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党委重视青年干部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多种方式加强教育引导,提升其政治觉悟和业务能力。以下由网友整理分享的“国有企业党委关于青年干部思想政治工作情况的报告”相关材料,便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国有企业党委关于青年干部思想政治工作情况的报告今年以来,公司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准确把握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痛点、难点以及青年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探索构建“343”工作机制,在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勇当先锋队、突击队。一、主要工作情况(一)聚焦“三个维度”,推动青年职工精神素养提升。一是聚焦理论维度,一以贯之“学思想”。教育引导青年职工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必修课”,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通过“第一议题”“三会一课”“主题团日”等形式组织开展集中学习,扎实推进青年精神素养提升,不断夯实“学”的基础、拓宽“悟”的边界、提升“行”的能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二是聚焦思想维度,红色铸魂“强信念”。持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形势任务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用好娄山关、“红飘带”等红色资源开展研学活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引导青年职工培固民族精神之“根”,熔铸理想信念之“魂”,争做堪当发展重任的时代新人。三是聚焦价值维度,凝心聚力“筑共识”。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帮助青年职工树立正确“三观”、把牢青春航向,不断激发广大青年接续奋斗的内生动力。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塑人,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践行集团奋进文化,依托优秀家风传承、文艺作品熏陶等载体,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滋养,从企业文化中凝聚思想共识。(二)突出“四向发力”,护航青年职工更好更快成长。一是向岗位练兵发力,为青年实践锻炼搭建成长平台。创新打造“罗晨阳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工匠场、“悦享·慧”等平台,组织开展技能比武、技术改造、管理创新等活动,激发青年职工钻研技能、攻关技术热情,拓宽施展才华、创造价值、成就自我路径,青年参与占比超95%,高质量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青年职工得到阶段性突破、持续性成长。二是向业务素养发力,为青年建功立业持续精准赋能。以“队号手岗赛”青字号品牌创建为抓手,引导青年职工积极投身绿色转型发展、能源保供、科技创新等企业中心工作,让青年在多元实践中拓宽视野、积累经验,在攻坚克难、披荆斩棘过程中锤炼过硬本领、提升业务素养。坚持内外结合,邀请专家开展公文写作、演讲口才、专业技能等培训,开展“团干部上台讲”“青春小课堂”等活动,鼓励青年职工主动讲、敢于说、懂分享,助力青年“强筋壮骨”。三是向典型选树发力,为青年见贤思齐树立青春榜样。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充分发挥先进模范和高技能人才的辐射带动作用,选树先进典型,汲取榜样力量。组织技能竞赛获奖选手、优秀青年代表与青年职工交流经验,让青年职工学有榜样、行有示范、赶有目标,引导激励青年职工学思践悟、比学赶超,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尚。四是向文化活动发力,为青年作用发挥彰显青春风采。做优青年职工文化展示平台,构建青年职工精神家园,组织青年职工积极参与“送温暖、献爱心”“捐资助学”等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用实际行动彰显践行雷锋精神、履行央企责任的青春风采,不断提升“青”字号品牌影响力。结合文明实践主题,组织多彩文体活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展现青春奋斗风采。(三)抓实“三个强化”,全心全意为青年职工服务。一是强化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持续深化团组织建设,以“清源团青”品牌建设为主线,以“党建红+团建青”为载体,大力开展团建联建共建活动。依托省国资委团工委等平台,用好“团委协作区”阵地,组织区域化团建、内外联建、大小联建、新老联建等形式,共同促进企业团青工作高质量发展。二是强化培养机制。不断强化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公司青年人才工程”,走好向下“挖”、集中“树”、精细“育”三步曲,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全面激发青春活力。加强技能人才培育平台载体建设,建立优秀年轻干部人才蓄水池,健全岗位培评一体化工作机制,让经验丰富的专家与青年“结对子”,进行一对一指导,助力青年人才驶入成长成才“快车道”,在青春的舞台上谱写新时代奋斗篇章。三是强化服务提升。紧紧围绕服务青年这一核心任务,坚持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全心全意地服务青年成长发展。构建“党委领导+工会协同+团委落实”工作机制,结合青年成长规律与心理特点,精准把脉青年所需所盼,通过打造职工书屋、健身驿站、心灵之家等场所,把“我为青年办实事”工作做细做实,有效满足青年职工职业规划、思想疏导、工作交流、婚恋交友等多元化、精准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不断增强青年职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二、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创新理论学习。以“互联网+思政”、红色教育基地研学、岗位建功主题实践等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党的创新理论、党史国史、国企改革史转化为生动的案例与故事。比如通过企业公众号推送“党史小故事”“国企改革亲历者访谈”等短视频,组织青年干部参与“岗位建功线上打卡”活动,把理论学习与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引导青年干部在重大项目攻关、基层调研中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二)强化文化浸润。挖掘企业内部的“老党员、老模范”资源,讲述他们在企业创业、改革、发展中的奋斗故事,用身边人的经历感染青年干部;同时,培育“青年标兵”“岗位能手”等青年榜样,通过“我的岗位故事”分享会、“青年论坛”等平台,让青年干部交流成长心得,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此外,要将企业的红色基因、优良传统融入青年干部培养,比如传承“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企业精神,通过“企业历史展”“老物件讲述”等活动,让青年干部认同企业的文化内核,增强对企业的归属感与自豪感,将企业文化转化为青年干部的行动自觉。(三)完善长效机制。建立“一对一”谈心谈话制度,企业领导、党支部书记定期与青年干部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与实际需求,解决工作中的困惑与生活中的困难;将思想政治表现纳入青年干部绩效考核,细化“政治立场”“理论学习”“团队协作”等指标,与职务晋升、薪酬调整挂钩,形成“重思政、重实绩”的导向。同时,要注重严管与厚爱结合,一方面加强纪律教育,引导青年干部严守政治规矩与廉洁底线;另一方面关注青年干部的职业发展,通过“导师带徒”“岗位轮换”等机制,为他们提供成长平台,让青年干部在思政引领下,成长为“政治过硬、业务精通、敢于担当”的国企骨干,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