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调驻村工作重要性,分享成功案例,提出新要求,激励队员再接再厉,共创佳绩!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分享的“区组织部长在驻村工作队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相关内容,供您学习参考!
区组织部长在驻村工作队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这次驻村工作队工作经验交流会,主要目的是总结前期驻村帮扶工作的成效与经验,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鼓舞干劲,推动我区驻村帮扶工作再上新台阶。过去一段时间,全区各驻村工作队肩负使命、扎根基层,与乡镇(街道)、驻在村的同志们一道,在乡村振兴的战场上挥洒汗水、攻坚克难,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欣喜的成绩。产业发展有了新突破,基层治理有了新提升,群众生活有了新改善,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区委组织部的统筹协调,离不开各派出单位的鼎力支持,更离不开全体驻村工作队员的辛勤付出。在此,我代表区委组织部,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下面,结合我区实际,就进一步做好驻村帮扶工作,我讲六个方面的意见。一、筑牢思想根基,凝聚驻村帮扶强大动力驻村工作队要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坚定的信念推动驻村工作走深走实。(一)理论武装走深走实,补足精神之钙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驻村工作队必须把理论学习作为终身课题,不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一是聚焦核心内容,把握学习重点。要组织驻村队员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重要论述,深刻领会其中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同时,要认真学习党中央、省委、市委关于驻村帮扶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确保工作方向不偏、靶心不移。二是创新学习形式,提升学习实效。要改变过去“念文件、读报纸”的单一学习模式,结合驻村工作实际,采取线上学习与线下研讨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利用学习强国、共产党员网等线上平台,随时随地开展学习;定期组织工作队员开展专题研讨,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工作体会,让理论学习更加生动活泼、入脑入心。三是注重学用结合,转化学习成果。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要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驻村工作的具体思路和实际举措。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到产业发展、基层治理、民生改善等各项工作中,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实际成效。(二)理想信念坚定执着,筑牢信仰之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驻村工作队要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在驻村工作中彰显初心使命。一是加强党性教育,坚定政治立场。要定期组织驻村队员开展党性教育活动,通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观看红色影片、聆听党史故事等形式,引导队员们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我区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驻村工作队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组织队员深入学习本地革命历史和英雄事迹,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要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在驻村工作中勇挑重担、攻坚克难。三是开展主题活动,强化使命担当。组织驻村队员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实践活动,让队员们在为民服务中坚定理想信念,强化使命担当。要引导队员们把个人价值融入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以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三)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稳前行之舵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驻村工作队要把政治建设贯穿驻村工作全过程,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意识。要教育引导驻村队员深刻认识驻村帮扶工作的政治意义,把驻村工作作为践行党的宗旨、巩固党的执政根基的重要举措。在工作中要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想问题、办事情,确保各项工作都符合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区委的工作要求。二是严守政治纪律,恪守政治规矩。要组织驻村队员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明确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具体要求。在驻村工作中,要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三是强化政治担当,提升政治能力。驻村工作队要在复杂的基层工作中不断提升政治能力,善于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要坚决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对于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和重要情况,要及时向区委组织部和派出单位汇报,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四)宗旨意识根植于心,厚植为民之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驻村工作队要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一是深入走访群众,了解群众需求。驻村队员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要通过拉家常、问冷暖等方式,全面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掌握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建立详细的民情台账,为开展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关切。要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设立意见箱、公布联系电话等,方便群众反映问题。对于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认真对待、及时梳理,能解决的要立即解决;不能解决的要向群众做好解释说明,并及时向上级反映,争取早日解决。要让群众感受到工作队是真心实意为他们办事的。三是解决群众难题,增进群众福祉。要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无论是帮助群众解决就业、就医、上学等问题,还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完善基础设施等,都要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二、聚焦产业发展,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只有聚焦产业发展,才能让乡村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驻村工作队要把推动产业发展作为驻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一)精准谋划产业项目,找准发展突破口产业项目是产业发展的载体,只有精准谋划产业项目,才能找准乡村发展的突破口。驻村工作队要结合驻在村的实际情况,科学谋划一批符合当地实际、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项目。一是深入调研摸底,掌握产业现状。要组织队员对驻在村的自然资源、产业基础、劳动力状况等进行全面调研,摸清家底。要了解村里现有产业的发展情况,包括规模、效益、存在的问题等,同时要分析周边地区的产业发展态势,找准驻在村的比较优势和发展短板。二是结合地方特色,明确发展方向。每个村都有自己的特色资源,有的村有优质的农产品,有的村有独特的自然风光,有的村有传统的手工艺品。驻村工作队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特色资源,因地制宜确定产业发展方向。比如,对于农产品资源丰富的村,可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对于自然风光优美的村,可以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三是科学论证评估,确保项目可行。在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和项目后,要组织专家、技术人员、群众代表等进行科学论证和评估。要从市场前景、技术可行性、资金需求、经济效益、生态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确保项目具有可行性和可持续性。同时,要充分征求群众意见,让群众参与到项目谋划中来,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和支持度。(二)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打造发展新引擎特色产业是乡村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驻村工作队要加大对特色产业的培育和扶持力度,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品牌。一是挖掘特色资源,培育优势产业。要对驻在村的特色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和整理,筛选出具有市场潜力的特色产品和产业。要加大对这些特色产业的培育力度,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资金支持等方式,帮助产业做大做强。比如,对于传统手工艺品产业,可以组织技术培训,提高产品质量和工艺水平;对于特色农产品产业,可以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种植技术,提高产量和品质。二是加大扶持力度,推动产业升级。要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和政策支持,同时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加大对特色产业的投入。要支持企业和合作社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要鼓励产业向精深加工延伸,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比如,对于水果产业,可以发展果汁、果酱等深加工产品;对于粮食产业,可以发展米粉、面条等食品加工产业。三是拓展销售渠道,提升产业效益。产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经济效益,要帮助特色产业拓展销售渠道。要利用电商平台、展销会、批发市场等多种渠道,加大对特色产品的宣传和推广力度。要组织企业和合作社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活动,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同时,要建立稳定的销售网络,与大型超市、餐饮企业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产品能够及时销售出去,实现产销对接。(三)推动三产融合发展,拓宽增收新路径三产融合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驻村工作队要积极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农业+”的多元产业形态,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一是促进农旅融合,丰富产业形态。要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风光、田园景观、民俗文化等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可以打造休闲观光农业园区、乡村民宿、农家乐等旅游项目,吸引城市居民到农村旅游消费。同时,要将农业生产与旅游体验相结合,让游客参与到农业生产过程中,如采摘、种植等,提高游客的体验感和参与度。二是发展农村电商,打通产销链条。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农村电商已经成为农产品销售的重要渠道。驻村工作队要加强对农村电商的扶持和引导,培养一批农村电商人才,建设农村电商服务站点。要帮助农民和合作社利用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农民收入。同时,要加强对电商平台的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和交易安全。三是推动产加销一体化,提高附加值。要整合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资源,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体系。要支持企业和合作社建立标准化的生产基地,实现农产品的规模化种植和养殖;建设加工车间,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建立销售网络,实现产品的快速销售。通过产加销一体化发展,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的收入。(四)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增强发展后劲科技和人才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驻村工作队要加强科技和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一是引进科技人才,提升产业水平。要积极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合作,引进农业科技专家、产业技术人才等,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可以建立专家工作站、技术服务点等,让科技人才能够长期扎根农村,帮助解决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同时,要鼓励科技人才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动产业升级。二是开展技能培训,培育本土人才。本土人才是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要加大对本土人才的培养力度。要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开展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如种植养殖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电商运营技巧等。要邀请专家、技术能手等进行授课,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培训效果。要鼓励农民积极参加培训,不断提升自身技能水平。三是搭建合作平台,促进成果转化。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要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开展联合攻关,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问题;鼓励科研院所将科研成果向企业转移转化,实现互利共赢。同时,要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和指导,为成果转化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三、夯实基层基础,提升乡村治理整体效能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只有夯实基层基础,才能提升乡村治理的整体效能。驻村工作队要把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作为重要任务,不断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一)建强基层党组织,发挥堡垒作用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治理的领导核心,驻村工作队要把建强基层党组织作为重中之重,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是加强班子建设,选优配强带头人。要按照政治强、品行好、能力强、群众公认的标准,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和“两委”班子成员。对于软弱涣散党组织,要进行集中整顿,调整不称职的班子成员,充实新鲜血液。要加强对班子成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让班子成员能够团结带领群众开展工作。二是严格组织生活,增强组织活力。要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组织生活制度,不断提高组织生活的质量。要创新组织生活形式,结合农村实际和党员特点,开展主题党日、志愿服务等活动,增强组织生活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要通过严格组织生活,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提高党员的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