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规划旨在深化信用体系建设,推动诚信文化普及,加强信用信息共享,构建新型监管机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下面是网友整理分享的“十五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相关资料,供大家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吧!

“十五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为加快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诚信”建设,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五五”规划》和《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本规划是“十五五”时期我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政策性、指导性文件。一、整体思路(一)发展基础“十四五”期间,我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之路,获得了国家电子政务理事会高度肯定和赞扬,认为“创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信用管理经验”。我区还是首批创建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试点区(县),获得陕北片第三方评审第一的好成绩。2025年,被我市列入首批省级信用建设示范区(县)创建单位。1.推进机制健全完善。成立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负责全区社会信用体系的组织、指导、协调、督查工作。建立了责任清单,将指标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单位,夯实工作责任。建立完善全区信用体系联络员制度、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不定期督查通报制度和考核制度,形成领导小组牵头抓总、区信用办综合协调、部门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先后印发《全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域落实区委区政府“五新”战略任务分工工作方案》(铜王信用办发〔2018〕1号)以及《区加强商务诚信实施方案》《区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实施方案》《区关于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多个指导性文件,落实组织和经费等各项保障,强化顶层设计,刚性推动有力,促进全区信用工作步入全面、协同发展的新阶段。2.制度建设稳步推进。先后制定了制定《区公共信用信息征集共享》《区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措施清单》和《关于贯彻落实《省信用建设示范县(示范园区)创建工作方案》等信息归集、失信惩戒方面的综合性信用管理制度性文件,以及多项部门和行业信用建设制度规范。形成了信用信息归集、应用与分类监管、联合奖惩等相对完备的制度体系。3.依托全省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的服务功能基本完善。通过五年建设,截至2025年底,36个部门接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注册用户118个,归集共享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双随机、一公开”等信用信息73项、总量10.8万余条,人均信用信息采集量高居全市首位。其中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信息近2000条次。部门信用信息报送率达到94.11%,奠定了信用信息公示查询、核查使用和信用档案基础。4.信用信息逐渐得到广泛应用。积极发挥政务诚信建设导向作用,在政府投资、资金安排、服务审批等政务活动中率先使用信用承诺、信用审查、信用报告;信用信息与信用评价结果在各部门创先评优、行政监管、联合信用监管中广泛应用;通过公示重点领域、重点人群“红黑”名单,褒扬诚信,惩戒失信;鼓励企业依法诚信经营。企业主体在合作前期形成了信用信息共享查询自觉。信用监管和信用信息的使用逐渐深入到人民生产生活中去。5.不断推进重点领域诚信建设。一是推进了政务诚信建设。下发《市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实施方案》。将依法行政贯穿决策、执行、监督和服务全过程。充分发挥政府诚信的表率示范作用,下发《市区诚信体系建设专项行动方案》,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了政府守信践诺机制,完善政务诚信约束和行政问责机制,提高政府公信力。各级政府部门率先推进在行政管理事项中记录和使用相关市场主体的信用信息。依法依规将公务员相关信用信息纳入档案管理。逐步建立和实施公务员录用、晋级与干部考核、提拔中的信用审查制度。二是突出重点商务领域建设。针对影响市民切身利益和社会经济运行秩序的突出矛盾,加强生产、工商、流通、金融、税务、价格、质量、工程建设、政府采购、招标投标、交通运输、电子商务、统计、各类中介服务业和会展广告等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坚决查处和联合打击违法经营、制假售假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失信行为,营造诚信市场环境。切实落实《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大力推进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的记录、整合、共享和应用。对市场主体实施分级监管,根据失信程度等级分类管理,建立“红黑”名单制度和公示制度,完善市场主体失信惩戒机制。建立企业信用承诺制度,将企业承诺纳入市场主体信用记录。加强信用载体建设。持续开展企业信用管理贯标和示范创建活动,提高企业信用意识和信用管理水平,加大贯标和示范企业的宣传力度,引导企业积极运用信用产品,促进企业自觉履行诚信义务、依法经营、照章纳税、严格履约,防范信用风险,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加快发展信用经济。研究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相关制度和协调工作机制。三是加强社会诚信建设。下发相关文件,在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食品药品、社会保障、劳动用工、教育、科研、文化、体育、旅游、知识产权、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社会组织和互联网应用及服务等领域开展社会信用建设。创新了居民信用建设体系。光明社区依托全区智慧社区管理平台开发的居民信用信息管理体系荣获全省信用典型案例。四是加强司法公信建设。支持人民法院依法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行使,提高审判的质量和效率。做好司法信息依法公开工作,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司法活动。加强对司法机关执法活动的监督。通过人大、政协和社会公众对司法工作的监督,实现以监督促公平、促公正。整合全区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等部门工作人员信用记录。建立和完善律师、公证、司法鉴定和基层法律工作者信用档案系统。6.信用创建先行,全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新突破。以开展各种创建活动,积极推进,主动作为,全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新突破。一是开展区级信用镇(街道)创建工作。印发《市区开展政务诚信镇、诚信街道创建工作实施方案》(铜王信用办发〔2018〕7号),明确了创建工作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主要任务以及工作要求等,并鼓励各镇办积极参加“诚信镇(街道)”创建中来。红旗办、桃园办荣获首批区级信用镇(街道)荣誉称号。计划2022年前,全区7个镇、街道全面完成创建工作,为实现“信用”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开展市级“信用街区”创建工作。转发《市开展诚信示范街区、诚信经营示范店创建活动方案》。按照“典型引领普遍,以市区引领农村”,以基础较好的云梦堤社区一马路街区为首要示范,开展“信用街区”创建工作。首家8户商家获全市“诚信商家”荣誉称号。三是开展省级信用建设示范区县创建工作。积极申报2025年全市首批信用建设示范区县创建单位,全面部署创建工作。当前,全区各单位按照责任分工,积极投身到创建工作中来,力争2026年上半年提供第三方验收,全面完成创建工作。从总体上,我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在国家和省市的政策指引下,经过多年探索积累,已经进入实质性应用快速扩展的发展新阶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足和亟需解决的问题。一是信用法规制度体系需要进一步健全,特别是规范信用信息归集、构建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完善信用评价标准、保障市场主体权益和信息安全等法规制度建设。二是公共信用信息征集覆盖面和质量有待提高,迫切需要解决关键、高应用价值的公共信用信息归集难的问题,破解信息孤岛瓶颈。三是信用信息应用有待深入推进,联动信用监管尚待强化。四是信用中介机构需加快发展、信用服务能力需尽快加强。(二)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省、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系列决策部署,以《市“十五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为指导,紧扣《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健全覆盖社会成员的信用档案和促进信用惠民便企服务为导向,依法依规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提高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及信用信息系统综合应用与支撑创新能力,不断完善和发挥守信激励、失信约束机制作用,推动各行业领域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支持和促进数字信用产品创新与信用服务业发展繁荣,全面加强诚信文化建设、提升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创建成为省级信用建设示范区,持续增强信用赋能经济发展和服务民生能力,“信用”成为城市名片和竞争新优势,走在新时代全市乃至中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前列。(三)基本原则政府推动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全区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组织推动和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和社会治理机制,又要不断完善公共信用服务机构和社会信用服务机构互为补充、信用信息基础服务和增值服务相辅相成的社会信用服务体系,创新信用服务产品,强化社会信用监督,实现政府与市场双轮驱动。统筹推进与创新示范相结合。既要按照中、省、市有关工作部署和政策法规,统筹推进信用信息共享、公开、应用和联合奖惩等各项基础工作;又要结合我区、各部门实际,细化完善信用管理制度,创新推进信用监管改革和信用惠民便企,实现整体与局部有序衔接。信息共享与权益保护相结合。既要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实现信用信息充分共享,满足社会应用需求,又要规范信用信息的披露、使用和服务,保障国家信息安全,保护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维护信用主体的合法权益,实现信用信息“宽进”与“严出”有机统一。信用奖惩与诚信教育相结合。既要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强化信用约束作用,又要加强信用宣传和诚信教育,充分发挥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精神激励和文化支撑作用,让诚实守信、崇德向善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四)主要目标到“十五五”末,全区社会信用法规制度和标准规范形成完整体系,以信用信息资源共享、开发和应用为基础的覆盖全区的征信系统全面建成,信用服务产业和信用服务市场初具规模,信用监管、联合奖惩、信用修复等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基本健全,对经济社会各领域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提升,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成效显著提升,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显著提升。主要量化成果表现在:成功创建省级信用建设示范区县;七个镇(街办)成功创建区级诚信镇(街办):市区一、二马路及黄堡镇主街道无缝对接,完成市级信用示范街区创建任务;全区100家以上企业获省级信用示范企业荣誉称号;完成全区26个村及发挥条件的村民授信工作:完成全区在册企业公共信用评价工作等,为实现“信用”打下牢固基础。各阶段目标:到2026年底,出台“十五五”期间全区信用建设顶层规划,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工作举措更加务实。行政处罚信息上传合规率达到100%,有效解决迟报、漏报问题,推进行政确认等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全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重错码率低于0.1%。3个以上领域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5个以上领域建立“信易+”应用场景,全面推进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到2023年底,公共信用信息全面归集,涉企经营信用信息有效整合,满足重点应用需求。依托全市数字金融服务平台在解决辖区企业融资难、企业信用培育方面充分发挥作用。企业综合信用评价更加完善,支撑分级分类监管更为精准,重点领域全面建立守信激励、失信约束机制并发挥作用。15个以上领域建立“信易+”应用场景,信用惠民便企获得感明显增加,诚信文化建设取得较大影响。到2030年底,构建起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覆盖全社会的政府和市场“双轮驱动”的社会信用体系运行模式。信用建设工作基础牢固、机制顺畅、成效明显,信用监管的能力更加强大,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更加充分。信用应用场景丰富,多方联动、应查必查、奖惩到位。重点领域信用建设成效突出。“信易+”领域更加广泛、更有成效。诚信文化建设全面加强,“信用”影响力大幅提升、成为城市靓丽名片。二、健全社会信用法规制度体系(一)完善信用法规应用建设紧跟国家、省、市信用立法进程,结合我区实际,研究制定相关贯彻制度规章,充实完善信用建设和信用监管方面的制度规范。(二)完善信用建设工作标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职责,统筹制定全区公共信用信息目录和数据清单、信用信息应用事项清单、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措施清单,建立健全政务诚信、企业诚信、个人诚信综合评价标准,优化完善信用建设示范镇(街道)、“信用街区”创建标准。同时,结合区情特点,制定全区各行业、各领域失信行为划分标准和联合奖惩对象(红黑名单)认定标准。(三)完善行业信用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gongwenbao.net 公文包.

备案号:赣ICP备18015867号-9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