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委书记强调,统计造假严重损害政府公信力,必须严查严惩,确保数据真实可靠!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纪委书记在理论学习中心组统计造假案例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范例,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纪委书记在理论学习中心组统计造假案例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尊敬的*书记,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今天上午,我们集体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计工作的重要论述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并对相关文件和反面典型案例进行了深入研讨。这次学习非常及时、十分必要,为我们进一步做好统计工作、夯实发展基础指明了方向、敲响了警钟。作为新区纪委书记,结合自身工作职责,我深受触动,也想借此机会,以一名纪检监察干部的视角,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与大家交流共勉。一、深化思想认识,筑牢“不敢假”的政治防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统计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这一定位,深刻揭示了统计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在我看来,统计数据绝不仅仅是一串串冰冷的数字,它更是我们观察经济运行的“晴雨表”、衡量发展成效的“度量衡”,也是我们党工委、管委会进行科学决策的“指南针”。每一个数据的真实与否,都直接关系到我们对新区发展态势的判断是否准确,制定的政策措施是否科学,最终影响的是新区的长远发展和群众的切身利益。刚才会议通报的几起统计造假典型案例,特别是*省*市发生的系统性、塌方式统计造假问题,令人触目惊心。这些案例深刻地警示我们,统计造假、弄虚作假,本质上是一种严重的政治不忠诚、政治不老实。它不仅扭曲了经济发展的真实面貌,误导了宏观决策,更严重污染了一个地区的政治生态,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这种行为的根源,是一些领导干部扭曲的政绩观在作祟,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顽瘴痼疾在作怪。他们为了个人升迁、为了局部利益,不惜在数据上“涂脂抹粉”,搞“数字游戏”,这种行为的危害,不亚于工程建设中的“豆腐渣工程”,必须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予以纠治。作为纪检监察机关,我们必须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防治统计造假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要把监督推动统计数据真实准确,作为检验“两个维护”是否落到实处的重要标尺,作为净化新区政治生态的关键抓手。我们要通过持续的政治监督和纪律教育,引导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深刻理解“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坚决摒弃“唯GDP论英雄”的短视行为,真正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上。二、深化以案为鉴,绷紧“不能假”的制度红线“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案为鉴,可以明得失。”刚才学习的反面案例,就是我们身边最鲜活的“教科书”和“清醒剂”。我们必须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深刻反思,举一反三,查找我们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漏洞。近年来,我们新区在加强数据质量管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比如,在财政评审领域,我们坚持“真金白银”也要“精打细算”的原则,加强对项目概算和预算的审核。仅2024年,我们就完成了39个项目的概算审核,核减金额高达7.52亿元,核减率达到10.4%;完成了17个项目的控制价审核,核减资金1.42亿元,核减率为7.6%。这些数据的背后,是我们对数据真实性、科学性严格把关的结果,也体现了我们新区干部队伍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成绩面前不能盲目乐观。财政评审领域的严格,能否百分之百复制到所有统计领域?我们的“四上”企业数据是否存在虚报、瞒报的风险?我们的项目投资额度是否都做到了精准统计?我们的各项民生数据是否全面反映了群众的真实感受?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并时刻保持警醒。“魔鬼藏于细节”。统计造假往往始于一个不起眼的环节,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疏忽。因此,我们必须把制度的“笼子”扎得更紧更密。一方面,要压实主体责任,督促各级各部门,特别是统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严格执行统计法律法规,完善从源头数据采集、到过程审核、再到最终上报的全流程质量管控体系。要让每一位统计人员都成为数据质量的“守门员”,敢于对虚假数据说“不”。另一方面,纪检监察机关要前移监督关口,把对统计工作的监督融入日常、做在经常,通过列席重要经济工作会议、开展专项督查、受理信访举报等方式,动态掌握统计工作情况,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三、深化协作联动,织密“不想假”的监督网络防治统计造假,不是统计部门一家的事,也不是纪检监察机关的“独角戏”,而是一项需要多方联动、齐抓共管的系统工程。今天的会议强调,要加强统计部门与纪检监察、司法等部门的协作。我认为这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单打独斗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形成监督合力,才能让统计造假行为无处遁形。为此,我们新区应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完善“纪统协作”机制,打造一个信息互通、线索互移、成果共享的监督闭环。(一)要健全联席会议机制。建议由新区纪委监委牵头,联合统计、发改、审计等部门,建立常态化的“纪统协作”联席会议制度。可以确定每季度召开一次,定期通报统计执法检查情况、重大统计违法案件线索,共同分析研判新区经济数据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研究部署联合监督检查行动。通过这种机制,把各个部门的专业优势拧成一股绳,形成“1+1》2”的监督效应。(二)要畅通线索移送渠道。建立一个规范、高效的双向线索移送“绿色通道”。统计部门在执法检查中发现党员干部或公职人员授意、指使、强令统计造假的,应第一时间制作《线索移交清单》,将相关证据材料完整地移送纪检监察机关。同样,我们纪检监察机关在执纪审查、巡察监督中发现的涉及统计数据失实、可能存在统计违法行为的线索,也要及时通报给统计部门,由他们进行专业核查。实现“纪法”与“统法”的无缝衔接。(三)要开展联合监督检查。变“单兵作战”为“兵团出击”。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适时成立由纪检、统计、财政、审计等部门骨干组成的“纪统协作”工作专班,不打招呼、直奔基层、直插现场,对一些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领域的统计数据开展“穿透式”核查。不仅要看报表,更要看原始台账、生产记录、财务凭证,让数据在阳光下“裸泳”,看看到底是“真金”还是“水货”。(四)要强化结果运用和联合惩戒。对查实的统计造假案件,要坚持“一案双查”,既要追究当事人的直接责任,也要严肃追究相关领导干部的领导责任和监督责任。处理结果不仅要在一定范围内通报曝光,形成强大震慑,更要与干部的评优评先、选拔任用、绩效考核等直接挂钩,真正让统计诚信成为一条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各位领导、同志们,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也是我们新区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守护这条生命线,纪检监察机关责无旁贷。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好本次会议精神,以铁的纪律、实的举措,与各部门并肩作战,坚决向统计造假行为“亮剑”,努力为新区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统计生态和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确保我们作出的每一项决策都建立在真实可靠的数据基石之上。我的发言还不成熟,请各位领导、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97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