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代社区党员学习的研讨发言材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新时代社区党员学习需紧密结合实际,创新方式方法,增强实效性,如何更好地落实?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分享的“关于新时代社区党员学习的研讨发言材料”相关内容,供您学习参考!

关于新时代社区党员学习的研讨发言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非常荣幸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心得。说实话,接到发言任务时,我心里很忐忑。作为一名退休多年的老党员,虽然党龄不短,但在社区这个大家庭里,我还是一个“新兵”。今天,我不想汇报什么成绩,只想结合自己的一点亲身经历,以一名普通社区党员的身份,和大家谈谈心,分享一下我对于学习的几点不成熟的感悟和反思,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我是一名退休干部,在原单位工作了几十年。过去,我的组织关系一直在单位。直到前年,我才响应号召,将组织关系正式转入我居住了十几年的*街道*社区党总支。从“单位人”到“社区人”,身份的转变,带来的不仅仅是组织生活的地点变化,更是一场深刻的思想洗礼和情感回归。坦白说,最初我也有过一些不适应。过去在单位,学习常常和工作任务、职务晋升挂钩,多少带有一些“任务驱动”的色彩。而回到社区,突然感觉学习的“指挥棒”变了,变得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也更加贴近我们的内心。一、学习的转变:从“身外事”到“心上事”,在回归本源中感悟思想伟力。刚退休那几年,我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总感觉自己像个“旁观者”。但自从组织关系转入社区,我真正把自己当作这里的一分子后,心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开始意识到,作为一名社区党员,学习不再是可有可无的“身外事”,而是必须做好的“心上事”。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们每天生活在这个社区里,社区的一草一木、邻里的一颦一笑,都与我们息息相关。社区工作做得好不好,环境美不美,邻里和不和睦,我们是第一感受者。就像我们社区的*书记常说的,理论学习不是为了挂在墙上、说在嘴上,而是要解决老百姓的实际问题。我深以为然。近几年来,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到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持续深化,我发现社区的党课内容越来越“解渴”。上级领导、社区干部和老党员们的分享,没有太多高深的理论,更多的是用我们听得懂的“家常话”,解读党的政策如何在我们小区落地生根。比如,在学习关于加强基层治理的论述时,我们讨论的是楼道堆物怎么清理、电动车充电桩怎么科学设置;在学习关于共同富裕的理念时,我们关心的是社区里哪位独居老人需要帮助、哪个困难家庭需要关怀。这种学习,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宏大的国家叙事与我们每个人的幸福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党的创新理论不再是遥远的概念,而是改善我们居住环境、提升我们生活品质的行动指南。这种把理论学习和柴米油盐、家长里短结合起来的方式,让学习充满了“烟火气”,也让我这个视力不太好的老同志,愿意主动把学习资料放在电脑桌面,随时听、随时学,生怕错过任何一次思想“充电”的机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对我们退休党员而言,这个“未来”,就在我们脚下的这片社区土地上。二、学习的真谛:从“知”到“行”,在服务群众中擦亮党员本色。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学习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行动上。对于我们这些已经离开工作岗位的退休党员来说,发挥余热、服务群众,就是检验学习成果最重要的“考场”。过去,我们总觉得“发挥余热”是一句比较宏大的口号,似乎要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在社区,我慢慢体会到,真正的“行”,恰恰体现在一件件看似平凡的小事中。我记得有一次参加社区组织的“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党日活动,主题是清理小区绿化带里的白色垃圾和杂草。一开始,有些居民不理解,觉得这是保洁员的工作。但当他们看到我们这些头发花白的老党员,戴着党徽,弯着腰一点点地捡、一寸寸地拔,他们的态度变了。有人给我们送水,有人默默地也加入了进来。活动结束后,一位年轻的邻居对我说:“*师傅,看到你们,我才知道党员到底是什么样。”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原来,我们的一次弯腰、一次伸手,就是一次最有力的理论宣讲,就是一枚最闪亮的党员徽章。近两年,全国各地都在探索将理论学习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具体行动。我从新闻上看到,有的社区开展“讲故事、学理论”活动,把“理论话语”转化为“群众语言”,让大家在故事中明事理;有的社区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定期为高龄老人提供上门义诊、理发、打扫卫生等服务;还有的社区推行“党建+网格+党员中心户”治理模式,让党员成为社区的“信息员”和“服务员”,主动收集并帮助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这些鲜活的实践让我深受启发。我也在思考,自己能做些什么?我过去在单位从事过一些文字工作,于是我就主动加入了社区的宣传小组,帮助社区写写通知、整理一些学习材料。虽然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每当看到自己写的文字能为邻里带来一些便利,能为社区工作贡献一点力量,我心里就感到无比的充实和自豪。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社区党员,“知”与“行”的距离,其实就是从自家门口到邻居家门口的距离,就是从会议室的座位到社区服务岗位的距离。只有迈开腿、伸出手,把学习的感悟转化为服务的热情,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的心坎上,我们胸前的党徽才能熠熠生辉。三、学习的升华:从“独行”到“众行”,在共建共享中凝聚治理合力。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远。在社区这个大家庭里,学习和服务的力量,来源于我们每一位党员,但最终要汇聚成一股强大的集体力量。坦诚地讲,我们退休党员融入社区治理,也面临一些现实挑战。有的同志,感情上还留恋原单位,对社区党组织缺乏归属感;有的同志,觉得自己年纪大了,有心无力,存在“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如何把大家拧成一股绳,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生动局面,是我们学习中需要不断探索和破解的课题。我们社区党总支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通过设立“党员示范岗”、划分“党员责任区”,让每一位党员都有自己的一块“责任田”。同时,积极搭建平台,鼓励有不同特长的退休党员组建书法社、合唱团、义务巡逻队等各类社区社会组织。这些举措,不仅丰富了大家的退休生活,更重要的是,把一个个分散的“党员个体”,凝聚成了有组织、有活力的“战斗集体”。在这个过程中,我给自己定了一个新角色——“粘合剂”和“传声筒”。一方面,我利用自己“老党员、新同志”的身份,主动和那些还有顾虑的退休党员同志聊天谈心,分享我在社区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鼓励他们也走出来,亮出身份,为社区做点事。另一方面,我也积极地把在学习中了解到的党的最新政策、在走访中听到的邻里乡亲的意见建议,及时反馈给社区党组织。我深深感到,新时代的社区党员学习,绝不是关起门来的“独善其身”,而是一场开放包容的“众行致远”。我们每一位党员,都是社区治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颗“螺丝钉”。只有当我们每个人都把学习的收获,转化为参与社区建设的自觉行动,积极投身到社区的网格化治理、矛盾纠纷化解、平安社区创建等各项工作中去,我们才能共同把社区建设成一个更加安全、文明、和谐的美好家园。同志们,退休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奉献的崭新起点。能够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能够在社区这个广阔的舞台上继续为党和人民贡献一份力量,我感到无比的光荣和幸运。我的发言或许有些零散,但句句都是我的肺腑之言。今后,我将继续以一名“新兵”的姿态,虚心学习、踏实做事,努力把学习的成果书写在社区的每一个角落,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gongwenbao.net 公文包.

备案号:赣ICP备18015867号-9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