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将加强健康监测,开展环境整治,储备防疫物资,提高师生防护意识,如何有效防控基孔肯雅热?下面是网友整理编辑的2025年幼儿园基孔肯雅热防控应急预案范文相关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喜欢就下载支持!
2025年幼儿园基孔肯雅热防控应急预案一、总则(一)编制目的为全力守护幼儿园师幼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效遏制基孔肯雅热在园内的传播扩散,保障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平稳有序开展,特制定本预案。(二)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幼儿园工作规程》以及地方卫生健康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基孔肯雅热防控的具体要求,结合本园实际情况编制而成。(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幼儿园全体在园幼儿、教职工,以及所有进入幼儿园区域的外来访客,包括家长、实习人员、维修人员等。(四)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常抓不懈:将防控工作融入日常管理,通过常态化的预防措施,降低疫情发生风险。2,统一指挥,分工协作:建立健全防控工作机制,明确各岗位职责,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3.快速反应,高效处置:一旦出现疫情相关情况,能够迅速启动应急响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置。二、应急组织架构及职责(一)防控领导小组组长:园长副组长:教学园长、后勤园长成员:各班级主班教师、保健医生、后勤主管、安全主任职责:全面领导幼儿园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制定防控策略和工作方案;定期召开防控工作会议,分析研判疫情形势;协调解决防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督促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二)各专项小组职责1.健康监测小组(保健医生任组长)负责每日对入园幼儿和教职工进行健康监测,详细记录监测数据。建立健全健康档案,对有发热、皮疹等症状的人员进行初步排查和登记。与当地卫生院保持密切联系,及时获取疫情防控相关信息和技术支持。2.环境防控小组(后勤主管任组长)负责幼儿园内环境的清洁、消毒和蚊虫防控工作,定期对园区进行全面消杀。对园内的积水区域进行重点清理,防止蚊虫滋生。保障消毒用品、防蚊设备等物资的充足供应和规范使用。3.宣传引导小组(教学园长任组长)通过幼儿园宣传栏、微信公众号、家长群等渠道,向师幼和家长宣传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组织开展防控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幼儿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及时回应家长的疑问和关切,做好情绪疏导工作。4.教学保障小组(教研组长任组长)制定疫情期间的教学调整方案,确保在特殊情况下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组织教师开发适合幼儿的线上教学资源,保障幼儿的学习进度。做好复课后的教学衔接工作,帮助幼儿尽快适应校园学习生活。5.应急处置小组(安全主任任组长)负责制定应急处置流程,在发现疑似病例时,按照流程及时进行处置。管理隔离观察室,确保隔离设施和物资的完善。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做好疫情调查、追踪等工作。三、预防措施(一)环境管理1.每日对幼儿园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卫生间等场所进行清洁打扫,保持环境整洁。每周进行一次全面消毒,消毒过程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2.定期检查园内是否有积水,及时清理花盆托盘、排水沟等易积水区域,从源头上减少蚊虫滋生。3.在园区内合理布置防蚊设施,如灭蚊灯、防蚊网等,并定期检查其使用效果,及时更换损坏的设备。(二)健康管理1.实行入园健康检查制度,幼儿和教职工入园时需测量体温,发现体温异常者不得入园,并及时通知家长或安排就医。2.教师密切关注幼儿在园期间的身体状况,如发现幼儿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症状,立即通知保健医生进行处理。3.教职工如出现身体不适,应及时报告并就医,待身体恢复健康后凭医院证明方可返岗。(三)宣传教育1.利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向幼儿传授基孔肯雅热的防控知识,如勤洗手、不被蚊虫叮咬等。通过儿歌、故事、游戏等形式,加深幼儿的理解和记忆。2.定期向家长发放防控宣传资料,召开线上或线下家长会,讲解防控要点和注意事项,引导家长配合幼儿园做好防控工作。3.组织教职工参加防控知识培训,提高其对基孔肯雅热的认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四)物资储备建立防控物资储备库,储备足够数量的口罩、体温计、消毒液、洗手液、防蚊用品等物资,并定期进行检查和补充,确保物资的质量和有效性。四、应急响应(一)预警响应当收到周边地区出现基孔肯雅热病例的通知,或园内发现疑似病例时,立即启动预警响应。及时向全体师幼和家长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大家做好自我防护。(二)病例处置1.发现疑似病例后,立即将其带至隔离观察室进行隔离,并通知家长带幼儿前往医院就诊。同时,向当地疾控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2.对疑似病例停留过的场所和接触过的物品进行彻底消毒,对其密切接触者进行健康监测和隔离观察。3.配合疾控部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提供相关信息和资料。(三)停课与复课1.如园内出现确诊病例,根据疾控部门的建议,及时采取停课措施,并向家长做好解释说明工作。2.停课期间,通过线上教学的方式保障幼儿的学习。定期与家长沟通幼儿的学习和健康情况。3.当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经疾控部门评估同意后,方可安排复课。复课后,加强健康监测和环境消毒工作。五、善后工作(一)健康随访对患病痊愈返园的幼儿和教职工进行健康随访,了解其身体恢复情况,确保其身体健康。(二)总结评估疫情处置结束后,及时对防控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完善应急预案。(三)心理疏导对在疫情期间受到影响的幼儿、教职工和家长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缓解紧张、焦虑等情绪,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六、保障措施(一)物资保障设立专门的防控物资储备点,根据幼儿园的规模和人员数量,储备充足的防控物资,如口罩、消毒液、体温计、防蚊用品等,并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和发放。(二)经费保障幼儿园设立防控专项经费,保障防控物资采购、环境消杀、宣传教育等工作的资金需求。(三)培训保障定期组织教职工参加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其防控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邀请专业人员进行现场指导,确保培训效果。七、附则(一)预案更新本预案将根据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法规的变化以及疫情防控工作的实际情况,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二)预案实施本预案自发布之B起正式实施。(三)解释权本预案由幼儿园防控领导小组负责解释。2025年学校防登革热、基孔肯雅热方案一、总体目标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均通过伊蚊叮咬传播,具有起病急、传播快的特点,一旦在校园暴发,将严重威胁师生身心健康,干扰正常教学秩序。为全面落实传染病防控责任,构建校园健康屏障,依据国家最新防控规范,结合校园人群密集、环境复杂的特点,本方案聚焦“源头阻断、精)隹防控、快速响应”三大核心,力争实现校园内两病零暴发、零扩散,保障教育教学活动有序开展。二、防控原则1.源头管控:以消除蚊虫孳生地为核心,将防控工作前置到环境治理环节,从根本上切断传播链条。2.分级防控:根据季节变化、疫情风险等级实施差异化防控措施,低年级侧重生活习惯培养,高年级强化自主防控能力。3.全员参与:建立“校长负责、教师主导、学生参与、家长协同”的防控网络,形成全方位防控格局。4.科技赋能:引入蚊虫密度智能监测设备,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疫情预警的精准度和时效性。三、组织架构及运行机制1.防控指挥部:由校长任总指挥,下设医疗顾问组(邀请属地疾控中心专家)、执行组(副校长牵头)。指挥部实行“双周例会+应急会商”制度,医疗顾问组提供专业技术支撑,执行组负责方案落地。2.专项工作组健康监测组:校医牵头,各年级组长配合,建立“晨午检一因病缺勤追踪一症状复核”闭环机制,低年级采用“教师观察+家长报备”模式,高年级实行“自主申报+班委监督”制度。环境治理组:后勤主任带队,划分“班级责任区+公共示范区”,实施“网格化”管理,每周三开展“清洁日”活动,重点清理绿化带落叶堆、空调外机托盘等隐蔽积水点。宣传培训组:德育处联合生物教研组,开发“防控知识微课”,分学段编写《健康手册》,针对教职工开展“病例识别”“应急处置”专项培训。物资保障组:建立“防控物资储备库”,实行“动态盘点+智能预警”管理,储备包括长效杀虫剂、防蚊贴、应急隔离帐篷等23类物资,确保满足30天应急需求。四、风险分级与应对策略1.低风险期(1-3月、11-12月):开展环境基线调查,建立“蚊虫孳生地台账”,重点整治实验室废水排放口、雨水收集池等区域,组织寒假前“越冬蚊消杀专项行动”。2.中风险期(4-6月、9-10月):启动布雷图指数每周监测,在操场、食堂周边设置诱蚊灯,发现指数5时,增加消杀频次至每周2次,体育课调整为室内活动。3.高风险期(7一8月):实行“日监测、周通报”制度,在宿舍区安装蚊虫密度监测终端,对接属地疾控数据平台,组织暑期留校师生开展“防蚊技能大赛”。五、关键防控措施1.环境改造工程对校园景观池加装循环过滤系统,每周投放生物灭蚊幼剂;将裸露土地改造为硬化地面,绿化带铺设防蚊网。教学楼排水沟改造为“U型槽+防蚊闸”结构,实验室设置专用废液收集桶,杜绝随意倾倒现象。2.健康教育体系小学段:通过“防蚊儿歌”“绘本阅读”培养“勤洗澡、穿长袖”习惯;中学段:开展“蚊虫孳生实验观察”“疫情模拟推演”等探究性学习。家长端:每月推送“家庭防蚊指南”,每学期组织“家校联合清洁日”,重点检查阳台花盆托盘、废旧轮胎等家庭积水点。3.科学消杀方案采用“空间喷雾+滞留喷洒”组合方式,教室、宿舍等区域选用低毒菊酯类药物,每周五放学后消杀;垃圾中转站等重点区域使用热烟雾机处理,每月1次。学生活动密集区设置“防蚊驿站”,提供驱蚊水、应急药品,配备便携式紫外线灭蚊灯。六、监测预警体系1.症状监测:开发“健康打卡”小程序,师生每日上报体温及不适症状,系统自动识别“发热+皮疹”“关节痛+头痛”等疑似组合症状,触发校医复核流程。2.蚊媒监测:在校园设置6个监测点,采用“布雷图指数+诱蚊灯计数”双重指标,指数10时启动橙色预警,采取错峰放学、户外课程暂停等措施。3.信息报送:建立“30分钟快报”机制,校医确认疑似病例后,立即向属地疾控和教育局报告,同步启动“同班/同宿舍”人员健康追踪。七、应急处置流程1.病例确认:发现疑似病例后,立即启动“三室联动”(隔离观察室、校医室、应急指挥室),由医疗顾问组初步判定,联系负压救护车转运至定点医院,同时封存患者物品并消杀。2.疫点管控:划定“核心区(病例活动轨迹)一缓冲区(周边50米)一监控区(全校园)”,核心区暂停使用并专业消杀,缓冲区实施“3天3次”强化消杀,监控区增加巡查频次。3.教学调整:单个班级出现病例时,采取“线上同步教学”;同一年级出现2例及以上时,启动“错峰到校”模式;全校累计5例以上,报请上级批)隹后实施“全面停课”,开展线上教学。八、保障机制1.经费保障:按年度公用经费的8%设立防控专项资金,其中30%用于环境改造,50%用于物资储备,20%作为应急处置备用金。2.考核评价:将防控工作纳入“文明班级”“优秀教职工”评选指标,实行“一票否决”制,对发现隐患并及时处置的给予专项奖励。3.家校协同:建立“家长志愿者防控队”,参与校园环境督查;开发“家庭防蚊自查表”,每周由学生带回反馈,形成“校园一家庭”防控闭环。九、附则本方案自2025年1月1日起实施,由学校防控指挥部负责解释,每年根据疫情形势和实施效果进行修订,修订稿须经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基孔肯雅热应急演练预案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头痛、关节痛、皮疹等,严重时可导致神经系统并发症。为提升医疗机构在面对基孔肯雅热等虫媒传染病时的应急处置能力,多地已开展相关演练,以确保在突发疫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防控。一、演练背景与目的基孔肯雅热的防控需要多部门协作,包括医疗机构、疾控中心、海关、学校、涉外酒店等重点场所。演练的主要目的是检验医疗机构在接诊发热患者时的预检分诊、流行病学调查、病例报告、隔离转运、终末消毒等环节的执行能力,确保在疫情暴发时能够迅速响应并有效控制传播。二、演练内容与流程1.预检分诊与发热门诊设置医疗机构应设立独立的发热门诊,配备预检分诊人员,对所有就诊患者进行体温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和健康码查验。例如,在莲都、青田联合开展的应急拉练中,模拟了发热患者进入发热门诊大厅后,预检分诊医务人员为其进行手部消毒、口罩佩戴检查、行程码和健康码扫描、腋温测量等操作。2.流行病学调查与病例报告一旦发现可疑病例,应立即启动流行病学调查,并按照规定进行病例报告。在上海市的演练中,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