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言围绕工作成效、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展开,强调了加强沟通与合作的重要性。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分享的“评估代表在XX管理区XX局专题评估座谈会上的发言”相关内容,供您学习参考!
评估代表在XX管理区XX局专题评估座谈会上的发言尊敬的XX主任、XX政委,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能够作为评估代表,参加今天这场意义深远的学习教育评估座谈会。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参与评估的群众,对XX管理区公安局给予我们这次宝贵的交流机会表示衷心的感谢。刚才,王XX政委全面系统地通报了全局学习教育的开展情况,内容详实,重点突出,让我对贵单位前一阶段的工作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接到邀请后,我内心既感到荣幸,也感到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作为一名长期生活、工作在这片土地上的普通市民,公安队伍的形象、作风和效能,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安宁、幸福感受息息相关。因此,我没有将这次发言看作一项任务,而是看作一次与我们“平安守护者”坦诚交流、共话发展的珍贵契机。下面,我主要结合自己这段时间以来的观察和感受,从个人视角谈三点不成熟的看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一、总体评价首先,我想用两个词来概括我对这次学习教育的总体评价,那就是“真实”与“深刻”。“真实”,体现在变化的“可感可知”。作风建设不像修路建桥,成果看得见、摸得着。它是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气质转变。但这段时间以来,我相信在座的很多代表和我一样,都或多或少地感受到了这种真实的变化。无论是走进服务窗口时,民警同志们更加耐心温和的解答;还是在处理邻里纠纷时,他们更加注重情理法的融合;亦或是在街头巷尾,看到巡逻警车和警灯时,内心油然而生的那份踏实感。这些细微之处的变化,共同汇聚成了一种可感知的、温暖的“警民新生态”。这种变化不是悬在空中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发生在我们身边、浸润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积极转变。“深刻”,体现在行动的“由表及里”。从这次座谈会的组织形式本身,就能看出学习教育的深刻性。贵单位没有选择关起门来“自我表扬”,而是敞开大门,把评估的“话筒”和“评判权”交给我们群众,坦诚地听取意见、检视不足。这种直面问题的勇气和接受监督的诚意,本身就是作风建设最有力的证明。它说明,这次学习教育并非停留在文件上、会议里的浅层功夫,而是真正触及到了思想深处,旨在通过“开门纳谏”的方式,建立起警民之间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推动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二、个人感受作为一名普通的群众代表,我无法用专业的术语去解构学习教育的理论框架,但我愿意分享我所感受到的三个“度”的变化,这些变化或许更能生动地诠释学习教育带来的成效。第一个是“温度”的变化,执法为民的情怀更暖了。过去,坦白说,我们一些群众对执法者或多或少会有一种“敬而远之”的心理。但现在,这种感觉正在悄然改变。我有一个小小的观察,前段时间在一个路口,我看到一位民警在处理一起轻微的交通刮擦。他没有简单地判定责任、开具罚单,而是先安抚双方激动的情绪,然后像一位邻家大哥一样,蹲下来,耐心细致地给两位年轻人讲解交通规则,分析各自的疏忽,最终促使双方握手言和。整个过程,没有冰冷的“法条”,却充满了关怀的“温度”。我想,这就是学习教育带来的最可贵的成果之一——它让执法者在严格履行职责的同时,葆有了一颗服务群众的同理心和同情心,让法治的阳光不仅有力度,更有温度。第二个是“距离”的变化,警民之间的联系更近了。我注意到,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们公安干警“走出去”的频率明显高了。无论是在社区开展的防范电信诈骗宣传,还是深入牧区开展的“冬季行动”,严厉打击盗窃牲畜等犯罪行为,都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公安队伍不再是仅仅坐在办公室里等待报案的“反应者”,而是主动融入社会、服务群众、防患于未然的“守护者”。例如,一些派出所创新调解方法,实现了极高的矛盾调解率和群众满意度。这种“警力跟着民意走、服务围着需求转”的转变,极大地拉近了警民之间的心理距离。我们感觉公安干警就像是身边的“安全顾问”,遇到问题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向他们求助,这种信任感是任何数据都无法衡量的。第三个是“安全感”的变化,社会治安的根基更牢了。学习教育的根本目的,最终还是要体现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上。一支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素质优良的公安队伍,是社会安全感最坚实的基石。虽然我没有全局犯罪率下降的具体数据,但从身边人的反馈来看,大家普遍感觉社会治安环境更好了。特别是针对盗窃、诈骗等直接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公安机关的打击力度和破案效率都有了显著提升。这种“安全感”的提升,源于对公安机关战斗力的信任。我们相信,一支不断加强自我学习、自我净化、自我提高的队伍,必将能更有力地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职责使命,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XX、法治XX提供坚强保障。三、几点建议今天的会议主题是评估,评估的目的不仅在于总结成绩,更在于发现不足、促进提升。借此机会,我也斗胆结合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提出几点可能还不够成熟的建议,供各位领导参考。第一,建议探索学习成果从“集中输出”向“常态固化”的转化机制。任何集中学习教育活动都有一个周期,如何防止随着活动的结束而出现思想松懈、作风回潮的现象,是我们需要共同思考的课题。我建议,能否将这次学习教育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制度化的形式固定下来。例如,是否可以构建一个更加科学的、结合了知识掌握、技能运用和群众评价的常态化评估体系将作风建设的要求融入到日常考核、职务晋升等方方面面,使优良作风从“一时之需”内化为每位民警的“终身习惯”,真正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被动遵守”到“主动践行”的深度转变。第二,建议深化学习内容与实战需求的“精准滴灌”。学习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学以致用。我了解到,现代警务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挑战,对民警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未来的学习培训中,是否可以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减少一些“大水漫灌”式的通用课程,增加更多“精准滴灌”式的实战演练?可以邀请更多经验丰富的一线民警走上讲台,用他们的亲身案例和实战经验来反哺教学;也可以设置更多复杂的模拟警情,让民警在高度仿真的环境中锤炼应急处突和群众工作的能力。通过这种方式,确保学习的每一分投入,都能精准转化为提升实战能力的“战斗力增量”。第三,建议拓展群众评估反馈从“定期召开”向“即时互动”的延伸渠道。像今天这样的座谈会形式非常好,能让我们系统地、深入地进行交流。但它的频次毕竟有限。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是否可以探索建立一些更便捷、更多元、更即时的警民互动渠道?比如,在办事窗口、警车车身、社区警务室等处设置一个简单的二维码,群众扫码后可以对当次的服务或工作进行匿名评价和建议。这样既能让群众的“吐槽”和“点赞”有一个最直接的出口,也能帮助公安机关第一时间收集民意、发现问题、改进工作,形成一个“即时反馈、快速响应、持续改进”的良性闭环,让“时刻接受群众监督”真正落到实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我的发言即将结束。作为一名群众,我们对公安队伍最大的期盼,就是拥有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和一支可亲可敬的守护力量。这次学习教育,让我们看到了XX管理区公安局刀刃向内、自我革新的决心和行动,也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言及此处,皆为心声。说得不对或者不全面的地方,恳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