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强调加强党风建设引领社会风气和民众风尚的重要性,提出通过教育引导、制度约束等措施促进良好风尚形成。以下是阿拉网友分享的“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专题研讨会上的交流发言”,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有所用途!
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专题研讨会上的交流发言同志们:今天,围绕“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主题开展研讨,既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重要论述的具体行动,也是落实党的二十大“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部署要求的实践思考。作为纪检监察机关负责人,结合工作实际,我谈三点认识和体会。一、深刻把握“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的政治逻辑,切实增强行动自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风正则民风淳,党风是风向标,社风民风是晴雨表。”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党风与社风民风的内在联系,为我们抓作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一)从理论维度看,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宗旨的必然要求。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生命线,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中央八项规定,作风建设始终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关键抓手。优良党风本质上是党的性质宗旨的外化,必然对全社会价值取向、道德规范产生示范引领作用。(二)从历史维度看,这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重要经验。革命战争年代,“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纪律、“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作风,赢得了群众“最后一尺布做军装,最后一碗米做军粮”的衷心拥护;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王进喜“宁肯少活二十年”的精神,带动全社会形成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时代风尚;新时代以来,以中央八项规定破题开局,党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上向善——历史反复证明,党风正,则民心聚、事业兴。(三)从现实维度看,这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市正处于“十四五”规划中期攻坚、“再造一个新**”战略实施的关键期,既需要党员干部以“拼抢实”的作风攻坚破难,更需要通过优良党风带动全社会形成“想发展、谋发展、促发展”的浓厚氛围。只有以党风“龙头”带动社风民风“龙身”,才能凝聚起上下同心、共促发展的强大合力。二、清醒认识当前党风引领社风民风中的突出问题,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发力近年来,在市委坚强领导下,我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显著成效,党风政风持续向好,社风民风整体向上。但从监督检查、巡察反馈和群众反映情况看,仍存在一些“不匹配”“不对焦”问题,需要高度警惕。一是“四风”隐形变异问题仍未根治,对社风民风产生“负向传导”。个别干部“不吃公款吃老板”“不收现金收电子券”等问题暗流涌动;有的窗口单位“门好进、脸好看”但“事难办”,把“按程序办”异化为“推拖绕”;还有的干部“酒局文化”“圈子文化”未彻底摒弃,甚至在婚丧嫁娶中搞“小范围聚餐”“变相传情”,这些行为直接损害群众对党风的信任,进而影响社风民风的价值判断。二是责任传导“上热中温下冷”,引领作用“层层递减”。部分基层党组织对“以党风带民风”重视不够,存在“重业务轻作风”倾向;个别领导干部“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上“说得多、做得少”,甚至出现“裙带关系”“特权现象”,导致群众产生“干部都这样,我们何必认真”的消极心态。三是廉洁文化浸润不够,“软约束”作用发挥不充分。我市虽打造了**廉政教育基地、**清官文化园等载体,但覆盖面、感染力仍需提升;部分基层“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流于形式,对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缺乏有效引导;年轻一代对党的优良传统认知不足,“躺平”“攀比”等不良风气在个别群体中滋生,需要通过党风引领注入“正能量”。这些问题警示我们: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必须以“永远吹冲锋号”的韧劲,推动党风与社风民风同频共振、互促共进。三、以“四个聚焦”推动优良党风成风化俗,为社风民风持续向好提供坚强保障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专责机关,必须主动扛起“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的政治责任,重点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一)聚焦“两个维护”强化政治监督,以严明纪律树牢“风向标”。坚持把政治监督摆在首位,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市委“**”工作部署,建立“清单化”监督机制,重点查纠“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打折扣、搞变通”等问题,推动党员干部把“两个维护”体现在严守纪律、担当作为上。今年以来,我们已开展作风建设专项督查**次,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起,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人,释放了“越往后越严”的强烈信号。(二)聚焦“纠树并举”深化正风肃纪,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一方面,以“零容忍”态度严查“四风”问题。紧盯节假日等关键节点,开展“点穴式”察访、“大数据”筛查,对违规收送礼品礼金、违规吃喝等问题露头就打;对“影子公司”“期权腐败”等新型腐败,联合审计、税务等部门建立线索共享机制,坚决清除污染党风的“污染源”。今年1—7月,全市查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起,党纪政务处分**人。另一方面,以“正向激励”推动干部担当。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为**名受到不实举报的干部澄清正名,对**名处分影响期满、表现突出的干部提出重新使用建议,让“干部敢为”带动“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三)聚焦“文化浸润”厚植廉洁根基,以优良家风涵养清朗社风。坚持“破立结合”,既狠刹歪风,更弘扬正气。一方面,深化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联合组织、市妇联等部门开展“廉政家访”“最美家庭”评选活动,今年已覆盖县处级干部家庭*户,推动领导干部管好“身边人”;在全市推广“廉洁承诺书”签订制度,将家风建设纳入民主生活会、述责述廉必谈内容,让“一人廉”带动“全家廉”。另一方面,打造具有*特色的廉洁文化品牌。依托*故居、*纪念馆等红色资源,开发“廉洁文化微党课”“清廉故事汇”等载体;在社区、乡村建设“廉洁文化长廊”“村规民约墙”,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联合教育部门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推动廉洁理念从“关键少数”向“绝大多数”延伸。(四)聚焦“系统治理”健全长效机制,以制度刚性巩固作风成果。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结合,针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不吃公款吃老板”“违规发放津补贴”等共性问题,推动相关部门出台《公务接待负面清单》《津贴补贴发放规范》等制度*项;建立“党风政风观测点”*个,定期收集社情民意,动态调整监督重点;将社风民风评价纳入全面从严治党考核体系,对“群众满意度低、不良风气突出”的地区和单位,约谈主要负责人并限期整改,以制度闭环推动党风引领社风民风常态化、长效化。同志们,“风成于上,俗化于下”。纪检监察机关将始终牢记“三个务必”,以更严的标准、更实的举措抓党风、正社风、淳民风,为加快建设“**”贡献纪检监察力量!以上发言,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