划项目顺利通过中期验收,获得项目资金35万元。二是积极争取市政府投入。市财政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逐年增加,2016年、2017年、2018年三年市财政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分别达18977万元、19530万元、20498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分别为3.3%、3.9%、2.86%。三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四年企业研发费投入分别达8.37亿元、6.66亿元、8.71亿元、7.29亿元,占GDP的比重分别为2%、1.43%、1.68%、1.3%。四是积极参加国家创新大赛。在2016年举办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上有4家企业与高校达成协议,博士隆公司推出的“新能源汽车车身轻量化结构连接挤胀与压铆套筒螺母成套技术”被大会确定为重大技术需求。博士隆公司研发的“铆塞产品一体性能试验设备研发与制造”项目获赛区决赛三等奖,进入第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先进制造行业总决赛,获得第九名的好成绩。(三)以平台搭建为抓手促进创新平台大建设。我们积极向省、市科技部门汇报,争取支持,获批省级孵化器1家、众创空间2家、省星创天地2家、市级孵化器2家;获批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校企共建研发中心6家。全市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4家,省校企研发中心达8家。我市积极培育兴利公司、彭墩科技公司申报省星创天地、培育鄂中化工、鄂电德力、浩伟科技等公司申报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黄仙洞葛业、金源食品等申报省校企共建研发中心、组织培育祥汇孵化器申报国家级孵化器。通过培育众多创新平台,着力打造“骨干企业有院士工作站或研发中心、规上企业有合作高校院所、小微企业有指导专家”的技术支撑体系,努力实现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进一步强化创新创业平台的技术支撑作用。(四)以示范引领为抓手推动知识产权大保护。通过大力实施规模企业专利扫零行动和送红包、送政策、送服务的“三送”活动,有效地调动了企业和发明人发明创造的积极性。2016年、2017年、2018年三年申请专利分别达643件、900件、1250件,其中申请发明专利分别达240件、260件、440件;授权专利分别达294件、350件、502件,其中发明专利分别达15件、25件、25件。同时,积极开展知识产权示范建设企业创建,三和建材、金时利磁业等7家企业被确定为省知识产权示范建设企业,金汉江公司培育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016年,我市被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为国家专利质押融资试点城市,2018年市政府设立了知识产权建设专项基金,首家专利质押融资企业黄仙洞公司通过专利质押成功融资200万元。2018年,我市通过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验收。金汉江公司被认定为市唯一一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五)以市校合作为抓手形成科技创新大合唱。按照“一名市委常委,带领一个工作专班,包联一个产业,联系一批高校,搭建一个创新平台,引进转化一批科技成果”的“六个一”工作机制,制定了《市市校合作实施方案》,并结合省农科院农业科技“五个一”行动方案,组织7家农业企业到省农科院开展对接活动,并就市农业科技“五个一”行动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我市于2017年12月4日成功举办了省科技成果大转化工程专家市州行专场,葛琳副厅长到会致词,我市8家企业与武汉大学、武汉理工等高校签订了成果转化协议,转化金额达460万元,成功转化的案例在省科惠网上发布。2019年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克勤率10多名专家教授到开展产学研合作;武汉工程大学校长王存文教授团队的“变废为宝”的成套技术——“固态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装备成套技术”在成功转化。全市共登记省级科技成果21项,获得省科技进步奖4项、市科技进步奖4项。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分别从省内外高校院所引进20项、23项、21项、20项科技成果进行了转化,登记技术合同104项、114项、100项、100项,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3.27亿元、3.74亿元、3.72亿元、5.23亿元。(六)以科技培训为抓手鼓动全民创新素质大提高。一是每年邀请市统计局专家为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以上企业进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科技研发经费、科技从业人员、科技活动等统计报表进行统计培训;二是连续三年邀请科技局、统计局、国税局、地税局相关人员就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程序、会计报表、享受的优惠政策等方面对部分科技型企业进行了培训;三是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2016在市石牌镇彭墩村召开市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推进会,会上对乡镇防震减灾助理员进行了工作培训,对农村支部书记、建筑工匠进行了抗震农居建设技术培训,同时发放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参考图集80本、科普宣传资料100余份,还摆放科普展板12块供与会人员观看学习。四是常年开展科技三下乡活动。2016年联合市科协、教育局、卫计局、农业局等单位在旧口社区开展了科技三下乡活动,进行农业科技培训,摆放展牌50多块,开展咨询500余人次,参加培训150多人,发放科普宣传资料1200余册。五是推进防震减灾工作持续创优。在行风热线开播了地震专题,在手机报开设了地震专栏,在市承天小学举行了“5.12”防震减灾宣传启动仪式和,在镜月湖社区进行了社区地震宣传活动,在承天广场开展了“7.28”唐山大地震纪念活动,参加了阳春广场全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地震宣传活动。(七)以政策落实为抓手引领全局创新大方向。2016年3月3日,隆重召开了全市科技暨创新创业奖励大会。省科技厅副厅长刘望清、市政协副主席、科技局局长朱才坤出席了会议,市四大家领导、乡镇党领负责人和分管科技工作领导、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重点科技型企业负责人和科技主管、受表彰人员近400人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表彰了科技工作及创新创业突出贡献单位2个,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20项,科技工作先进单位16个、先进个人26人,企校合作优秀“外脑”奖5名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或校企共建研发中心4家、国家、省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6家、发明专利40件,奖励资金总额高达300万元。2017年兑现了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省级高新技术产品、省级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转化高校院所科技成果、新认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建设企业、新授权发明专利、申请、授权专利等奖补资金共计509.55万元。2018年计划兑现新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创建省级创新平台、引进转化科技成果、新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产品等奖补政策416.8万元。2019年兑现新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创建省级创新平台、引进转化科技成果、新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产品、研发经费补贴等奖补政策455.8万元。二、科技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面临的机遇千载难逢,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前所未有。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兴起,产业变革孕育新突破。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将引发产业革命,形成全新的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经济发展方式正从主要依靠资本和劳动力投入的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主要依靠创新驱动的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存量与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增长点。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近年来,中央持续发文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国上下掀起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推进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这些都为我市的科技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虽然“十四五”期间全市科技事业发展稳步推进,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取得了巨大成绩,政策体系走向完善,产业实现快速突破,科技与经济步入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是高新技术产业结构仍需调整优化。目前我市规模以上企业主要有三大产业,农产品加工、磷化工和装备制造。其中农产品加工107家,占规模企业的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