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水利局驻村工作队2025年上半年帮扶工作总结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县水利局驻村工作队积极落实帮扶政策,改善基础设施,促进产业发展,提升村民生活水平,成效显著,未来如何进一步巩固成果?下面是网友整理编辑的县水利局驻村工作队2025年上半年帮扶工作总结报告相关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喜欢就下载支持!

县水利局驻村工作队2025年上半年帮扶工作总结报告2025年上半年,县水利局驻**村工作队在县水利局党委、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及省、市、县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紧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载体,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特别是围绕水利民生短板和乡村发展需求,扎实开展定点帮扶工作。半年来,工作队累计走访农户427户次,召开村“两委”、党员代表、村民小组长座谈会11场,协调解决水利设施维修、产业用水保障、道路硬化等民生问题23件,推动落实帮扶项目5个,惠及全村12个村民小组586户2137人。现将上半年帮扶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以“党建红”引领“振兴路”,筑牢基层治理“桥头堡”工作队始终把强化村党组织建设作为帮扶首要任务,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着力提升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年初,针对村“两委”换届后部分干部政策理论水平不足、服务群众能力偏弱的问题,工作队主动对接县委党校,邀请党建专家、农业技术骨干开展“专题党课+技能培训”6场,覆盖党员、村民代表80余人次;创新推行“党员责任田”制度,将全村32名党员按居住区域划分为5个责任片区,每名党员联系10-15户农户,重点做好政策宣传、矛盾调解、民生代办等工作,上半年累计收集群众诉求58条,已解决52条,群众满意度达96%。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3月份的“春耕生产助农”主题党日活动中,工作队联合村党支部组织20余名党员干部成立“助农先锋队”,深入田间地头帮助缺劳力农户翻耕土地、移栽秧苗。72岁的老党员张大爷拉着队员的手说:“以前干部下村多是开会传达政策,现在能挽起裤脚帮我们干农活,这才是真真切切为我们着想!”通过一系列举措,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凸显,上半年村党支部被评为“全镇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员群众的参与感和归属感显著增强。二、以“水利兴”赋能“产业旺”,激活乡村发展“源动力”**村地处丘陵山区,虽有**河穿境而过,但农田灌溉设施老化、季节性缺水问题长期制约农业生产。工作队入驻以来,将水利帮扶作为“头号工程”,联合县水利局技术骨干开展“水利现状大排查”,走遍全村12个村民小组的32处山塘、5条灌溉渠道,形成《**村水利设施现状及提升方案》,重点推进三项工程:一是实施“灌溉管网升级”工程。针对上片区5个村民小组260亩稻田因渠道渗漏导致灌溉效率低的问题,争取县水利局专项补助资金85万元,铺设PE灌溉管道3.8公里,新建提水泵站1座,彻底解决了“靠天等水、争水吵架”的历史难题。6月中旬正值早稻抽穗关键期,村民李大姐看着清澈的水流从管道喷涌而出,激动地说:“过去浇一亩田要挑3担水,现在打开阀门半小时就能搞定,今年肯定能增产!”经测算,该工程实施后,上片区农田灌溉周期缩短40%,预计水稻亩均增产80公斤。二是推进“山塘清淤加固”工程。对全村12口山塘进行全面“体检”,筛选出病险山塘6口,投入资金42万元实施清淤扩容、坝体加固,新增蓄水量1.2万立方米。其中,村东头的老山塘因年久失修,淤泥堆积达1.5米深,不仅影响灌溉,还存在安全隐患。工作队协调施工队连续奋战20天,清运淤泥3000余立方米,加固坝体80米,如今的山塘不仅重新蓄满水,还成了村民休闲垂钓的好去处。三是探索“智慧水利”管理模式。为避免水利设施“重建轻管”,工作队联合县水利局推广“水利设施管护责任牌”制度,为每处山塘、渠道明确责任人和管护标准;利用村广播、微信群普及节水知识,在村部设立“水利服务岗”,安排专人负责日常巡查和维护。目前,全村水利设施完好率达95%,灌溉用水保障率从78%提升至92%,为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三、以“民生暖”促进“民心聚”,绘就幸福生活“新画卷”工作队始终把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作为检验帮扶成效的“试金石”,聚焦“一老一小”、人居环境等民生领域,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在养老服务方面,针对村里留守老人多、就医不便的问题,工作队协调县中医院开展“送医下乡”活动4次,免费为200余名老人进行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争取民政部门支持,改造村幸福院2间,新增床位12张,配备电视、空调等设施,目前已入住10位老人。82岁的王奶奶说:“以前一个人在家冷锅冷灶,现在每天有人做饭、陪聊,比亲闺女还贴心!”在人居环境整治中,工作队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组织党员、志愿者开展“清洁家园”行动15次,清理垃圾死角30余处;利用村边闲置空地建设“微菜园”“微花园”12处,种植花草树木2000余株;协调县乡村振兴局安装太阳能路灯80盏,彻底解决了村民“夜行难”问题。现在的**村,道路干净整洁,房屋错落有致,傍晚时分,村民们在路灯下跳广场舞、拉家常,呈现出一派温馨和谐的景象。四、以“产业兴”带动“百姓富”,蹚出特色发展“新路径”**村传统产业以水稻、玉米种植为主,经济效益较低。工作队结合村情实际,围绕“一村一品”目标,积极培育特色产业。一方面,依托水利设施改善的有利条件,引导村民发展大棚蔬菜种植。工作队邀请县农业农村局专家开展技术培训3场,联系农资供应商提供优质种子、肥料,协调流转土地50亩,建成标准化大棚12个。目前,首批西红柿、辣椒已陆续上市,预计亩均产值可达1.2万元,带动20余户脱贫户增收。另一方面,挖掘本地资源优势,推动“生态养殖”项目落地。针对村后山林资源丰富但利用率低的问题,工作队引进养殖企业合作发展林下土鸡养殖,采取“公司+农户”模式,由企业提供鸡苗、技术和销售渠道,农户负责养殖。目前已发展养殖户15户,首批投放鸡苗5000羽,预计年底可为每户增收1.5万元。村民周大哥兴奋地说:“过去靠种几亩田勉强糊口,现在养土鸡既能照顾家里,又能赚大钱,这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五、存在的问题与下一步工作计划回顾上半年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特色产业规模还比较小,带动能力有待加强;二是部分村民的思想观念还需进一步转变,参与乡村振兴的主动性需进一步提升;三是水利设施的长效管护机制需进一步完善。下半年,工作队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扩大特色产业规模,在现有大棚蔬菜、林下养殖基础上,新增黄精种植基地20亩,力争全年特色产业产值突破200万元;二是加强技能培训,联合县人社局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帮助村民掌握一技之长,拓宽就业渠道;三是完善水利管护机制,探索“以水养水”模式,通过收取合理水费、争取上级补助等方式,保障水利设施长期良性运行;四是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修订村规民约,开展“最美家庭”“孝老爱亲模范”评选活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半年来,县水利局驻**村工作队在田间地头中践行初心,在家长里短中担当使命。我们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不是简单的“给钱给物”,而是要真正沉下去、融进去,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为**村的乡村振兴事业贡献更多水利力量,让群众的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gongwenbao.net 公文包.

备案号:赣ICP备18015867号-9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