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强调推进乡村振兴与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性,要求加强政策支持,促进农业现代化,提升农民生活水平。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分享的“在全市乡村振兴暨特色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会议上的讲话”相关内容,供您学习参考!
在全市乡村振兴暨特色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现在开会。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乡村振兴暨特色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总结我市在乡村振兴与特色产业融合发展方面的经验做法,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推动全市乡村振兴战略走深走实、特色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参加今天的会议有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同志,市直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各县(市、区)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以及部分乡镇、村的代表和优秀企业负责人。刚才,市农业农村局、市文旅局以及*县、*镇分别作了汇报发言,他们从不同角度介绍了推进乡村振兴和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经验,讲得都很实在、很有借鉴意义,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结合各自实际,认真学习借鉴,抓好贯彻落实。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一、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坚定乡村振兴与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的信心近年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坚持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以产业融合为突破口,在政策扶持、项目建设、品牌打造等方面持续发力,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为全市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一)特色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带动效应逐步显现。我们始终坚持“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思路,立足各地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乡村旅游等产业,形成了一批具有区域特色产业集群。以县为例,该县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潞党参种植产业,像镇*村,通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潞党参种植面积从过去的不足百亩扩展到现在的5000多亩,其中仿野生种植面积达3000亩,年产量稳定在200吨以上,年产值突破1000万元,带动了周边5个村、300多户农户增收,户均年增收达8000元以上。不仅如此,*县还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引进加工企业等方式,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潞党参产品从最初的原材料出售,发展到现在的精品礼盒、饮片、党参茶、党参膏等10多个品种,附加值提升了5-10倍,一根优质潞党参甚至能卖到上千元,真正实现了从“按斤卖”到“按根卖”的转变。在市区,当地充分利用靠近城市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近郊乡村旅游产业。街道村依托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穿村而过的交通优势,打造了集采摘、休闲、民宿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该村盘活闲置农房20余栋,改造成特色民宿30多间,每年接待游客超过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500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过去的不足5万元增长到现在的50万元,村民通过参与旅游服务、销售特色农产品等方式,人均年增收达1.2万元。这样的例子在我市还有很多,如*县的苹果种植、*镇的食用菌栽培、*乡的生态养殖等,都已形成一定规模,成为带动农民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支撑。(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发展条件显著改善。我们深刻认识到,基础设施是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在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为特色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交通方面,全市累计投入资金50亿元,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2000公里,实现了所有乡镇通三级以上公路、所有行政村通硬化路,特别是像太行一号旅游公路这样的重点项目,串联起了沿线20多个乡镇、50多个行政村,不仅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更带动了沿线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如县镇,过去由于交通不便,当地的优质核桃只能低价卖给中间商,一斤最多卖10元钱,交通改善后,外地客商直接上门收购,价格提高到每斤15元,而且通过电商平台销售,每斤能卖到25元以上,仅此一项,当地农户年增收就达300万元。在水利方面,我们实施了小型农田水利改造、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等工程,累计投入资金15亿元,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0万亩,解决了2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县村过去是有名的“缺水村”,农作物灌溉全靠天吃饭,潞党参种植面积一直上不去。近年来,我们投入2000万元,修建了小型水库1座、灌溉渠30公里,实现了潞党参种植区的全覆盖灌溉,使得该村潞党参种植面积从300亩扩大到1000亩,亩产提高了20%,极大地增强了产业发展的稳定性。在电力和通信方面,我们实现了所有行政村通动力电、4G网络全覆盖,5G网络覆盖到80%的乡镇,为特色产业的智能化、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如*镇的智慧农业示范区,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对潞党参生长环境的实时监测和精准管理,农药使用量减少了30%,产量提高了15%。(三)融合发展步伐加快,产业链条持续延伸。我们积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延伸特色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附加值。在农业与加工业融合方面,全市培育了农产品加工企业200家,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20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5%。县依托潞党参产业,引进了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建设了集清洗、切片、烘干、包装于一体的加工生产线,年加工潞党参500吨,产值达8000万元,通过精深加工,潞党参的附加值提升了3倍-5倍。该公司还与当地10个合作社签订了收购协议,实行保护价收购,确保了农户的稳定收益。在农业与旅游业融合方面,我们打造了乡村旅游示范点50个,开发了采摘体验、农事研学、民俗文化等旅游项目,实现了“农旅双赢”。镇村建设了“潞党参文化体验园”,游客可以亲手采摘潞党参、参与加工过程,还能品尝“党参炖土鸡”“党参小米粥”等特色美食,每年吸引游客3万人次,带动农产品销售100万元。在农业与电商融合方面,我们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培养电商带头人500名,建设农村电商服务站100个,通过淘宝、抖音等平台销售特色农产品,年销售额突破5亿元。*县的“潞党参网红直播间”,由当地村民担任主播,向网友介绍潞党参的种植过程、药用价值,单场直播销售额最高达50万元,让深山里的特色产品走向了全国市场。(四)党建引领作用凸显,基层基础更加牢固。我们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和特色产业发展的根本保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组织建设方面,我们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全市90%以上的村党组织书记都是产业发展带头人。镇村党组织书记,带头发展潞党参产业,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种植潞党参800亩,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80万元,被评为全市“优秀党组织书记”。在党员示范方面,我们推行“党员责任田”“党员联系户”等制度,全市有1万名党员参与到特色产业发展中,带头示范种植、提供技术服务、帮助群众销售产品。*村开展“党员责任田认领”活动,60名党员每人认领一片潞党参种植田,负责技术指导和市场对接,带动了全村潞党参种植技术的提升和销售渠道的拓宽,使该村潞党参每亩增收500元。在政策扶持方面,我们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特色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设立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金10亿元,对新型经营主体给予贷款贴息、用地保障、技术培训等支持。仅去年,全市就为特色产业发展发放贷款贴息3000万元,培训农民技术员5000人次,有效解决了产业发展中的资金、技术难题。二、正视问题,找准差距,清醒认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在乡村振兴与特色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产业发展层次不高,附加值有待提升。虽然我市特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总体上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的问题依然突出。一是精深加工能力不足。全市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虽然达到65%,但精深加工比例仅为30%,大部分企业还是以初级加工为主,像潞党参产业,虽然有了一些加工产品,但高端产品、功能性产品少,与先进地区80%以上的精深加工比例相比差距明显。二是品牌影响力不大。我市拥有“潞党参”等一批特色农产品,但品牌建设滞后,缺乏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市场认可度和竞争力不强,同类产品价格比外地知名品牌低20%~30%。三是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部分地区还存在粗放式种植、养殖现象,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不够,产品质量不稳定,影响了市场信誉和价格。如*县部分农户种植的潞党参,由于施肥、病虫害防治不规范,导致产品品质参差不齐,价格波动较大。(二)基础设施仍有短板,支撑能力需要加强。尽管我市农村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但与产业发展的需求相比,仍存在一些短板。一是交通网络不够完善。部分偏远乡村的道路等级低、路况差,特别是旅游景区和产业基地之间的连接道路还不畅通,影响了游客进入和产品运输。如乡村,虽然拥有优质的猕猴桃产业,但由于通村道路狭窄,大型货车难以进入,产品运输成本增加了15%。二是物流体系不健全。农村物流网点覆盖率低,冷链物流设施缺乏,部分生鲜农产品因运输过程中保鲜不到位,损耗率高达20%,而先进地区的损耗率一般控制在5%以内。三是水利设施老化。部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年代久远,老化失修严重,灌溉保障能力不足,在干旱季节,*县、*区等地区的特色种植产业受到较大影响,减产达10%~15%。(三)人才队伍建设滞后,智力支撑不足。人才短缺是制约我市乡村振兴和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一是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全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人均服务面积达5000亩,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年龄结构老化,45岁以上的占60%,新知识、新技术推广应用能力不足。在潞党参种植方面,缺乏专业的育种、栽培、病虫害防治人才,导致新品种培育和新技术推广缓慢。二是经营管理人才不足。农村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大多是本地农民,文化水平不高,缺乏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和市场开拓能力,难以适应产业融合发展的需要。如部分合作社负责人,不懂得品牌建设和电商运营,产品销售渠道单一。三是返乡创业人才少。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薄弱,对年轻人吸引力不足,全市农村劳动力中,35岁以下的仅占20%,懂技术、会经营的年轻人更少,导致产业发展缺乏活力和后劲。(四)融合发展深度不够,协同效应尚未充分发挥。我市在产业融合发展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融合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协同效应没有充分显现。一是农旅融合层次低。大部分乡村旅游项目还停留在采摘、农家乐等初级阶段,缺乏文化内涵和特色体验,同质化严重,吸引力不强,游客停留时间短,人均消费低,如*镇的一些乡村旅游点,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不足2小时,人均消费仅50元左右。二是“农业+互联网”融合不深。农村电商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只是简单地把产品搬到网上销售,没有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实现精准营销和供应链管理,电商销售额占农产品总销售额的比例仅为10%,而先进地区达到30%以上。三是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还不够紧密,大多是简单的买卖关系,缺乏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长效机制,在市场波动时,农户往往利益受损。如去年潞党参市场价格下跌,部分企业单方面降低收购价格,导致农户损失惨重。三、聚焦重点,狠抓落实,全力推动乡村振兴与特色产业再上新台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我市实际,下一步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推动乡村振兴与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取得新突破。(一)持续壮大特色主导产业,筑牢乡村振兴发展根基。特色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压舱石”,必须坚持把特色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一是加大产业培育力度,扩大产业规模。要立足各地资源禀赋,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集中力量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产业集群。对潞党参、苹果、食用菌等现有优势产业,要加大扶持力度,扩大种植、养殖规模,力争到2026年,潞党参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年产量突破5000吨;苹果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年产量达30万吨;食用菌栽培规模达到1亿棒,年产量达10万吨。同时,要积极培育新兴特色产业,如中药材种植、特色养殖、花卉苗木等,形成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格局。*县要依托潞党参原生境保护区的优势,建设全国知名的潞党参生产基地,每年新增种植面积5000亩以上;*区要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建设千亩蔬菜大棚基地,保障城市蔬菜供应。二是推进标准化生产,提升产品质量。要制定和完善特色农产品生产标准,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推广优良品种、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模式,实现从种植、养殖到采收、加工的全程标准化。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