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进行回顾自查,列出问题清单,确保整改到位。下面是网友整理编辑的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回头看”自查问题清单相关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喜欢就下载支持!
1/7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回头看”自查问题清单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回头看自查问题清单一、学习研讨方面1.理论学习形式化。部分单位在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时,过于依赖文件宣读和集中授课,互动式、案例式教学占比不足20%。像柳州市某局在组织学习时,全年8次学习活动中有6次是领导念文件,参会人员昏昏欲睡,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导致干部对规定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难以将其灵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2.学习频次不足。按照规定,各单位每季度应至少组织一次专题学习,但调查发现,柳州市约25%的基层单位未达标。某街道办事处一年仅开展2次学习,远低于要求频次,使得干部对八项规定精神的更新内容和最新要求掌握滞后,在面对实际工作中的复杂情况时,无法准确判断是否违规。3.学习内容不全面。一些单位在学习时,只侧重于八项规定中的部分条款,对涉及公务接待、公车使用等常见条款学习较多,而对办公用房清理、婚丧喜庆事宜报备等方面的内容学习较少。比如某区住建局在学习中,忽视办公用房超标问题的学习,导致在办公用房调整工作中,出现新的超标情况。4.研讨深度不够。许多单位在组织研讨时,干部发言多为泛泛而谈,缺乏结合实际工作的深入思考。在一次某国企组织的研讨会上,15名参会干部中有10名只是简单复述文件内容,未提及本企业在项目审批、资金使用等环节可能存在的违反八项规定的风险点。5.学习覆盖面有盲区。部分单位的学习教育主要集中在领导干部和机关人员,一线职工参与度不高。如柳州市某工厂,一线工人参与八项规定学习的比例仅为40%,导致基层职工对规定认识不足,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违规行为,如违规接受供应商小礼品等。6.缺乏持续学习机制。部分单位将八项规定精神学习作为阶段性任务,未建立长期学习机制。某县事业单位在完成上级要求的集中学习后,就不再组织相关学习活动,干部对规定的记忆逐渐模糊,违规隐患增加。二、查摆问题方面7.自查自纠走过场。部分单位在开展自查自纠时,敷衍了事,只是简单填写表格,未深入查找问题。柳州市某学校在自查中,未对学校采购、基建等重点领域进行细致排查,导致后来被查出在教学设备采购中存在收受供应商回扣的问题。8.问题发现能力不足。一些单位缺乏有效的问题发现手段,仅依赖内部汇报,不主动开展调查。某区政府部门在自查中,未发现任何问题,但上级纪委监委通过大数据比对和实地走访,发现该部门存在违规报销差旅费的问题。9.对历史问题重视不够。对于过去已经发现但未彻底整改的问题,部分单位未进行回头看。如某镇政府在20xx年3/7被查出违规发放津补贴,虽然进行了部分整改,但在2025年回头看中发现,仍存在以其他名义变相发放的情况。10.不敢暴露深层次问题。一些领导干部担心暴露问题影响单位形象或自身政绩,对违规审批、利益输送等深层次问题隐瞒不报。某国有企业在自查中,对领导干部插手工程招标的问题只字不提,后经群众举报才被查实。11.征求意见不广泛。在查摆问题过程中,部分单位仅征求内部人员意见,未向服务对象、群众等外部群体征求。某区政务服务中心在自查时,未向办事群众征求意见,导致群众反映强烈的吃拿卡要问题未被发现。12.问题分析不透彻。对于查摆出的问题,一些单位只分析表面原因,未深挖背后的制度漏洞和思想根源。某单位在发现公务接待超标问题后,仅认为是工作人员疏忽,未反思接待审批制度的缺陷。三、集中整治方面13.整改措施缺乏针对性。部分单位针对查摆出的问题,制定的整改措施笼统、模糊,缺乏可操作性。某单位在发现公车私用问题后,仅提出加强公车管理的整改措施,未明确具体的管理办法和处罚机制,导致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14.整改落实进度缓慢。一些单位在整改过程中,拖延现象严重,未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完成整改任务。某区住建局在被要求整改办公用房超标问题后,半年过去了仍未完成整改,影响了整体工作进度。15.整治效果不明显。部分单位虽然开展了集中整治,但违规问题仍时有发生。如某县在整治违规吃喝问题后,仍有干部顶风违纪,在私人会所接受宴请。16.未建立长效机制。许多单位在集中整治后,未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建立长效机制,导致问题容易反弹。某区在整治公款旅游问题后,未完善审批和监督制度,不久后又出现了变相公款旅游的情况。17.整治资源投入不足。一些单位在集中整治时,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不够,影响了整治效果。某镇政府在整治村级财务混乱问题时,由于缺乏专业审计人员,未能彻底清查违规账目。18.整治范围有遗漏。部分单位在集中整治时,只关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忽视了一些容易被忽视的领域。某单位在整治违规收受礼品问题时,未将下属事业单位纳入整治范围,导致下属单位出现违规收受礼品的情况。四、开门教育方面19.信息公开不及时。部分单位在开展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时,未及时将相关信息向社会公开,导致群众对学习教育的内容和进展不了解。某区政府网站上,关于八项规定学习教育的信息更新滞后,群众无法及时获取最新动态。20.公开渠道单一。一些单位仅通过内部文件、会议等方式公开信息,未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某单位在学习教育中,未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发布信息,年轻群众和外地群5/7众难以知晓相关情况。21.群众参与度低。在征求群众意见时,部分单位未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群众参与积极性,导致参与人数较少。某社区在征求群众对八项规定落实情况的意见时,仅收到20份反馈,难以全面了解群众诉求。22.对群众意见处理不及时。一些单位在收到群众意见后,未及时进行处理和反馈,影响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某单位收到群众举报违规公款吃喝的线索后,两个月后才进行调查,且未向举报人反馈结果。23.未充分利用群众监督力量。部分单位在学习教育中,未建立有效的群众监督机制,对群众的监督线索重视不够。某区在整治违规收受礼品问题时,未开通专门的举报渠道,群众发现问题后不知如何举报。24.未开展面向群众的宣传活动。一些单位在学习教育中,未针对群众开展宣传活动,导致群众对八项规定精神了解不够。某县未组织面向群众的宣传讲座或发放宣传资料,群众对八项规定的内容和意义一知半解。五、组织领导方面25.领导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单位领导对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重视不足,未将其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某单位领导在学习教育期间,多次缺席相关会议,导致学习教育进展缓慢。26.责任分工不明确。一些单位在开展学习教育时,未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责任,导致工作推诿扯皮。某单位在组织学习研讨时,宣传部门和纪检部门互相推诿组织责任,导致活动无法按时开展。27.协调配合不到位。各部门之间在学习教育中缺乏有效协调配合,各自为战。某区在整治违规公务接待问题时,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和纪检部门未形成合力,导致整治效果不佳。28.监督检查不严格。部分单位对学习教育的监督检查流于形式,未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某单位在对下属部门的学习教育情况进行检查时,只是简单翻阅资料,未深入了解实际情况。29.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一些单位未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对学习教育成效的考核不全面、不客观。某单位在对干部的考核中,未将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情况作为重要指标,导致干部对学习教育不够重视。30.培训指导不足。部分单位在学习教育中,未对干部进行有效的培训指导,导致干部对规定理解不准确。某单位在组织学习时,未邀请专家进行解读,干部对一些模糊条款理解有误。31.未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一些单位在学习教育过程中,未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推广好的做法和经验。某区在学习教育中,一些单位探索出了有效的学习方法,但未得到推广,其他单位仍在重复低效的学习方式。32.对新问题研究不够。随着形势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违反八项规定的问题,部分单位未及时进行研究和应对。如7/7利用电子红包、快递礼品等隐蔽方式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的问题,一些单位未能及时察觉和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