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暴雨红色预警应对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会议强调,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力做好防汛救灾工作!下面网友分享多篇相关内容供您参考学习,希望有您喜欢的。

在区暴雨红色预警应对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我们紧急召开这次全区暴雨红色预警应对工作部署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防汛工作的最新指示精神,针对我区当前面临的极端天气挑战,对防汛救灾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压实。刚才,区防汛办已经通报了最新的雨情、水情预测,气象部门研判此次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致灾风险极高,市里已经发布了最高级别的红色预警,并启动了防汛一级应急响应。形势异常严峻,任务万分紧迫。一级应急响应就是动员令,就是冲锋号。这不仅是对我们防汛体系和应急能力的一次极限检验,更是对全区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责任担当和战斗作风的一次实战大考。全区上下必须立即进入战时状态,坚决克服麻痹思想、侥幸心理和松劲心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城市运行平稳有序”这一根本目标牢牢扛在肩上。我们必须以最坚决的态度、最迅速的行动、最严密的措施,坚决打赢这场防汛救灾的攻坚战。下面,我重点强调三个方面的工作。一、聚焦“危情在哪”,以最高标准筑牢河道安全防线**河是我区的防汛主战场,河道安危直接关系到全区安危。此次红色预警,意味着我们的母亲河将面临巨大的洪水压力。守住河道堤防,就是守住了全区人民的生命线。我们必须将防汛工作的重心牢牢锁定在**河沿线,特别是风险最高的左岸区域,做到精准布防、严防死守。首先,要锁定重点地段,实施最高等级的巡查防护。根据前期水利专家的评估和我区历史水文数据分析,**河左岸存在多个结构性薄弱点和历史险工,是本次防御的重中之重。我们要将力量聚焦在“**发电厂段—**村段”这一核心风险带上。特别是**发电厂附近的险工段与**村附近的堤防,总长约2.7公里,历史上曾多次出现险情,是我们防汛工作的“心腹之患”。从现在开始,区水务局要牵头,相关街道要全力配合,立即启动最高等级的巡护机制。要坚决摒弃常规巡查模式,建立起“人巡、技巡、无人机巡”三位一体的立体化、高频次巡查体系。具体要求是:第一,加密地面人巡。由专业技术人员和属地巡防队员组成联合巡查组,对上述重点险工险段进行24小时不间断拉网式巡查。要沿着堤顶、堤坡、堤脚进行“地毯式”排查,重点观察水势变化、堤防有无沉降、渗漏、管涌、裂缝等迹象。第二,强化远程技巡。充分利用沿线布设的视频监控、水位监测、位移传感器等智能化感知设备,在区防汛指挥中心大屏上,对关键点位进行全天候实时监控。数据出现任何异常波动,系统必须能做到秒级预警、自动报警。第三,动用空中无人机巡。针对部分人员难以抵达的区域或视线盲区,要立即启用无人机编队,进行空中巡检,利用高清摄像头和热成像模块,从更广阔的视角捕捉地面不易发现的隐患。以上三种巡查方式要形成合力,巡查结果必须严格执行每3小时一报的战时报告制度,发现任何微小异常,必须在第一时间上报区防汛指挥部,确保信息传递零延迟、零误差。同时,要对历史上曾进行过应急加固的**铁路桥以上左岸护岸,以及近年来实施过灾后重建的**村堤防工程等部位,进行最后的再检查、再确认。对于沿线预设的9处堵口,必须确保封堵措施全部到位、坚固可靠,做到万无一失。二、聚焦“人往哪去”,以最严要求织密群众转移生命网防汛工作的核心是保人民安全,而保安全最主动、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在危险来临之前,将受威胁的群众安全、有序地转移到可靠地点。人员转移工作,事关千家万户,容不得半点迟疑和疏漏。我们必须坚持“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的原则,坚决果断、科学高效地组织好群众转移安置工作。根据我区防汛预案,我们提前规划并备妥了20处应急转移安置点,共计可容纳7840人。这些安置点就是我们为群众准备的“诺亚方舟”。现在,命令已经下达,各项工作必须立即从“准备时”切换到“进行时”。第一,要确保转移指令坚决执行。各相关街道、社区的负责同志是此次人员转移工作的一线指挥员。接到区防汛指挥部下达的转移指令后,必须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广播、铜锣、喇叭、上门通知等一切有效方式,将命令传达到每一户、每一个人。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人、病患等特殊群体,要提前安排好“一对一”或“多对一”的帮扶小组,确保在转移过程中不落一户、不漏一人。要坚决克服部分群众的麻痹思想和故土难离情绪,耐心劝导、果断组织,必要时要采取强制措施,确保所有危险区人员全部按时撤离。第二,要实现安置管理精准到人。为了彻底杜绝“人去哪了、是否安全”这一信息盲区,我们今年全面启用了“一户一档”实名制电子二维码动态跟踪系统。区应急局和科信局要确保系统此刻运行稳定。具体操作流程必须清晰、高效:一是建档到户。我们的基层干部前期已经完成了对危险区所有住户的信息采集,形成了“一户一档”的电子台账,并为每户生成了专属的“安全码”。此刻,所有相关人员的“安全码”在后台系统中都处于“红色”待转移状态。二是扫码登记。群众抵达指定的20个安置点后,安置点管理人员必须在入口处设立登记站,使用专用设备或工作手机,对每一位进入的群众或以户为单位进行扫码登记。扫码成功后,该人员在后台系统中的状态将即时由“红色”转为“绿色”,并自动关联到其所在的具体安置点。这就实现了人员安全落位的实时核销。三是动态跟踪。对于选择投亲靠友的群众,我们的社区网格员要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主动联系,并指导其亲友通过小程序完成“扫码报平安”操作,同样实现状态更新。对于少数没有智能手机的老年人,由现场工作人员或志愿者通过身份证信息核对后,进行后台手动登记。区防汛指挥部的大屏上,要能实时显示全区人员转移的动态数据:应转多少人、已转多少人、在途多少人、安置点实到多少人、投亲靠友多少人。这笔账必须是清清楚楚的明白账、放心账,为我们后续的指挥决策提供最可靠的数据支持。三、聚焦“救援靠什么”,以最实准备打造应急力量模块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专业救援力量,是我们应对极端险情的最终底气。面对红色预警,我们必须确保救援力量随时处于临战状态,救援物资装备能够实现精准、高效的“分布式”保障。我们已经协调了驻区武警部队、区消防救援支队以及蓝天救援队这三支核心骨干力量,必须将他们的装备物资保障体系打造成标准化的实战模块。这个模块化体系,我们按照“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的原则,构建了三级分布式清单,确保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快速响应。第一级是“随车模块”,即最小行动单元。这是保障一线救援人员作战能力的基础。要求每一辆出动的救援车辆,无论是武警的运兵车、消防的救援车,还是蓝天救援队的保障车,其随车工具箱内都必须按照“单兵+舟艇+泵机”的最小作战单元思路,配齐标准化模块。这包括:供救援人员使用的个人防护装备(救生衣、安全头盔、防水服、照明工具、通信手台),小型水上救援装备(橡皮艇或救生筏),以及小型动力排水设备(手抬机动泵)。这个模块确保了任何一支小分队抵达现场后,能立刻展开初步救援,而不是空等后续装备。第二级是“街镇前置模块”,即一线快速反应库。为了缩短应急响应时间,我们已经在沿河的重点街道和地质灾害风险较高的乡镇,建立了前置物资储备点。这些前置点储备的物资,是“随车模块”的加强和补充。清单内容主要包括:更大数量的救生衣、救生圈、安全绳索,成箱的编织袋、应急照明灯组,以及中等功率的移动排涝泵站和小型发电机。当局部险情发生时,一线指挥员有权直接调用这些前置物资,实现就近保障、快速处置,为大规模救援力量的抵达争取宝贵时间。第三级是“区级总库模块”,即战略后备力量。区级应急物资储备库是我们应对极端、大规模灾害的战略总后方。这里储备的是大型、重型和高精尖装备。清单主要包括:大马力冲锋舟、水陆两栖救援车、大型“龙吸水”排涝车、高精度生命探测仪、大功率无人机、卫星电话以及能够支撑大规模人员安置的帐篷、棉被、食品、药品等。区级总库的物资由区防汛指挥部统一调度,确保在应对全局性、流域性重大险情时,我们有充足的“王牌”可以打。从今天晚上开始,区应急局、区消防救援支队要对这三张清单进行最后一次盘点核对,确保所有装备都在位、可用、满油满电,所有物资都账目清晰、随时可以出库。我们要将清单化管理落实到每一件装备、每一个编号,确保战时保障精准到件、高效到秒。同志们,一级应急响应的战鼓已经擂响,防汛救灾的大考就在眼前。这既是一场与天抗争的硬仗,也是一场检验我们初心使命的政治大考。全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必须身先士卒、靠前指挥,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所有防汛指令第一时间传达、第一时间执行、第一时间反馈。我们要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坚定决心,将责任层层压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形成一个指挥高效、执行有力的责任闭环。我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只要我们全区上下众志成城、严阵以待、科学应对,就一定能够夺取这场防汛救灾斗争的最终胜利,最大程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我就讲这些,散会!立即行动!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gongwenbao.net 公文包.

备案号:赣ICP备18015867号-9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