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小学防登革热、基孔肯雅热主题班会教案(共12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介绍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预防知识 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通过互动游戏加深理解 教学效果如何评估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2025年中小学防登革热、基孔肯雅热主题班会教案(共12篇)范例,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25年中小学防登革热、基孔肯雅热主题班会教案(共12篇)篇1、2025年中小学防登革热、基孔肯雅热主题班会教案一、班会目标1.让学生了解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的基本信息,包括传播途径和主要症状。2.使学生掌握预防这两种疾病的基本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3.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传递给家人和朋友,共同做好预防工作。二、班会准备1.收集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的相关图片、动画视频。2.准备一些小奖品,用于知识竞赛环节。3.制作关于两种疾病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的简单PPTO三、班会过程(一)导入环节(5分钟)教师:“同学们,夏天到了,天气越来越热,蚊子也越来越多了。你们被蚊子咬过吗?被蚊子咬了之后会有什么感觉呀?”(引导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大家可别小看蚊子哦,有些蚊子身上带着可怕的病毒,被它们咬了可能会生病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两种由蚊子传播的疾病一一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二)认识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15分钟)1.介绍疾病的基本信息教师通过PPT展示蚊子的图片,告诉学生:“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都是由蚊子传播的疾病,传播这两种疾病的蚊子主要是伊蚊,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花斑蚊。”2.讲解疾病症状教师:“那得了这两种病会有什么症状呢?我们先来看一个事例。小明暑假去乡下玩,被蚊子咬了之后,没过几天就突然发高烧,体温一下子升到了39度多,还说头痛、骨头疼、肌肉也疼,妈妈赶紧带他去医院,医生检查后说小明得了登革热,是被蚊子传播的。”教师:“登革热就是这样,会让人生高热,还会头痛、肌肉和关节痛。基孔肯雅热也很类似,也会有高热、头痛、关节痛的症状,有时候还会出现皮疹呢。”(展示两种疾病症状的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3.强调传播途径教师:“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两种病都是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的,不会在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染哦。只要我们做好防蚊工作,就能大大减少生病的可能。”(三)学习预防措施(20分钟)1.个人防护教师:“我们先来说说怎么保护好自己,不让蚊子咬到。大家想想,夏天穿什么样的衣服能减少被蚊子咬呢?”(引导学生回答)教师:“对啦,穿长袖的上衣和长裤能把我们的皮肤遮住,蚊子就不容易咬到了。还有,我们要勤洗澡,让自己干干净净的,蚊子就不喜欢咬我们啦。出门的时候,特别是去公园、草丛这些蚊子多的地方,还可以在身上涂一点驱蚊液,蚊子闻到味道就会躲开。”2.环境清理教师:“蚊子喜欢在积水里产卵,所以我们还要把蚊子的'家'给端掉。在家里,我们要经常看看花盆底下有没有积水,有的话要及时倒掉;垃圾桶里的积水也要清理干净。在学校里,教室门口的积水、操场边的小水洼,我们看到了也可以告诉老师,让老师安排人清理。”3.互动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还有哪些预防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的办法。讨论结束后,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补充。(四)知识小竞赛(15分钟)教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知识小竞赛,看看大家刚才学的知识掌握得怎么样。答对的同学可以得到小奖品哦。”竞赛题目: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是由什么传播的?(答案:蚊子)得了登革热可能会有哪些症状?(答案:高热、头痛、肌肉和关节痛等)我们穿什么样的衣服能减少被蚊子咬?(答案:长袖上衣和长裤)蚊子喜欢在哪里产卵?(答案:积水里)出门去蚊子多的地方,我们可以用什么来防蚊?(答案:驱蚊液)(五)总结环节(5分钟)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这两种由蚊子传播的疾病,也学到了很多预防它们的办法。希望大家能把这些知识记在心里,不仅自己要做好预防工作,还要告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让他们也一起行动起来,这样我们才能健健康康地度过夏天。”四、班会延伸让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检查家里的积水情况,并清理干净。下一次班会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清理成果。篇2、关于乡镇基孔肯雅热防控应急预案一、总则(一)目的为切实防范基孔肯雅热在本乡镇的发生与传播,全力保障广大居民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秩序稳定以及经济平稳发展,特精心制定本应急预案。通过构建科学高效的应急响应体系,全面提升本乡镇应对基孔肯雅热疫情的综合能力,确保能够做到对疫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早处置,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对公众健康和社会经济的负面影响。(二)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大力加强宣传教育,切实提升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与能力。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全面落实预防措施,从源头上消除疫情发生与传播的隐患。2.依法防控: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依法依规有序开展疫情监测、报告、调查、控制以及医疗救治等各项工作,确保防控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合法合规。3.科学防控:紧密依据基孔肯雅热的流行病学特征和防控工作规律,科学合理地选用有效的防控技术与方法,显著增强防控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4.分级负责:根据疫情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实行分级管理、分级响应的工作模式。明确各部门和单位在防控工作中的职责分工,将防控责任层层压实,确保落实到位。5.联防联控:全力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广泛参与的联防联控工作格局。强化部门之间、乡镇之间以及城乡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协作配合,凝聚强大的防控合力。(三)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基孔肯雅热诊断标准》《基孔肯雅热防控方案》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紧密结合本乡镇的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四)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乡镇行政区域内基孔肯雅热疫情的预防、监测、报告、控制以及医疗救治等应急处置工作。(五)疫情分级根据基孔肯雅热疫情的性质、危害程度以及涉及范围,将疫情划分为四级:1.一般疫情(IV级):本乡镇内出现1例及以上本地感染的确诊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但尚未发生传播扩散。2.较大疫情(小级):本乡镇内出现聚集性病例,即在14天内,于小范围(如一个村、一个社区、一个单位等)发现2例及以上本地感染的确诊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且存在因密切接触导致人际传播的可能性。3.重大疫情(口级):本乡镇内疫情持续传播扩散,出现多起聚集性病例,并且疫情呈现向周边乡镇蔓延的趋势。4.特别重大疫情(I级):本乡镇内疫情广泛传播,对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严重影响,或者出现疫情跨省(区、市)传播的情况。二、组织管理(一)应急指挥中心成立以乡镇长为组长,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卫生院、派出所、学校、农业服务中心、财政所、民政办、宣传办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基孔肯雅热防控应急指挥中心。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挥本乡镇的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协调解决防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应急指挥中心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卫生院,负责应急指挥中心的日常工作。(二)部门职责分工1.卫生院:承担疫情监测、报告、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处置、医疗救治、实验室检测、消毒杀虫、健康教育等核心工作。组织开展医务人员业务培训,显著提升诊疗水平和防控能力。指导学校、托幼机构、企事业单位等做好防控工作,协助政府做好疫情防控的综合协调工作。2.派出所:协助卫生院开展疫情处置工作,依法严格落实强制隔离等相关措施。全力维护疫情防控期间的社会治安秩序,为防控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坚实保障。配合相关部门做好交通管制和人员疏导工作。3.学校:负责组织开展学校、托幼机构的疫情防控工作,认真落实晨午检、因病缺课登记追踪、通风消毒、健康教育等各项防控措施。加强与卫生院的沟通协作,及时准确报告疫情相关信息,积极配合做好疫情处置工作。4.农业服务中心:指导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和农户做好农业生产场所的防蚊灭蚊工作,最大程度减少蚊虫孳生地。协助开展农村环境整治行动,切实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加强对牲畜、家禽等动物的疫情监测,有效防止动物疫情与基孔肯雅热疫情相互影响。5.财政所:负责安排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所需的经费,确保疫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处置、医疗救治、物资储备、宣传教育等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加强对防控经费使用的监督管理,保证专款专用。6.民政办:对因疫情导致生活困难的群众给予及时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协助做好死亡病例的善后处理工作。7.宣传办:组织开展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大力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及时发布疫情防控工作动态和健康提示,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加强舆情监测和引导,维护社会稳定。(三)应急处置专业队伍由卫生院抽调业务骨干组建基孔肯雅热应急处置专业队伍,涵盖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处置、医疗救治、实验室检测、消毒杀虫等专业人员。负责疫情的现场调查、处置以及医疗救治等工作,定期组织开展培训和演练,持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三、监测与预警(一)监测内容1.病例监测:卫生院及村卫生室要严格落实门诊日志和传染病报告制度,对出现发热、皮疹及关节疼痛等疑似基孔肯雅热症状的患者进行详细登记和深入排查。在蚊媒活跃季节,重点加强对登革热样病例(体温超过38℃,伴皮疹或关节疼痛,无咳嗽、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者)的监测,按要求采集血样送上级疾控机构进行基孔肯雅热病毒核酸检测。2.媒介伊蚊监测:按照上级要求,定期开展本乡镇内媒介伊蚊的种类、季节消长、抗药性及孳生地等监测工作。将居民区、学校、医院、建筑工地、公园、绿地等场所作为重点监测区域,密切关注伊蚊孳生地和蚊媒密度情况。在疫情发生时,增加监测频次,及时掌握蚊媒密度变化动态。3.输入性病例监测:加强与交通、公安等部门的信息沟通,及时获取有基孔肯雅热流行国家或地区旅居史的返乡人员信息。对有相关症状的返乡人员,迅速进行筛查和追踪管理。(二)监测方法1.医疗机构监测:卫生院及村卫生室通过门诊日志、住院病历等途径收集病例信息,一旦发现疑似病例,立即进行报告。同时,按照规定要求采集血样进行检测。2.媒介伊蚊监测:采用布雷图指数(BI)、房屋指数(HI)、容器指数(CI)等科学方法监测伊蚊孳生地密度,运用诱蚊诱卵器法、人诱停落法等手段监测成蚊密度。3.输入性病例监测:通过在交通枢纽实施体温监测、健康申报、信息登记等措施,对入境人员进行严密监测。对有可疑症状的人员,及时进行排查和采样检测。(三)疫情报告1.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卫生院及村卫生室为责任报告单位,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为责任报告人。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一旦发现基孔肯雅热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应迅速向当地卫生院报告。2.报告时限和程序: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发现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后,应于24小时内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应于24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等)向当地卫生院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卫生院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核实,并及时向上级疾控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3.报告内容:报告内容涵盖病例的基本信息、临床症状、诊断情况、流行病学史等。在疫情处置过程中,还应及时报告疫情进展情况、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等。(四)预警根据监测结果,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启动预警机制:1.本乡镇内出现1例及以上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2.本乡镇内媒介伊蚊密度持续攀升,布雷图指数超过20,或者出现伊蚊对常用杀虫剂抗药性显著增强的情况。3.周边乡镇出现基孔肯雅热疫情,且有向本乡镇扩散的明显趋势。预警发布后,应急指挥中心应迅速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及时采取防控措施,全力防止疫情的发生和传播。四、应急响应(一)应急响应原则基孔肯雅热疫情应急响应秉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依据疫情的级别,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在疫情处置过程中,应根据疫情发展态势和防控工作实际需要,适时、灵活调整应急响应级别。(二)应急响应措施1.一般疫情(IV级)应急响应卫生院迅速组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全力追踪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精准确定密切接触者,并对密切接触者实施医学观察。对病例进行隔离治疗,严格落实防蚊措施,坚决防止疫情扩散。组织开展疫点及周边区域的蚊媒消杀工作,全面清除蚊虫孳生地,有效降低蚊媒密度。加强疫情监测力度,实时掌握疫情动态变化。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显著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2.较大疫情(m级)应急响应在一般疫情应急响应措施的基础上,应急指挥中心组织召开疫情防控工作会议,深入研

1 / 7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gongwenbao.net 公文包.

备案号:赣ICP备18015867号-9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