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工业园区上半年党建工作稳步推进,活动丰富多样,党员参与度高,组织凝聚力显著增强,成效如何?下面是网友整理分享的市工业园区2025年上半年党建工作情况总结相关资料,供大家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吧!
市工业园区2025年上半年党建工作情况总结2025年上半年,*市工业园区党建工作在市委组织部、市两新党工委的统筹指导下,紧紧围绕强首府战略和园区高质量发展目标,以“党建引领产业兴”为主线,扎实推进园区党建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现将上半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工作开展情况(一)建立健全园区党建网络,扩大党组织覆盖。一是织密组织体系聚焦工业园区“党组织应建尽建”目标,构建“园区党工委—片区党委—企业党支部—党员示范岗”四级党建网络。上半年,全市12个重点工业园区完成党组织换届,新成立片区党委8个、企业联合党支部23个,党组织覆盖率从2024年底的82%提升至89%。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规上企业党组织全覆盖,*经济技术开发区在生物医药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建立产业链党组织5个,形成“一链一党委、一企一支部”的组织格局。二是规范运行机制制定《*市工业园区党组织运行规范(试行)》,明确片区党委议事规则、支部“三会一课”流程等28项制度。建立园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园区党工委牵头,每季度组织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及重点企业党组织召开会议,上半年共解决企业诉求46项。推行“党建指导员派驻制”,选派68名机关干部担任企业党建指导员,覆盖未单独组建党组织的企业152家,指导开展组织生活136场次。三是夯实阵地基础投入党建专项经费1200万元,新建园区党群服务中心5个、企业党员活动室89个,总面积达1.2万平方米。*东盟经济开发区“跨境产业党群服务中心”整合政务服务、人才对接等功能,上半年接待企业办事1.2万人次;广西—东盟青年产业园打造“青空间”党建阵地,为园区青年党员提供创业指导、技能培训等服务,累计服务3200人次。(二)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提升党员综合素质。一是强化政治教育实施“党员素质提升工程”,组织园区党员参加“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培训,覆盖党员3200人次。开展“车间微党课”活动,由企业党员骨干主讲技术攻关、安全生产等主题党课156场,参与党员5800人次。利用“绿城党旗红”线上平台,推送学习资料890条,党员在线学习时长累计达4.2万小时,考核通过率96%。二是优化党员结构制定党员发展计划,重点从企业技术骨干、中层管理人员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上半年发展党员186名,其中研究生学历32名、高级职称18名,35岁以下党员占比68%。开展“隐形党员”排查,通过户籍核对、社保查询等方式,找回失联党员37名,全部纳入党组织管理。建立党员“双培养”机制,推动236名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158名党员培养成企业管理层。三是创新管理模式运用“智慧党建”系统实现党员信息动态管理,实时更新党员流动、组织生活参与等数据。针对园区流动党员多的特点,建立“流动党员驿站”12个,办理组织关系转接213人次,开展跨企业联合主题党日活动48场。推行党员“积分制管理”,将参与志愿服务、技术创新等纳入积分,上半年共有89名党员因积分靠前获得企业评优资格。(三)开展党建服务活动,优化园区营商环境。一是破解企业难题开展“党建+助企纾困”行动,组织党员干部深入企业调研180次,收集生产要素保障、政策落实等问题237项,解决率达92%。*六景工业园区党工委联合供电部门成立“党员保电突击队”,为12家重点企业解决用电扩容问题,保障项目顺利投产;江南工业园区通过“党组织牵线”,帮助28家企业对接原材料供应商,降低采购成本约1200万元。二是优化政务服务在园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党员服务窗口”,推行“一窗受理、全程代办”服务,上半年办理企业注册、许可审批等业务890件,平均办理时限缩短至3个工作日。开展“政策进企业”活动,组织党员政策宣讲队解读减税降费、人才引进等政策120场,惠及企业560家,帮助企业争取补贴资金8600万元。三是助力人才引育举办“党建+人才对接会”,组织园区企业与高校开展校企合作,签订就业协议1200份,引进技能人才850名。建立“党员名师带徒”机制,由320名技术党员带领青年职工开展技能培训,完成技师晋升46人、高级工158人。*高新区在智能制造产业园开展“党员技术比武”,评选出“技术标兵”28名,带动企业生产效率提升15%。(四)推动党建与产业融合,提升园区竞争力。一是培育特色产业集群以党建为纽带串联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电子信息、绿色化工等产业建立“党建联盟”8个,推动企业联合攻关技术难题32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链党委”组织12家企业共建实验室,研发5G通信组件3项,获专利28项;*现代工业产业园“建材家居党建联盟”促成企业合作项目15个,产值同比增长23%。二是促进创新发展设立“党员创新工作室”68个,带动企业开展技术革新136项,新增产值约8.6亿元。广西智能制造城(*)党组织牵头组建“机器人研发党员团队”,攻克核心算法难题,自主研发的工业机器人销量同比增长40%;宾阳黎塘工业园区党员技术骨干主导的“新型水泥添加剂”项目,使产品合格率提升至99.6%,年节约成本3000万元。三是拓展开放合作依托中国—东盟自贸区优势,组织园区党组织与越南、泰国等东盟国家企业开展“党建+经贸”交流活动12次,推动23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外贸进出口额同比增长18%。*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党建联盟”帮助企业打通物流通道,上半年跨境电商交易额突破60亿元,同比增长25%。(五)完善园区党建保障机制,推动持续提升。一是强化政策支持出台《关于加强工业园区党建工作的若干措施》,明确对新组建党组织的企业给予5000元启动经费,对获评“五星级党组织”的奖励2万元。将党建工作纳入园区绩效考核体系,权重占比提升至15%,对连续两年党建考核不合格的园区实行“一票否决”。二是加大资源投入建立“财政+企业+社会”多元投入机制,上半年累计投入党建经费2800万元,其中企业自筹1500万元。整合党群服务中心、企业活动场所等资源32处,实现共享使用,节约建设成本约600万元。*经济技术开发区协调银行推出“党建贷”产品,为18家党建示范企业发放贷款1.2亿元。三是建强工作队伍公开招聘专职党务工作者45名,举办园区党建业务培训班6期,培训党组织书记、党务骨干860人次。开展“优秀党组织书记评选”,表彰先进个人30名,其中8人被推荐为各级“两代表一委员”。建立党建工作指导员考核机制,对考核优秀的22名干部优先提拔使用。二、存在问题(一)党建与产业融合深度不足。部分园区党组织存在“就党建抓党建”现象,3家工业园区在季度评估中,“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指标得分低于75分。个别企业党组织活动与生产经营脱节,如某制造企业开展的主题党日仍以读文件为主,未结合车间生产实际,党员参与积极性仅为60%。(二)小微企业党建基础薄弱。小微企业党组织覆盖率仅为65%,低于规上企业24个百分点。部分企业因党员人数少、流动性大,组织生活难以正常开展,上半年有12家企业党支部未按要求召开组织生活会,存在“有组织无活动”现象。(三)党建工作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40%的企业党务工作者为兼职人员,缺乏系统培训,在发展党员、组织生活设计等方面能力不足。园区党建指导员中,有23人因不熟悉企业运营,指导工作针对性不强,企业满意度测评低于80分。(四)保障机制仍需完善。部分县区园区党建经费未纳入财政预算,依赖企业自筹导致投入不稳定,如某县工业园区党群服务中心因资金不足,功能设施建设滞后,服务企业能力受限。跨部门协同机制不够顺畅,在解决企业跨区域审批等问题时,存在推诿现象。三、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深化党建与产业融合。实施“一链一品牌”创建,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8条重点产业链打造党建融合示范项目,建立“链上党委+研发支部+生产党小组”组织架构,推动企业联合申报科技项目50项以上。开展“党建+降本增效”行动,组织党员技术骨干牵头成立攻关小组,力争下半年为企业节约成本1.5亿元,推动规上企业产值增长10%。举办“园区党建创新大赛”,征集融合案例100个,评选10个优秀案例在全市推广,召开现场观摩会4场。(二)夯实小微企业党建基础。开展“小微企业党建提升专项行动”,对未建党组织的86家企业,通过派驻党建指导员、组建联合支部等方式实现全覆盖,确保90%的企业能正常开展组织生活。推行“党建联络员制度”,从园区骨干企业选派50名党员担任小微企业党建联络员,指导开展“三会一课”、发展党员等工作。建立“小微企业党建互助基金”,筹集资金500万元,为困难企业党组织提供活动经费支持,打造标准化党员活动室30个。(三)建强党建工作队伍。举办“园区党务干部能力提升班”,设置产业链党建、数字化管理等课程,培训党组织书记、党务骨干1200人次,实现持证上岗率100%。优化党建指导员选派机制,从经济部门、龙头企业选拔60名懂产业、熟党建的干部担任指导员,实行“一对一”帮扶,考核优秀者优先晋升。开展“名师带徒”计划,由20名优秀党组织书记结对指导新任职书记,提升实务操作能力。(四)完善保障机制。将园区党建经费纳入市级财政预算,确保每年投入不低于1500万元,重点支持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和活动开展。健全跨部门协同机制,由园区党工委每月召开专题协调会,对企业诉求实行“清单化管理、销号制落实”,确保问题解决率达95%以上。推动“智慧党建”系统升级,新增产业链分析、企业服务等功能模块,实现党建数据与经济数据联动分析,提升服务精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