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纪念抗战胜利活动,深刻体会到和平来之不易,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传承先辈精神,为国家富强不懈奋斗。公文包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3篇)学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精)”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喜欢。
学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多年前,面对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无数中华儿女挺身而出,以铮铮铁骨筑长城,以血肉之躯护山河,用14年艰苦卓绝的抗争,捍卫了国家的尊严与民族的独立。如今,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需接过英雄们传递的精神火炬,追随英雄们的光辉足迹,走稳奋进之路,在复兴伟业中续写新的英雄史诗。一、接力“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火炬,心系家国、胸怀天下。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无数中华儿女为了国家的存亡,毅然决然投身于抗击侵略者的伟大斗争中:杨靖宇将军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之际,以棉絮草根果腹,战斗至最后一息;狼牙山五壮士为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宁死不屈,纵身跳崖;淞沪会战八百壮士死守四行仓库,孤军奋战震撼敌胆……他们舍生忘死,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抗击侵略者的钢铁长城。这种爱国情怀,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广大党员干部要立足实际,自觉向英烈学习,涵养“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捍卫国家荣誉和民族尊严,在祖国的每一个地方披坚执锐、勇立新功,用自己的拳拳爱国心、浓浓爱国情、殷殷报国志护卫民族复兴的巨轮行稳致远。二、接力“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忠诚火炬,为民奋斗、百折不挠。在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秉持民族大义,高举抗日旗帜,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响应党的号召,义无反顾地投身救亡图存的洪流。“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他们或在前线浴血拼杀,或在后方支援保障,或深入敌后开展斗争,用鲜血和生命生动诠释了对民族解放事业的无限忠诚、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心。这份对民族的忠诚、对人民的赤诚,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密码。“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广大党员干部要永葆“对党忠诚、许党报国”的赤子之心,始终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坚持原则、恪尽职守,无论在哪个岗位,都要做好自己的“主角”。要沉下心来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成为党和人民群众信赖的“好后生”,以“对党忠诚、为民造福”的实际行动,答好时代考卷。三、接力“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的奉献火炬,攻坚克难、砥砺奋进。14年抗战,是一部用鲜血写就的奉献史诗。面对武装到牙齿的日本侵略者,英勇的抗日军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以“小米加步枪”对抗飞机大炮,在广袤的敌后战场、在惨烈的前线阵地,进行了无数次殊死搏斗。从淞沪会战到台儿庄战役,从平型关大捷到百团大战,他们明知前路艰险、牺牲巨大,却依然毫不犹豫地冲向敌军的炮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从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战争废墟,到今日繁荣昌盛、迈向复兴的伟大时代,变的是时代任务,不变的是奉献担当。当前,我们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乡村振兴的硬骨头要啃,科技创新的难关要破,民生改善的实事要办。广大党员干部当以抗战英烈为榜样,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拼劲,用无畏的精神扛起如山责任,以实干的精神将先烈未竟的事业进行到底,在攻坚克难、砥砺奋进中走稳新时代的奋进之路。学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多年前,胶东半岛的崇山峻岭间,隐藏着一座守护抗战火种的“生命方舟”——西海地下医院。在抗战时期,它以“深挖地洞,藏治伤员”的顽强斗争形式,成功救治了近2000名战士,使他们重返抗日战场,诠释了中华儿女在危难之际的坚韧与担当。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当从中汲取奋进力量,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继续书写奋斗华章。一、铸牢忠诚之魂,践行“一心向党”的如磐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党忠诚,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有条件的而是无条件的。”当敌人的铁蹄踏破山河,西海地下医院的医护人员怀着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在阴暗潮湿的地洞中日夜救护伤员;面对敌人突袭扫荡,村干部孙凤祥毅然挺身而出与敌人周旋,用生命架起掩护伤员的最后一道防线,哪怕是在敌人刺刀与子弹的威胁下,也绝不透露地下医院的任何秘密,他们用行动昭示了对党忠诚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危急关头的奋勇向前,是绝境之中的恪守不渝。对新时代党员干部而言,这份忠诚要体现在“知责于心,担责于身”的清醒中,在理论学习中筑牢信仰根基,在政治历练中坚定政治立场,面对风浪立场坚定,面对邪气坚决斗争,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像地下医院医护人员守护伤员那样守护群众利益,将党的政策转化为切实可感的民生成果。二、勇挑千钧重担,彰显“党员先上”的先锋本色。一个党员就是群众中的一面旗帜,“我是党员我先上”已经成为西海地下医院全体党员的行动共识。抢挖地洞,党员毫不犹豫地带头钻进最危险的位置,布满血泡的双手、磨得破损的衣物是他们无私奉献的见证;药品匮乏,党员毅然决然地把救命药优先让给重伤员,而自己只用盐水处理伤口,青年党员宋建国和张振亚还常化装成商人冒着风险到敌占区购买药品。他们用“向我看齐”的担当,让“党员先上”成为烽火中最铿锵的誓言,彰显了共产党人危急关头豁得出、顶得上的先锋本色。广大党员干部当传承这般英雄气概,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主动“亮身份、挑重担”。面对抢险救灾的急难任务,冲锋在前,敢于蹚积水、查隐患;面对改革发展的“硬骨头”,迎难而上,敢闯敢试,破难题、开新局;在日常工作中更要以“先行一步”的自觉,主动接“烫手山芋”,大胆探索未知领域,让“党员先上”成为奋进新时代最鲜明的标识。三、恪守为民之本,续写“枝叶关情”的初心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西海地下医院近两年的艰苦岁月中,涌动着最质朴也最热烈的为民温度。为了掩护身份,地下医院的工作人员与医护人员便住在群众家中,帮助群众看护孩子、抢种抢收,得知群众粮食短缺,他们就把自己的口粮省下来救济贫苦,与百姓结下鱼水深情。他们视伤员如亲人、待群众如家人,以实际行动诠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让拳拳初心在战火中生生不息。今天的党员干部更应延续这份血脉深处的为民情怀,将这份“枝叶关情”融入日常、做在经常,把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来办,以群众的期盼作为标准,以民生的诉求作为镜子,在乡村振兴、社区服务的一线,做群众信赖的贴心人和实干家,以点滴行动汇聚温暖力量,让共产党人的为民初心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学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八十年来,当年那段血火淬炼而成的壮阔史诗,早已深深镌刻进民族记忆,更化作激励一代代中华儿女前行的精神火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青年干部要赓续伟大抗战精神,从中汲取不竭精神动力,以“强国有我”的青春担当,在新时代的壮阔征程中跑好属于我们这代人的接力棒,自信续写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民族复兴新篇章。一、厚植“愿得此身长报国”的爱国情怀,做忠党爱国的担当者。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不到半年侵占了整个东北三省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国家危亡之际,多少共产党员誓为祖国流干最后一滴热血,他们奔赴疆场后战不旋踵,纵死无悔;无数平民百姓亦抱着毁家纾难的决心捐钱捐物,誓与战士们共赴国难。硝云弹雨的场景恍若昨日,我们振奋于那澎湃的赤诚热血,震颤于那厚重的家国责任感,胸中升起无限爱国热忱。生处和平年代,广大青年干部要牢记十四年抗战史,在明晰为什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基础上,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永葆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本色。要将满腔爱国热忱转化为履职尽责的强大动力,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珍惜当下、奋发有为,在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二、赓续“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英雄气概,做攻坚克难的排头兵。硝烟散尽八十载,丰碑永铸民族魂。创建东北抗日联军,“死也要死在东北抗日战场上”的赵尚志;腹中仅剩草根棉絮,在冰天雪地战斗至最后一息的杨靖宇;掩护大部队撤离,弹尽粮绝后纵身跳崖的狼牙山五壮士……抗战十四年来,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为着中华民族的光明未来,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哪怕身陷绝境依旧毫不妥协,宁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用淋漓的鲜血捍卫民族尊严。新时代新征程上,广大青年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要赓续革命先辈们的英雄气概,不论是在科技攻坚、基层治理、招商引资、深化改革等各条战线上,都要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政治勇气,多当几回“热锅蚂蚁”,多捧几次“烫手山芋”,在破解复杂难题、应对风险考验中锤炼过硬作风和攻坚能力,早日成长为堪当时代重任的尖兵闯将。三、感悟“四万万人齐蹈厉”的人民伟力,做一心为民的勤务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自1937年全面抗战以来,纵使装备落后、伤亡惨烈,四万万中国人民却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带来的庞大压力下前所未有地团结在一起,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步步将看似不可战胜的侵略者拖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最终实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成功捍卫了民族独立与尊严。广大青年干部要重温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深刻感悟“人民”二字重逾千钧的分量。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放下架子、迈开步子,将办公桌搬到田间地头、社区院落,与群众聚在一块唠家常、讲政策、解难题,把党的方针政策生动形象讲给群众听,广泛凝聚起人民群众的智慧与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