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整治,推进监管平台建设,提升管理水平,确保资源资产资金安全高效利用。以下由网友整理分享的“在2025年全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暨监管平台建管用动员会上的讲话”相关材料,便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在2025年全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暨监管平台建管用动员会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全镇范围的动员大会,主题明确,任务具体,意义重大。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重要指示精神,对我镇当前“三资”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一次全面、深入的专项整治,并对“三资”智慧监管平台的建设、管理和使用工作进行总动员、总部署。刚才,*同志传达了上级会议精神,*同志通报了我镇前期摸排发现的问题,我都完全同意。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深刻认识“三资”管理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是广大农民群众的“家底”,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物质基础,更是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压舱石”。管好用好“三资”,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基层的执政根基,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近年来,在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制度体系逐步建立,管理水平有所提升。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与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相比,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相比,我镇的“三资”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不容忽视的短板和漏洞。近期,根据上级部署和我们自身的初步摸排,一些深层次、顽固性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形势依然严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家底”不清,管理混乱。部分村集体资产底数不清、权属不明、账实不符的问题依然存在。有些固定资产长期失管失修,价值流失严重;有些资源性资产被无偿占用或低价发包,集体利益蒙受损失。据初步统计,全镇约有15%的村集体机动地、闲置厂房等资产存在登记不全、台账缺失的情况。二是合同不规范,履约不到位。不规范、不合法的经济合同是当前最大的风险点。有的合同要素不全、权责不清;有的未经民主决策程序,搞“暗箱操作”;有的承包租赁期限过长,租金标准明显偏低,且长期不做调整。更有甚者,一些合同款项长期拖欠,成了“陈年旧账”。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全镇范围内因合同履约问题造成的应收未收款项累计达到230余万元,这不仅是经济损失,更是对集体公信力的严重侵蚀。三是财务不透明,监督走过场。少数村级财务管理仍然停留在“一本糊涂账”的状态,“白条”抵库、大额现金支付、账务公开流于形式等现象时有发生。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职能未能充分发挥,“不敢监督、不愿监督、不会监督”的问题在一些地方还比较突出,导致财务开支随意性大,群众意见多、疑虑大。四是思想不重视,“新官不理旧账”。个别村干部对“三资”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重发展、轻管理”的倾向,甚至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畏难情绪和“走过场”的应付心态。面对历史遗留问题,缺乏攻坚克难的勇气和担当,导致问题积重难返。同志们,这些问题绝非危言耸听,它们像一颗颗“定时炸弹”,不仅侵蚀着集体经济的肌体,更损害着党群干群关系,动摇着我们党的执政根基。我们必须站在讲政治、顾大局、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以“零容忍”的态度和刮骨疗毒的决心,彻底扭转当前“三资”管理的被动局面。这次专项整治,不是一阵风,更不是走形式,而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攻坚战、一场对我们干部队伍执行力和战斗力的重大考验。二、聚焦关键,精准发力,以铁的决心和举措打赢专项整治攻坚战本次专项整治行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全镇各级各部门必须迅速行动起来,对照方案要求,聚焦关键环节,采取过硬措施,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一)全面清产核资,彻底摸清“家底”。这是专项整治的基础和前提。各村(社区)必须立即组织精干力量,对集体所有的各类资金、资产、资源进行一次拉网式、地毯式的全面清查。要做到“三清”:一是清查范围要清,无论是账内还是账外,无论是固定资产还是无形资产,无论是土地、林地还是水面,都必须逐一登记造册,确保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任何死角和盲区。二是权属界定要清,对每一项资产的所有权、使用权进行清晰界定,解决历史遗留的权属争议问题。三是价值评估要清,对盘点出的各项资产,要按照规定程序进行价值评估,确保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这项工作必须在今年9月底前全面完成,并形成高质量的清查报告和资产台账,为后续管理和平台录入打下坚实基础。(二)聚焦突出问题,坚决整改销号。针对排查出的问题,必须建立清单台账,实行“销号”管理。要明确“三张清单”:一是问题清单,详细列明每个问题的具体表现、涉及金额、产生原因。二是责任清单,明确每个问题的整改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和具体责任人。三是时限清单,倒排工期,明确每个问题整改到位的时间节点。对于合同不规范、租金收取不到位的问题,要组织专门力量,逐一进行审核、洽谈、追缴,对拒不整改、恶意拖欠的,要果断运用法律手段予以解决。力争在年底前,全镇不规范合同的整改率达到100%,历史欠款的清收率不低于80%。对于财务管理混乱的问题,财政所要加强指导,坚决杜绝“白条”入账,规范审批流程,确保每一笔收支都有据可查。(三)强化平台应用,实现智慧监管。技术是最好的监督员。建设和使用全省统一的“三资”智慧监管平台,是实现“三资”管理规范化、透明化、长效化的根本途径。我们要把平台“建好、管好、用好”作为这次行动的重中之重。所谓“建好”,就是要确保所有清查核实的“三资”数据在10月底前,100%、准确无误地录入平台系统,构建起我镇“三资”管理的“数字底座”。所谓“管好”,就是要建立严格的平台管理制度,明确操作员、审核员、监督员的权限和责任,确保平台安全、稳定、高效运行。所谓“用好”,是核心所在。所有村级财务收支、资产处置、资源发包、合同签订等经济活动,都必须在平台系统上“留痕”,实现全流程线上审批和监管。村书记、村会计和平台操作员必须在8月底前通过集中培训和考核,熟练掌握平台各项操作。财政所要牵头实现“银农直连”功能与平台的全面对接,从源头上管住钱袋子,真正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三、压实责任,强化协同,确保专项整治和平台应用落地见效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确保这次行动不走过场、取得实效,关键在于责任落实。(一)要压实主体责任。各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是本村“三资”管理和专项整治的“第一责任人”,必须亲自挂帅、靠前指挥,对本村的整治工作负总责。要把这项工作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来抓,亲自研究部署、亲自协调解决重大问题、亲自督促进度。镇党委、政府将把此次专项整治的成效,作为检验各村班子战斗力、考核村干部履职能力的重要标尺,对工作出色、成效显著的,予以通报表扬;对思想不重视、行动迟缓、整改不力、群众不满意的,将严肃追责问责。(二)要强化协同联动。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镇上下“一盘棋”作战。包村干部要切实发挥“指导员”和“联络员”的作用,不能当“甩手掌柜”,要沉下去,与村干部并肩作战,一起梳理台账、分析问题、研究对策。财政所的同志们要发挥专业优势,当好“技术顾问”,深入各村进行“点对点”的业务指导,帮助解决财务核算、平台操作、合同审查等具体难题。镇纪委、经管站、司法所等部门要立足自身职能,形成监管合力,对整治过程中发现的违纪违法线索,要快查严办,绝不姑息,形成强大震慑。(三)要加强督导检查。为确保工作落实,镇里已经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挂帅的专项整治工作专班。专班要发挥好“指挥棒”和“探照灯”的作用,建立“一周一调度、半月一通报”的工作机制,定期深入各村(社区)开展督导检查。对工作进展快的,要总结经验、加以推广;对工作滞后的,要现场督办、亮牌警告。通过强有力的督查,传导压力、激发动力,推动全镇形成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良好氛围。(四)要着眼长效常治。专项整治是集中攻坚,但“三资”管理是长期任务。我们不能有“闯关”思想,必须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要以此次专项整治为契机,结合监管平台的全面应用,抓紧修订和完善我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民主决策制度、财务公开制度、资产运营管理办法、合同管理细则等,形成一套用制度管人、管事、管钱、管物的长效机制。真正做到整治一批问题、完善一套制度、堵塞一批漏洞,从根本上提升我镇农村集体经济的治理水平。同志们,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以这次会议为新的起点,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化责任担当、更实的工作作风,迅速投身到专项整治行动中来,坚决打赢这场硬仗,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谱写我镇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