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局关于城市工作相关情况的汇报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住建局积极推进城市规划与建设,加强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优化人居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以下是阿拉网友分享的“住建局关于城市工作相关情况的汇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有所用途!

住建局关于城市工作相关情况的汇报近年来,在省厅的关心支持下,xx住建系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握城市发展规律,以系统集成思维强化协同效能,以重点攻坚突破提升城市能级,以改革创新举措释放发展活力,在赋能城市转型、增进民生福祉中彰显了勇挑大梁的住建担当。一、城市建设工作总体情况(一)城市发展框架全面拉开。一是空间体系扩容提质。十年来,我市围绕构建现代化城市发展空间格局,城市建设理念由“扩大规模”到“完善功能”再到“提升品质”不断更新,更加突出保障改善民生,着力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宜居宜业水平。2015~2024年,市区(含大丰区)城区规划面积由x平方公里扩展至x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从x平方公里扩展至x平方公里(中心城区x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从x提升至x%。二是组团开发纵深发力。十年来,我市坚持做强主城、组团发展,统筹推进新城开发和老城改造,实施老城更新,拓展提升城南,加快建设城东,整体开发城西。城南开发基本成形,x初具规模,x更新目标基本实现,x产城融合发展,城市功能日益完善,累计完成投资市政基础设施、安置房建设等项目x亿元,拉动基础设施投资年均增长x%,生态宜居空间占比提升至x%,形成了定位清晰、功能互补、建设高效的城市建设新态势。三是城市更新有序推进。立足“市级统筹-区县实施-部门协同”联动机制,以体检全覆盖、存量提效为抓手,全省率先实现全域城市体检,实施建成区内“填空式”更新,形成“全面体检-项目入库-策划规划-招商建设-运行评估-专项体检”的闭环路径,并逐步把体检产生的需求作为编制城建重点项目的依据,提升城市更新精准度和城市建设集约度。近年来,成功创成x,x等5项举措列入省可复制经验清单,实施x个省级、x个市级试点项目,打造x等28个标杆工程,打造了x个“省级宜居示范居住区”。(二)城市承载能力显著增强。一是供水供气提标升级。以项目实施、制度创新为抓手,构建安全高效的城市公用设施体系。2015~2024年,累计投资x亿元建成跨区域新水源工程,受益人口近x万,x,改造二次供水泵房x个、老旧管网x公里,漏损率降至x,出厂水合格率实现100%,实现从“源头”到“龙头”的优质供水保障。出台《城镇燃气管理办法》等制度,实现县镇村三级监管机构全覆盖,更换重点场所、居民用户不合格“灶管阀”x万个,餐饮场所瓶装气全面清零x燃气预警平台成功预防事故x余起。二是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以雨污一体治理、海绵城市建设为重点,出台排水防涝综合规划,实施“大排水”改革和污水厂网一体化行动,推进地下管网“一张图”管理。先后投资近x个亿,开展市区x防洪区(约x平方公里)水环境整治,完成x条黑臭河道的整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从2018年x%提升到2024年的x%,收集处理了全市40%以上的COD。目前,全市拥有城镇污水处理厂x座,总能力x万吨/日,2024年度城镇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约x%,与全省平均差距缩小了x个百分点。十年来,污水管网年均增长x%,处理能力复合增长率x%,Ⅲ类以上水质河道比例由x%到x%,提升了x个百分点,逐步实现水清岸绿、长治久清目标。三是交通网络外联内畅。形成“一环五射”城市高架系统,通车里程x公里,基本实现高速高架互联互通、无缝衔接。建成x快速通道,极大拉近了主城区与x区以及x县城的时空距离。完善路网功能结构,合理优化路网密度,着力打通断头路x、x、x等相继建成通车。截至2024年,建成区路网密度由2015年的x公里/平方公里增加到x公里/平方公里、提升了x,城市道路面积率x,带动城市通勤效率提升了x,LED功能照明覆盖率x%,新增公共停车泊位x万个、年均增长x6%。(三)行业发展活力持续释放。一是房地产业稳健运行。围绕构建多层次住房供给体系,相继出台“房x条”“房x条”x及x专项政策,以供需调节、品质提升、风险防控为抓手,开展“换新购”“返乡购”等促销行动,实施存量房改造试点和预售资金监管举措。2015~2024年,全市房地产开发累计投资达x亿元,商品房销售超x亿平方米,其中住宅超x万平方米。市区土地出让面积达x万平方米,住宅用地占x%,商品房销售超x万平方米,其中住宅超x万平方米,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x平方米,较2015年x平方米提升x%。近三年虽受市场环境影响波动下行,但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跌幅持续收窄x,整体保持平稳发展态势。二是建筑产业转型突破。聚力推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出台高质量发展意见等政策,以智能建造推广、集中建设管理、“走出去”战略为抓手,开展转型突破行动,推进建筑业提质增效。十年来,产值年均复合增长率达x%,新增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x家(共培育x家)、一级资质企业x家、超亿元企业x家,外埠市场“十四五”产值超x亿元,外向度超x%,形成万人规模市场x个,多元化经营产值占比突破x%。2024年列统规上建筑业企业总产值x亿元,增速x%,高出全省增速x个百分点,首次跃居全省第x,产业韧性明显增强。三是城建项目赋能增长。建立健全重点城乡项目推进机制,以投资拉动、资金筹措、招商激活为抓手,实施项目全流程管理,大力推进城建攻坚。2015~2025年,累计实施城建重点项目超x个,年度总计划投资超x亿元,今年全市安排了城乡建设政府投资项目x个、年度计划投资x亿元,立项率x%、开工率7x%,另有社会投资项目x个,年度计划投资x亿元,立项率x、开工率x。同时积极向上争取x个地下管网、x个黑臭水体治理项目分别获批超长期国债x亿元、x5亿元。(四)城乡内涵品质不断提升。一是绿地空间增量提质。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围绕构建全域绿色空间体系,以城镇公园绿地系统建设、河流全域治理为抓手,持续实施园林绿化项目,创成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生态宜居品牌持续擦亮。2015~2024年,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x%提升至x%,人均公园绿地x平方米/人、服务半径覆盖率x%,双指标稳居全省前x,新增改造绿地x公顷,建成口袋公园x个、“公园+运动健身”1x处,实施省“乐享园林”项目x个,荣获x单项奖,投资x亿元全域治理串场河、通榆河等“三河”,初步形成水岸一体的绿色生态廊道。二是住房保障多维立体。围绕构建多维立体住房保障体系,将保障性安居工程列为民生实事和重点城建工程持续推进,持续开展棚户区改造攻坚、加强保障性租赁住房筹集,着力解决中低收入家庭及新市民住房难题。十年来,累计改造老旧小区x余个,改造城镇棚户区x万套(含货币化),新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4.1万套,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x万户,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率从x提升到x%,2020、2021年城镇棚改工作连续两年获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保障实效与民生温度同步提升。三是镇村面貌日新月异。加快构建镇村协同发展体系,以新型社区建设、传统村落保护、危房整治为抓手,推进镇村建设量质齐升。近十年,累计改善农房约x万户,新建新型农村社区x个、省级示范x个,C、D级危房整治率达x%,农房改善工作连续五年获省政府督查激励,获评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建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x个,累计获评国家传统村落x个、省级传统村落及建筑组群76个,x市获批省级连片保护示范县,乡愁传承与宜居建设同步跃升。二、对今后一个时期城市工作的思考当前,我市城市发展正处于增速换挡、内涵提升的关键阶段,为更好地应对资金趋紧、产业转型、风险叠加等多重压力,我们亟需重构城市发展逻辑,在空间上向存量更新要效益,在功能上向精准配套要品质,在动能上向绿色新质要活力,在治理上向全域韧性要安全,系统破解城市高质量发展“核心密码”。(一)聚焦城市人口流向,重点围绕如何打造宜居宜业环境、做好人气人口人才的文章。当今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突出表现为城市和城市群之间的竞争。2024年x城镇化率比全省x%低8个百分点,城市承接产业能力、人口吸纳能力依然不强。需要我们正视现实,努力提升城市价值,吸引更多人才到盐城就业生活。一要突出为民惠民。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以改革创新精神,用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共建共享的机制,汇聚各类资源、调动各方力量,围绕住房改善、物业服务、公用事业、人居环境、市政短板、建筑通病、小区管理等热点难点重点,持续主动破解城市的各类民生难题,建立以多维度满足百姓所需所盼为核心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机制,让城市工作更有温度。二要打造宜居环境。统筹放大城市的优势和特色,从“提升人气+集聚人口+吸引人才”的角度考虑,围绕生产、生活和生态,有计划推进片区、街区、小区和住房、厂房、公共建筑的补短板提品质行动,加快绿色低碳和文化智慧元素的拓展普及,让以人为本、和谐共生体现在每一个项目、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场景中。三要营造宜业氛围。顺应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特征,从产业+创业+就业的核心需求出发,在建立“十分钟便民服务”“十分钟公园到达”“十五分钟高架到达”等基础上,构建“20~30分钟的就业圈”“低成本创业+成熟产业链生态圈”等就业友好创业友好的营商环境,以“职业发展+生活品质+环境友好”留住人、赢未来。(二)聚焦城市品质提升,重点围绕如何精准推进补短板提品质、做好有机更新和集约运行的文章。城市建设管理是住建部门的核心工作,遵循城市工作的规律,科学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应该是我们的工作常态和原则,推动城市工作各要素从“有”向“优”、从“均”向“精”、从“分”向“统”的转变是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要用城市更新来重塑城市建设管理的理念方法和管理规范,推动从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的深度转变。一要建立机制。通过全覆盖全流程全周期的城市体检,分类分档梳理出项目需求清单、项目入库清单和项目推进清单,作为城建项目编排的核心依据。建立严格的各项目入单出单、入库出库、入项出项机制,同步修订分档评估、优先评定和前期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做到用有限资金做好选择题、以刚性管控做优判断题、在规定框架做实填空题。建立健全百姓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机制,突破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的各类瓶颈,探索建设“以人为本”的城市更新可持续可复制可创新的策划、规划、招商、审批、建设、监管、运行等环节无感实现工作体系。二要紧抓重点。公用设施突出补盲点。针对城市边缘地带供水供气覆盖不均、保障不稳问题,强化管网延伸与老旧设施更新,提升智慧化监测调控水平,确保打通“最后一公里”。市政路桥聚焦通堵点。以创建“人居环境奖”为统领,聚焦交通拥堵问题,综合治理出行缓堵,系统优化路网结构,重构“快速路骨架+活力慢网”双循环体系,打通群众出行动脉与生活毛细血管。黑臭治理瞄准攻难点。深化“大排水”改革,推动雨污分流从“单点改造”转向“流域系统治理”,强化污水从源头到末端的全链条治理,降低水体返黑返臭风险,推进“源-网-站-厂”闭环管控的水环境治理体系。(三)聚焦城市绿色发展,重点围绕如何夯实住建领域新质生产力基础、做好转型升级和赋能增长的文章。面对绿色低碳转型的历史机遇,以“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为抓手,我们亟需以新质生产力重构住建产业生态,开辟高质量发展新赛道。一要构建“好房子”工作链。打造“五好+五好”建设体系(好设计+好材料+好建造+好运维+好配套,好标准+好企业+好政策+好监管+好服务),重构住宅品质标准体系,推动住宅“健康、舒适、智慧、低碳”等要素性能认定,研究“百年建筑”的设计建设运维体系,加快试点一批、带动一片,以高品质供给引领住房消费升级。以量变推动质变,以整体的跃变带动环节的突变。二要构建“好企业”产业链。打破传统路径依赖,以智能建造为引擎推动全链条技术革新,以供给升级培育新增长动能。不仅要有新模式下规范的房地产企业和转型升级的建筑业企业,更需要绿色建材企业、装饰装修企业、城市运营和服务企业、设计勘察等第三方服务企业,围绕城市更新推进、构建房地产高质量发展新模式、韧性城市打造等重点工作,突出绿色低碳和品质提升,持续地实现升级和蜕变,来支撑城市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三要构建“好项目”推进链。强化“双碳”先导区示范试点,致力政策引导与标准约束,探索城乡建设碳达峰碳中和新路径,促进低碳技术发展和工程创新,抢占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制高点。出台服务企业服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gongwenbao.net 公文包.

备案号:赣ICP备18015867号-9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