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新旧动能转换调研显示,传统模式面临挑战,科技创新成为推动转型关键,绿色可持续发展渐成趋势。下面网友分享多篇相关内容供您参考学习,希望有您喜欢的。
1/12关于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的调研报告关于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的调研报告区农业局一、〔…〕区现代农业发展基本现状20xx年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其中:农业产值亿元,增长%;林业产值亿元,增长183%;牧业产值亿元,增长%;渔业产值亿元,增长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亿元,增长4%。1.基础设施与装备条件明显改善。一是林水会战情况。开展林水会战以来,〔…〕区围绕通道连绿、镇村兴绿、水系扩绿、荒山披绿、退耕还绿五大工程,突出日照水库环库林带,高速公路、省道、区镇主干道绿化,后村河、三庄河等五河绿化,西湖国家湿地公园、省林科院创新园等林业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全区共完成造林万亩,绿化道路公里,建设河流林带31公里,完成日照水库环库林带土地流转4万余亩;以水系生态治理工程、移民后扶项目、饮水安全及水网工程、农田灌溉工程、高标准农田工程等为重点,累计完成投资亿元,开工建设各类水利工程475处,水利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在环马陵水库周边5个村庄投资1000万元,实施了美丽移民村项目,改善了村貌,美化了环境。二是基本农田建设情况。自20xx年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以来,区委、区政府政府制定并印发了《〔…〕区永久基本农田工作方案》(东政办字〔20xx〕14号),成立领导小组,多次举办专题培训班。截止目前,划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区耕地总面积为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万亩,完成市政府下达我区的的保护任务。三是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自20xx年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以来,〔…〕区累计争取市级以上财政资金4000余万元,在三庄、陈疃、后村、南湖等西部乡镇建设高标准农田万亩。四是高产示范方建设情况。〔…〕区主要建设了后村镇、涛雒镇两个万亩示范方,两个示范片现种植作物为小麦。目前小麦正处于扬花期,长势良好。同时,以实施粮油高产创建项目为平台,通过集约项目、集中力量、集成技术、典型示范、主攻单产、改善品质、提高效益等一系列措施,在三庄镇建设花生万亩片,在南湖镇建设玉米万亩片,在后村建设小麦万亩片。五是农业机械装备情况。目前,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万千瓦。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小麦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1%,花生种植与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70%和55%,秸秆综合还田率达到90%。拖拉机拥有量达到万台,茶叶加工机械3000台,配套机具万台套。2.特色优势产业集群逐步形成。一是茶叶发展情况。截止20xx年底,全区茶园面积万亩,茶叶产量6300吨,产值亿元。全区现有茶叶企业195家、茶叶合作社157家。其中,省级林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各1家,3/12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示范合作社)18家,市级清洁化生产示范企业4家,拥有SC(或QS)认证企业31家。瑜山茶场争创为国家级(农业部)标准化示范基地,盛世共青、马陵春等5家企业被评为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另有市级生态高效示范茶园9处。我区被评为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中国茶业十大转型升级示范县、国家有机绿茶标准化栽培示范区、全国特色农业(绿茶)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和省级农业(茶叶)科技示范园区。全区茶产品已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枚,山东著名商标5枚,山东名牌产品1个,三品认证产品21个。其中,由我区申报注册的日照绿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品牌价值达亿元,跻身全国茶叶区域品牌50强。二是林果等产业布局合理。近年来,〔…〕区以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以绿色、生态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实施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工程,初步形成了日照街道和香河街道休闲农业、河山和三庄果品、后村绿茶、西湖食用菌、南湖苗木、陈疃蓝莓、涛雒大米等八大特色产业布局。目前,全区共有特色农业产业面积万亩,其中茶叶万亩,水果7万余亩、干果4万余亩、设施蔬菜6000余亩,食用菌6000亩,其他约2万亩。三是农产品品牌化情况。〔…〕区现有68个种植业农产品通过三品一标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面积达到20万亩。陈疃镇蓝莓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西湖镇食用菌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后村镇茶叶被评为山东省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全区有12处农业生产基地被评为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目前拥有日照绿茶、日照蓝莓、日照黑木耳等7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个中国名牌产品,2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山东省名牌产品,2个山东省名牌农产品,5个山东省著名商标。西湖镇获得了山东省黑木耳第一镇的称号。日照海通丝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三维牌白长丝获得中国名牌产品。日照绿茶、涛雒大米石梁芹菜认定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日照蓝莓、日照黑木耳、日照核桃、日照蚕茧、日照金银花、日照烤烟、被成功注册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美佳集团获得山东省知名企业品牌。3.农业标准化生产情况。一是修订完善了绿茶、蔬菜、蓝莓、果树、粮油等6大类27个品种的《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形成了覆盖全区主要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实现了主要农产品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标准化生产。二是标准化基地建设。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生产经营合作社、农业生产各类示范基地、园区、家庭农场打造、提升自有生产基地,倡导和推广企业(合作社)+基地+标准化规程+农户的农业标准化发展路子,不断提升农产品生产、加工、储存、保质保鲜技术水平,提高农产品质量上档升级。截至20xx年底,全区农业标准化基地达到121处,其中省级农业5/12标准化基地12处。4.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一是现代种业发展小有成就。山东天和种业有限公司于20xx年成立,注册资本3020万元,是目前日照市唯一一家具有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资格的企业。公司20xx年投资140万元买断了水稻品种临稻19号、临旱1号和玉米品种泰玉2号和泰玉14号的经营权。同时,获得了京科糯玉米、豇豆、萝卜、大白菜、芹菜、谷子的生产经营权。2008年日花一号、20xx年育成雒花86品种,花生新品种,已经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全省推广;乐丰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于20xx年获得省农业厅颁发的食用菌母种原种生产经营许可证。二是科技成果转化。近年来,先后组织实施省、市农业科技攻关计划30余项,引进小麦、玉米和花生等新品种36个,筛选适宜我区主推品种12个,主导品种到位率达100%,各种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组装配套和熟化小麦精播半精播、玉米一增四改、蔬菜大棚温湿度调控等先进生产技术成果20余项,集中力量推广了了优质粮食安全生产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一批关键技术,进一步增强了我区农业科技实力。三是培育发展农村电商。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我区农村电商得到长足发展。到20xx年底,全区农村电商1000余家,从业人员3000余人,有力的促进了农产品销售。四是认真抓好农民培训。近年来,通过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举办了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矮砧苹果等培训班,到20xx年底共培训农民万人次,辐射带动20万余农户,被授予省级农民培训先进区。同时,结合上级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培育科技示范户1300户,组织开展创业培训学员300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800人,为我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持。五是大力推广绿色控害技术。积极推广太阳能杀虫灯、粘虫板、释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等生物防治病虫害新技术和低毒低残留绿色控害技术,严禁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和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减少农药残留,提高农产品质量。自20xx年全区实施生态农业与农村新能源示范县项目以来,全区各类农业项目累计安装太阳能杀虫灯1200余盏,每盏杀虫灯杀虫面积约20-30亩。自20xx年实施小麦一喷三防项目以来,全区累计采购150余吨的吡蚜酮、芸苔素内酯等高效农药和叶面肥,累计防治小麦病虫害300万亩次。农药使用量大大减少,有效的降低了农药残留,确保了农业生产环境安全。5.一二三产业发展趋向融合一是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情况。依托优势产业,大力培育发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促进了全区农业转型升级。到20xx年年底,农业龙头企业已达到137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7家、市级4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61家,合作社发展覆盖区内蔬菜、食用菌、畜牧、果品等是10余个主导和特色产业。7/12家庭农场已达86家。二是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经济效益。目前,全区粮油加工16家,水产品加工30家,茶叶加工企业195家。20xx年全区实现农副产品加工值42亿元。三是休闲旅游农业发展情况。近年来,〔…〕区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在东北部海岸线建立起了渔家乐民俗村,西部建立了农业观光园、农业生态种植体验园等休闲示范基地和农业旅游点100多个。20xx年,全区从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农民达5万余人,接待参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游客500万人次,实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总收入亿元。全区已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2个,AAA级景区6个,省级森林公园2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省级精品采摘园11个,省级农业、畜牧、渔业旅游示范点各1个,省级旅游强乡镇3个。全区共发展特色旅游村22个,星级农家乐674家,其中荣获好客山东农家乐4星级24户、3星级300户、2星级350户。四是农业园区建设情况。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区300亩以上的农业产业示范园区26个,有休闲观光型、生态旅游观光型、特色农产品生产型等类型,园区涉及的产业有水果(蓝莓、樱桃、黄桃、苹果、葡萄)、茶叶、核桃、特色苗木、园艺苗木、粮食、蔬菜、水果、畜牧、花卉、荷花及休闲、观光等产业,资产在250万元到8000万元之间。五是绿色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情况。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通过取土化验、试验示范、技术培训等措施,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引导农民树立科学的施肥观念,改变施肥方式,通过增施有机肥、施用配方肥、沼肥等,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了化肥的使用量和流失量,每亩减少化肥使用量10-15公斤,从而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已连续实施9年,在全区累计推广配方肥4000余吨,化验分析土样9200个,发放作物施肥建议卡40余万份,免费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指导农民配方施肥技术面积每年达20万亩以上;水肥一体化技术。我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干旱少雨,尤其是近几年来,降雨量和地下蓄水量明显减少。通过在河山镇浩林蓝莓专业合作社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项目,核心示范区平均节肥30%、节水40%,通过以点带面,截至目前全区推广使用该项技术1000余亩。推广沼气生产技术。大力推广户用沼气、大型沼气工程,有效解决养殖粪便污染、农村生产生活用能、农作物有机用肥等问题。截至目前,在全区累计建设户用沼气3000余户、联户沼气30个、大型沼气工程3个。6.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区先后创建为省级、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20xx年,全区共实现出口总值亿美元,占全市总量的%;农产品出口额达到亿美元,占全区出口总额的%,其中水产品、花生及制品分别出口亿美元和亿美元。二、日照现代农业发展优势及制约因素分析(一)比较优势:〔…〕区位于鲁东南沿海,东濒黄海,9/12北与本市五莲县,西与本市莒县,南与本市岚山区接壤,是日照市驻地区。现辖4个街道(日照街道、香河街道、石臼街道、秦楼街道),7个镇(三庄镇、陈疃镇、西湖镇、后村镇、南湖镇、河山镇、涛雒镇),612个村(居),总面积1536平方公里,陆域面积103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万亩,海岸线57公里。总人口万人,其中乡村人口万人,城镇人口万人。农业资源特色鲜明,是山东省果品、茶叶、水产、桑蚕、粮食、花生等重要产地,全区地形、地貌复杂,土壤分布以棕壤、潮土为主。〔…〕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降水毫米。境内交通便捷,铁路、高速、海运、航空发达。(二)制约因素:1.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低,产业、产品结构不够优化。我区现有耕地面积35万亩,已流转土地面积8万余亩,占%。一家一户小生产经营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产业、产品结构不合理,适销对路、优质高效产品比重不够高。2.农产品品牌低端,市场竞争力不强。一是农业品牌规模较小,缺乏全国叫得响的品牌,存在着小、散、弱的现象;二是农民和农产品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