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市基层消防安全治理工作经验交流会暨遏制小火亡人专项行动部署会上的讲话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会议强调加强基层消防安全治理,部署遏制小火亡人专项行动,提升全民防火意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下面是网友整理编辑的在2025年全市基层消防安全治理工作经验交流会暨遏制小火亡人专项行动部署会上的讲话相关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喜欢就下载支持!

在2025年全市基层消防安全治理工作经验交流会暨遏制“小火亡人”专项行动部署会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基层消防安全治理工作经验交流会暨遏制“小火亡人”专项行动部署会,主要任务是总结经验、分析形势,直面问题、部署任务,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力,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扎实的举措,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我市社会大局的持续稳定。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一、肯定成绩、正视过往,深刻认识我市基层消防安全治理取得的阶段性成效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主动作为、勇于担当,推动我市基层消防安全治理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积极进展,全市用火用电秩序持续向好,社会面火灾形势总体平稳。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不懈奋斗的结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治理体系不断完善,责任链条有效压实。我们始终将消防安全作为城市安全发展的底线工程来抓,不断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消防安全责任体系。市级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消防安全重大问题。各区、各街镇闻令而动,普遍成立了由主要负责同志牵头的消防安全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将消防安全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尤其值得肯定的是,我们积极探索实践的“防消联勤”新模式,消防救援站与街镇组建联合小分队,打破了部门壁垒,实现了优势互补。消防队伍的专业优势与街镇的属地优势紧密结合,对商业店铺、“小单位、小场所”等基层“神经末梢”开展联合检查、联合熟悉、联合整改,实现了“1+12”的治理效能,有效推动了监管力量下沉、责任压力传导。(二)重点领域精准施策,源头治理成效显著。针对长期以来困扰城市安全管理的“顽瘴痼疾”,我们敢于动真碰硬,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开展专项治理。特别是“打通生命通道”专项行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们聚焦堵塞消防通道、违规设置铁栅栏和防盗网等突出问题,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累计拆除各类铁栅栏、防盗网8.1万余处,打通疏散通道、消防车通道1.3万余处,清理竖井管道内杂物9837处。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基层干部的辛勤汗水,更是我们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同时,我们还紧盯出租房、老旧小区、沿街商铺等高风险区域,联合公安、住建、应急等部门开展“敲门行动”,逐户排查、建立台账、限期整改,有力消除了一大批火灾隐患,有效净化了基层消防安全环境。(三)社会动员广泛深入,共建共治格局初步形成。消防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我们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大力推动消防安全社会化进程。一方面,我们积极创新基层治理路径,在全市推广“社工+志愿者”模式,将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与热心公益的志愿服务相结合,涌现出了像*社区联合安监志愿者开展宣传演练、*社区携手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公益宣讲等一批鲜活的实践案例。另一方面,我们持续推动消防宣传“五进”工作,宣传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市消防救援总队联合市电视台、广播电台等主流媒体,策划播放了一系列安全宣传片和专题节目;创新举办的“云上消防大课堂”系列活动,总阅读量高达4300万,形成了强大的社会宣传声势。在居委会层面实体化建立消防工作站,明确防火巡查、宣传演练等核心职能,开展“平安一夏”家庭消防专项行动,探索“家庭明白人”培育和邻里互助模式,这些举措都极大地提升了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为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消防安全治理共同体奠定了坚实基础。二、直面挑战、认清形势,深刻把握当前消防安全工作存在的风险与不足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的消防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特别是“小火亡人”事故的风险不容低估。我们必须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警惕、如临深渊的自觉,深刻剖析存在的短板和弱项。(一)“小火亡人”事故警钟长鸣,安全基础仍不牢固。“小火亡人”是指那些过火面积不大、财产损失不多,但造成人员死亡的火灾事故。这类事故看似偶然,实则暴露出我们基层消防基础的薄弱。回顾近几年的数据,形势不容乐观。以2021年为例,我市共发生火灾4657起,造成34人死亡。其中,居民住宅火灾虽然只占总数的零头,但造成的死亡人数却占到了全年死亡总数的92.3%。这组触目惊心的数据雄辩地说明,居民家庭是防火的薄弱环节,是遏制亡人火灾的主战场。更为揪心的是,老年人群体,特别是独居、高龄、行动不便的老人,已成为火灾中最为脆弱的受害者。从全国范围看,2023年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火灾死亡数占总数的42.7%,同比上升了21.7%。近期,我市也接连发生了两起独居老人因火灾不幸遇难的悲剧,起火原因多与卧床吸烟、使用老旧电器、堆放可燃杂物等不良生活习惯有关。这些悲剧一再警示我们,对特殊困难群体的消防安全关爱,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二)电动自行车火灾愈演愈烈,风险隐患突出交织。电动自行车作为便捷的交通工具,已深度融入市民生活,但其带来的火灾风险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急剧攀升。我们来看一组数据:从全国看,电动自行车引发的火灾,2021年是1.8万起,2022年同比上升23.4%,2023年又在2022年的高位上继续上升了17.4%,其在较大亡人火灾中的占比,从2021年的5.9%飙升至2023年的12.7%。再看我市,2022年,全市发生涉及电动自行车及蓄电池的火灾624起,造成9人死亡、18人受伤;今年以来,截至目前已发生142起。更值得警惕的是,分析显示,蓄电池热失控和电气线路故障是主因,并且有高达57.75%的火灾发生在非充电状态下,这意味着风险是全时段、全过程存在的。违规停放、入户充电、飞线充电、“人车同屋”等现象屡禁不止,改装、串用充电器等行为比比皆是,这些都如同一个个流动的“火药桶”,随时可能在居民楼内引爆,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事故。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城市消防安全治理中最突出、最棘手、最急迫的难题。(三)基层治理能力尚有不足,长效机制仍需健全。尽管我们在基层治理上做出了一些有益探索,但从全市层面看,发展仍不平衡。有的地区和单位对消防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存在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上热中温下冷”的现象依然存在。网格化管理在一些社区还停留在纸面上、口头上,网格员的消防安全巡查职责未能完全落实。部分老旧小区、城中村、城乡接合部等区域,消防设施历史欠账多,管理主体缺失,隐患排查整治难度大,成为监管的“真空地带”。此外,我们的宣传教育方式有时还比较传统,虽然声势浩大,但精准滴灌、入脑入心的效果有待提升,群众的安全习惯养成非一日之功,建立群防群治的长效机制依然任重道远。三、聚焦关键、精准发力,坚决打赢遏制“小火亡人”专项治理攻坚战同志们,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我们工作的导向。面对严峻复杂的消防安全形势,任何一丝懈怠和侥幸,都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为此,市委、市政府决定,从即日起至年底,在全市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五个月的遏制“小火亡人”专项攻坚行动。各地区、各部门必须以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全力以赴投入到这次攻坚行动中来。在此,我强调四点要求:(一)提高政治站位,以最强决心压紧压实消防安全责任。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到,抓消防安全就是抓发展、抓民生、抓稳定。要把这次专项行动作为当前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摆在突出位置,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督办。要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单位主体责任,层层传导压力,逐级压实任务。要将行动成效纳入年度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考核,对组织不力、措施不实、效果不彰的,要严肃通报批评;对因工作不到位而发生亡人火灾事故的,要坚决倒查责任、严肃追责问责,绝不姑息。(二)聚焦突出风险,以最硬措施开展靶向治理攻坚。行动要取得实效,关键在于精准。必须紧盯“小火亡人”事故的规律特点,抓住要害、重拳出击。一要铁腕整治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问题。这是一场必须打赢的硬仗。要坚持疏堵结合、综合施策。市场监管部门要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不合格电动自行车及配件的行为;公安、消防、住建等部门要联合执法,对违规停放、入户充电、飞线充电等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形成高压态势。同时,要加快推进居民小区充电桩、停放棚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群众提供安全、便捷的充电服务,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二要靶向关爱帮扶特殊困难群体。针对独居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要组织社区网格员、志愿者、派出所民警等力量,开展“一对一”的上门服务。要帮助他们检查和整改家中的电气线路、燃气具等安全隐患,清理阳台、楼道堆放的可燃杂物。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争取财政支持,为他们免费安装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为生命加一道“保险锁”。三要常态化巩固“生命通道”治理成果。要建立巡查、举报、曝光、惩戒长效机制,对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的行为,坚持“零容忍”,确保紧急情况下生命通道的绝对畅通。(三)夯实基层基础,以最实作风提升末端治理效能。消防安全的根基在基层,力量源泉在群众。必须把工作重心下移,把资源力量下沉。一要建强基层消防组织。要全面推动在居(村)委会层面实体化运行消防工作站,配齐配强人员力量,明确工作职责,确保有钱办事、有人管事、有章理事。要发挥好全市数万名网格员的“前哨”作用,将消防安全检查融入日常巡查工作,做到隐患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二要压实物业服务企业主体责任。要督促指导物业服务企业严格履行消防安全职责,加强日常防火巡查检查,定期维护保养消防设施,组织开展消防宣传和应急演练,切实担负起管理区域内的“第一道防线”责任。三要广泛发动群众参与。要大力推广“社工+志愿者”等成功模式,积极培育“家庭消防明白人”“楼栋消防安全员”等群众力量,形成邻里守望、互助互救的良好风尚,真正构筑起全民消防的“铜墙铁壁”。(四)创新宣传方式,以最优服务营造浓厚安全氛围。要彻底改变过去“大水漫灌”式的宣传模式,转向“精准滴灌”。要善于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我市发生的真实火灾案例,特别是“小火亡人”和电动自行车火灾案例,制作警示教育片、短视频、宣传海报,让群众在触动中受到警示。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消防知识竞赛、互动问答、直播科普等活动,增强宣传的吸引力和覆盖面。要针对不同群体,分类施教。对学生,要将消防知识融入课堂教育;对企业员工,要强化岗位消防培训;对老年人,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反复叮咛用火用电安全常识。通过无处不在、润物无声的宣传教育,让消防安全意识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每一个市民的自觉行动和生活习惯。同志们,消防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人民群众的期盼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以决战决胜的姿态、求真务实的作风,扎扎实实地把这次专项攻坚行动抓出成效,坚决遏制“小火亡人”事故多发势头,为我市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更加安全稳定的消防安全环境!谢谢大家。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gongwenbao.net 公文包.

备案号:赣ICP备18015867号-9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