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党委书记强调团结奋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共创美好未来!以下由网友整理分享的“校党委书记在教职工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会议上的讲话”相关材料,便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1/17校党委书记在教职工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会议上的讲话校党委书记在教职工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会议上的讲话各位代表,老师们,同志们:经过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大学第六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即将胜利闭幕。这次学校将六届六次双代会和年度工作会议合并召开,从整体来看,提高了会议效率,取得了预期效果,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认识,明晰了目标方向,凝聚了智慧力量。当前,学校一流学科建设已经到了关键时期,随着双一流扩容政策的变化,学校迎来了在2026年第三轮双一流遴选突破的重大机遇。我们坚信,有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学校党委的领航把舵,有学校行政的团结奋进,有全校师生的拼搏努力,学校有雄心、有信心、更有决心实现双一流攻坚突破。结合这段时间的调研和思考,就做好学校2025年工作谈四点意见。一、认清形势、把握大势,切实增强勇创一流的使命担当察势者明,趋势者智。科学分析形势是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重要前提。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高等教育迎来重大发展机遇。(一)深刻认识教育强国建设的新部署、新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擘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战略图景,鲜明提出了教育的三大属性,首次提出教育强国的六大特质,深刻阐述了教育强国建设要正确处理好的五个重大关系,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五方面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强调要着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等方面作出系统部署,对建设一流大学、发展一流学科提出了新的任务要求。全国教育大会以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也对高校办学治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准确把握双一流建设的新形势、新机遇去年11月,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工作情况。报告指出,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聚焦优势学科适度扩大双一流建设范围,自主科学确定双一流标准,支持一批顶尖大学和优势学科加速突破。新发布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也指出,要适度扩大双一流建设范围。教育部已研究启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三年行动计划,将开展试点探索,加强监测评价,推动《纲要》重大部署落地落实。怀进鹏部长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今年教育工作要重点做好四个统筹,并提出七个方面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要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加3/17快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专业设置调整机制。国家对双一流的重视以及下一轮双一流的扩容将为学校勇争一流、实现一流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三)全面理解教育强省建设的新要求、新使命加快教育强省建设,是〔...〕在教育强国建设中走在前的战略选择。〔...〕省委书记〔...〕在去年召开的全省教育大会上指出,双一流建设,对于带动和提升教育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资金、集中力量支持省属高校在第三轮国家双一流遴选中实现突破。2月5日,春节后首个工作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大会,〔...〕书记指出,要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做到工作推进一体谋划、资源要素一体配置、创新主体一体融通、政策保障一体发力,加快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2月17日,召开的〔...〕省教育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加快推进高等教育起势筑峰,深入实施一流学科建设811项目,超常规推动省属高校一流学科建设,建强优势学科梯队。在2月11日召开的学校一流学科建设推进会上,〔...〕省副省长张海波明确指出,〔...〕大学历史底蕴深厚、学科体系完备、工科优势突出、创新实力强劲,各项工作走在全省高校前列,〔...〕大学有基础、有条件、有责任在省属高校双一流建设中走在前、挑大梁。同志们,最近一个时期,中央和〔...〕省先后召开多次重量级事关教育的大会,充分体现了中央和省委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大学处于省属重点高校第一方阵,必须迅速行动起来,以实际行动抓好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的落地落实,以敢啃硬骨头的担当、敢打攻坚战的魄力,努力当好冲一流的排头兵。二、着眼全局、锚定目标,全面锻造勇创一流的过硬实力实现学校内涵发展,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一项系统性、战略性工程,既涉及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学校功能,又涉及国家战略、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社会需求;既要考虑学生、教师等人员因素,又要考虑办学经费、办学保障等条件支撑,还要考虑学术管理、行政管理等运行机制。一流建设成功与否,不取决于学校规模大小和学科布局结构是否综合,关键是要集中精力抓好内涵建设。(一)攻坚突破,全力建设一流的学科学科水平是学校办学质量和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一所大学的综合实力强不强,一个关键标志就看是否拥有一流学科。当前,各高校都在竞相发展、冲击决战,等不得片刻迟疑,容不得半点懈怠,慢不得一丝脚步。全校上下必须深入落实一流学科建设推进会精神,切实做好后半篇文章,树牢信心、坚定决心,全力冲刺、争先进位。要对标新要求。深刻理解和把握教育强国背景下双一流建设的新要求,提升标准境界,强化优势特色。要紧跟新政策。及时掌握教育部研制中国特色双一流标准最新政策导向,吃透最新建设标准,切实提升一流5/17建设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实效性、精准性。要抢抓新机遇。落实全省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进一步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查缺补漏、固本强优,全力塑造冲一流的态势、优势、胜势。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学科是局部,学校是整体,学科生长在学校的土壤里,推进一流建设要处理好学科建设和学校建设的关系。一流大学需要一流学科支撑,一流学科建设也离不开学校一流的人才培养、一流的大学文化、一流的管理机制等,不能孤立地只抓学科而不管其他。忽略学科发展的土壤,学科就很难成长,更建不成一流,必须统筹好学科建设和学校整体建设。(二)强基固本,全力培养一流的人才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功能和重要使命,也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涵。所有的大学和学科排名,都将学生培养质量作为重要的测量维度,一流建设的根本所在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坚定信心,筑牢人才培养生命线,夯实一流大学基本盘。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把牢正确政治方向,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持续巩固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教育有机融合。要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做好人才培养顶层设计,特别是深化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和行业领军人才培养,强化产教融合的培养特色;深入推进创新创业和实践教育改革,深化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构建政校行企多主体协同高水平合作育人共同体,加快建设工程师小队等特色育人品牌,努力打造有组织人才培养山科模式。要深化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和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全面加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特别是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改革,加强高水平数字化教育教学平台和资源建设,提升教师数字化教育教学素养。(三)明确导向,全力做出一流的贡献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大学的基本职能,双一流建设除了突出培养一流人才的导向之外,还突出体现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争创世界一流的导向。除了要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论文,更要有对国家、学科、行业发展有重要支撑的标志性成果。现有的一流大学、一流学科都是在承担重大战略任务、解决社会发展难题中实现快速发展的。要回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作为省属学校,要主动融入服务国家和〔...〕省战略目标任务,进一步加强与地方政府的紧密合作,加强与行业产业、区域发展的对接联动,在重点领域布局,在战略新兴产业、前沿关键技术上揭榜,构建全链条科研创新体系,促成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要加强重大创新基地和平台建设。加强全国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等战略科技力量建设;要对标建设要求,加快整合优化,不断实现创新平台提档升级。要加强标志性成果产出。以有组织科研汇聚创新能量,构筑融合大平台、凝聚交叉大团队、承担国家大任务,集中力量在黄河流域生态7/17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绿色低碳技术等领域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产出重大原创性和标志性、引领性创新成果,力争在国家科技奖等核心指标上实现更大突破。(四)引强培优,全面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根本性战略资源,双一流建设核心和成败关键就在于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是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基调,人才是其中最大、最关键的变量。要强化顶层设计。坚持党管人才,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抓牢〔...〕省一流学科建设811项目重大机遇,以学科规划引领人才队伍建设,以人才队伍建设支撑学科发展,积极构筑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要加大人才引育力度。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深入实施山海英才工程菁英计划等人才政策,全力支持领军人才成长,全面强化青年人才扩容,完善引育用服全链条人才发展机制,构筑近悦远来、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要坚持师德第一标准。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标准为努力方向,大力弘扬教育家和科学家精神,深化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升学校教师素质水平。(五)解放思想,全面形成一流的开放格局国际化是现代大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一流大学建设的必由之路。要充分认识国际化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扎根祖国,放眼世界,深入实施国际化战略,构建国际化工作大格局。要不断加大国际化人才培养力度。加大在校生赴国外访学研修规模,同时吸引更多外国留学生来学校深造,特别是要提高学历生、国际硕士、博士研究生规模,建设特色鲜明的国际化专业,开设国际夏令营或设置国际化暑期课程。要大力提升海外背景教师占比。拓展教师国际交流渠道,深化与海外知名高校、国际组织等的沟通联系,加大海外博士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鼓励专业教师、管理干部走出去。要持续加强国际协同创新。搭建国际交流平台,重点对接一带一路、上合组织等具有较好基础和发展前景的国家,推动国际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等高水平国际合作平台、合作项目建设,努力打造中外合作办学示范基地。要做到理念的开放、思想的解放,必须从过去的惯性思维中走出来,坚决不能封闭起来,闭门造车;要放眼全省、全国乃至全球,主动融入更宽广的环境,建立更包容的朋友圈。增强走出去引进来意识,走出去开阔眼界,去学习头部高校、国外大学是如何开展工作的;引进来引进优秀教师、学生,引进先进理念、模式和做法。(六)守正创新,全面营造一流的校园文化有精神引领,方成气象;有先进文化,方有灵魂。大学文化是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历史积淀、人文品格和价值理念,是大学的灵魂。建设什么样的大学文化、怎样建设大学文化,关乎大学自身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关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的质量和品位。〔...〕大学要建设一流大学,培养一流人才,必须要建设一流的大学文化。要制定新一轮学校文化建设规划,深入推9/17进学校文化建设。既要守好科大文化的本根,传承好科大文化的优良基因,又要面向未来,推陈出新,在深入研究、与时俱进中不断丰富发展科大精神文化体系。要推进科大文化制度化、产品化、成果化。通过各种方式,利用各种资源,齐心协力构筑大文化格局,全方位立体化多维度讲好山科故事,充分彰显山科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品格。(七)深化改革,全面构建一流的治理体系深化改革,探索体制机制创新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流建设的制度性保障。建成一流大学要有与一流大学相适应的内部治理体系。推进冲一流建设必须把深化改革创新作为做好各项工作的关键一招,不断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坚持全局思维,优化学校内部治理结构。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切实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持续深化校院两级管理改革,协调好教学与科研、学术与行政、学校与学院关系。要坚持依法治校,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推动依法治校融入办学、管理、教育教学全过程,贯穿立德树人各环节,用法治的思维方式推动深化改革。要坚持以人为本,激发师生参与治理热情。全面保障师生主体地位,提高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