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上下需共同努力,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下面是网友整理编辑的在2025年全县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的讲话相关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喜欢就下载支持!
在2025年全县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的会议,既是一次分析形势、统一思想的动员会,更是一次锚定目标、加压奋进的誓师会。主要任务就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经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动员全县上下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工作大落实,掀起新一轮高质量发展和优化营商环境的热潮,为*县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更为强劲的动力。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一、深刻洞察高质量发展的“时”与“势”,在把握大局中坚定必胜信心“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任何一个地区的发展,都离不开对时代大势的深刻洞察和精准把握。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风云激荡、深刻变革的时代,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也迎来千载难逢的机遇。看清“时”与“势”,才能找准“位”与“责”。(一)要从“国之大者”中看清发展方向。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新时代的硬道理。这不仅是经济命题,更是政治命题。对*县而言,推动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把国家战略、省市部署与县域实际紧密结合,把抽象的蓝图转化为具体的施工图。我们不能再用老眼光看待新发展,不能再用旧思维应对新挑战。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深刻认识到,抓高质量发展就是抓最大的政治,抓优化营商环境就是抓最根本的发展基础。这是我们必须扛起的政治责任,也是检验我们是否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的试金石。(二)要从区域竞争中看清发展态势。环顾四周,百舸争流、千帆竞发,区域竞争已经从过去的“拼资源、拼政策”转向了“拼环境、拼服务、拼创新”的综合实力较量。可以说,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吸引力。哪个地方的营商环境好,人才就往哪里走、资金就往哪里流、项目就在哪里建。近年来,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202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52亿元,同比增长6.1%,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9.5:45.2:45.3,但必须清醒地看到,与先进地区的差距依然明显。我们的产业层次还不够高,创新能力还不够强,部分干部服务企业的意识和能力还有待提升。这种“标兵渐行渐远、追兵越来越近”的紧迫感,我们必须感同身受。不进则退、慢进亦退、不创新就是落后。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沾沾自喜、故步自封,唯有以“二次创业”的豪情,奋起直追、争先进位。(三)要从自身基础上看清发展潜势。审视自身,我们同样有基础、有优势、有潜力。经过多年发展,我们已经形成了以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为主导的工业体系,*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生物医药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地,为产业升级积蓄了强大动能。2024年,全县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超过180亿元,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5个,这就是市场对我们投下的“信任票”。我们的区位优势、生态优势、资源优势正在加速转化为发展优势。更重要的是,全县人民思发展、盼发展、谋发展的愿望十分强烈。这股蕴藏在干部群众中的磅礴力量,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赢得未来的最大底气。只要我们把思想统一起来,把力量凝聚起来,把责任扛起来,就一定能将潜力转化为实力,将优势转化为胜势。二、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的“纲”与“目”,在系统谋划中擘画宏伟蓝图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做到纲举目张。我们要紧紧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构建起支撑*县未来发展的“四梁八柱”。(一)要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引擎,塑造发展新优势。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要全力打造区域性创新高地,加快*科创走廊建设,支持龙头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力争到2026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5%。要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围绕主导产业,实施“卡脖子”技术攻关计划,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要构建全方位的人才引育体系,实施“*英才”计划,拿出真金白银、真心实意,让各类人才在*县有用武之地、无后顾之忧。(二)要以“产业升级”为坚实根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没有强大的产业,高质量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坚持“有中生新”和“无中生有”并举。一方面,要推动传统产业“脱胎换骨”。运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让“老树”发“新枝”。另一方面,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强筋壮骨”。瞄准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生命健康等未来产业,前瞻布局,精准招商,抢占新赛道。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确保到2026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超过48%。(三)要以“项目建设”为关键抓手,积蓄发展新动能。发展是硬道理,项目是硬支撑。必须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要强化精准招商,围绕产业链图谱,开展靶向招商、以商招商、基金招商,力争每年引进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不少于5个。要强化要素保障,把最好的资源、最强的力量向重大项目倾斜,推行“拿地即开工”模式,确保*智能制造产业园、*国际物流港等总投资超过500亿元的在建重点项目早日投产达效。要强化项目谋划,紧盯国家政策导向,谋划储备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的良性循环。(四)要以“环境优化”为重要保障,厚植发展新沃土。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营商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刀刃向内的勇气,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要打造极致高效的政务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一网通办、一窗通办”,力争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2小时以内,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减40%以上。要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让每一位市场主体都能安心经营、放心投资。要打造守信践诺的信用环境,健全政府诚信履约机制,承诺的政策必须兑现,签订的合同必须履行,绝不能“新官不理旧账”。三、全面激发干事创业的“精”与“神”,在担当作为中开创崭新局面宏伟蓝图不可能一蹴而就,高质量发展不会自动到来,必须依靠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奋斗。(一)要提振“闯”的精神。高质量发展是一条前人没有走完的路,充满了未知的风险和挑战。我们不能有“守摊子”思想,不能有“等靠要”心态。要敢于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敢于打破条条框框的限制,敢于探索前所未有的路径。对于看准了的事,就要大胆闯、大胆试。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要用改革的办法去解决。发展中出现的矛盾,要用发展的智慧去化解。全县各级领导干部要争当改革促进派、实干家,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浓厚氛围。(二)要锤炼“创”的本领。新时代新征程,对干部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一些干部存在“本领恐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学习,既要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又要广泛涉猎经济、科技、金融、法律等各方面知识,努力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行家里手。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走出办公室,走进项目现场、田间地头、企业车间,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要向先进地区学习,向优秀企业家学习,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砥砺品格。(三)要拿出“干”的行动。“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推动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最终要落在一个“干”字上。要建立“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时间清单”的工作闭环,把目标任务分解到岗、落实到人,做到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身上有指标。要强化督查考核,建立“红黑榜”制度,对工作推进不力、政策落实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追责问责,让“躺平式”干部无处容身,让“实干型”干部脱颖而出。要坚持结果导向,不看说了多少,只看干了多少;不看过程多热闹,只看结果怎么样,以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向全县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同志们,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解放思想、勇闯新路,为奋力谱写*县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