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十四五”规划调研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滨州市“十四五”规划调研报告涵盖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等多方面内容,为未来五年发展指明方向。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滨州市“十四五”规划调研报告范例,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38滨州市“十四五”规划调研报告滨州市十四五规划调研报告20xx-09-18十三五规划实施成效和经验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全市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紧紧围绕十三五规划目标,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积极应对各项挑战,实现了规划目标的稳步推进。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了新成就,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出了积极贡献。就业方面20xx年-20xx年6月底,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万人,就业转失业人员再就业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万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约为%左右,在省%控制目标范围内,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保持在93%以上,高于全市87%的目标。失业参保人数从20xx年的394960人上升到20xx年6月的426746人,实现了逐年增长。1、大力实施就业创业扶持政策。一是强化各项就业创业政策的落实。全面贯彻各级就业创业各项政策,加强就业政策与财税、金融、产业、投资、贸易等宏观经济政策以及人才、教育、培训、社会保障等社会政策的统筹协调。市政府印发了《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稳就业工作的通知》,在省文件基础上出台15条硬核措施,积极应对疫情。还印发了《关于分解细化省政府六稳工作任务的通知》、《滨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滨州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xx-20xx年)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贯彻鲁政发〔20xx〕27号文件助推新旧动能转换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印发的通知》等文件,对做好我市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持。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合理安排就业补助资金、创业带动就业扶持资金,着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20xx年-20xx年6月累计安排就业补助资金万元,保障了就业创业政策的落实,确保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三是加强就业政策宣传。梳理汇总各项稳就业政策,开展了就业创业政策解读创意秀、就业经办业务学习培训班、就业政策走基层、就业与社会保障精准扶贫政策宣传月等就业创业宣传活动,充分运用主流媒体和新型媒体的作用,全方位、多角度宣传解读就业政策,营造了浓厚的就业创业舆论氛围。2、充分增强创业带动就业能力。一是加大创业扶持。符合条件的可申请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租赁补贴等。20xx年-20xx年6月,全市共为7669名创业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0475万元、为2412户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万元、为1135户创业者发放创业场所租赁补贴万元。二是加强平台建设。全市创建省级创业示范平台43/38家、省级创业型街道(乡镇)4个、市级创业型街道(乡镇)5个,博兴县被评为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省级四型就业社区42家、市级10家。其中20xx年有2个创业型街道(乡镇)、12个四型社区被省8部门联合通报表扬,20xx年沾化区富国街道富国社区被人社部认定为第四批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三是举办服务活动。连续举办5届滨州市创业大赛,累计为113个项目发放奖励资金共438万元,有3名选手获得省级奖项、2名在全国大赛中获奖。定期举办创业训练营,营造良好的创业浓厚氛围。20xx年10月份滨州市人社局在全国首届就业创业服务展示交流活动中,荣获山东省突出贡献奖。3、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着力开展精准服务。加大双困毕业生就业帮扶力度,对离校未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摸底排查,对辖区内每一名未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至少开展2次电话访问或家庭访问,搭建了点对点、一对一的就业服务。健全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十三五期间评选青年就业见习基地140家,全市市级以上见习基地累计达到43家;截止20xx年6月引导6424名大学生开展就业见习。加大对大学生创业引领的支持力度,五年来共引领大学生自主创业4364人。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五年来累计招用207名三支一扶大学生,为基层源源不断补充新鲜血液。着力为毕业生提供优质就业服务,特别是20xx年全面实现就业手续不见面办理,启用电子报到证、推行网上签约。20xx年-20xx年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分别为%、%、%、%,,均高于87%的省定目标。4、就业精准扶贫取得新成效。定期召开人社系统精准扶贫推进会议,建立起市级负总责、各县(区)抓推进、乡镇(街道)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制定了《滨州市就业与社会保障精准扶贫专项方案》,分年度制定《扶贫工作要点》,规划出了人社扶贫蓝图。一是摸清底数。统一建立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和社会保障情况精准识别卡,摸清劳动年龄内贫困人口基本情况。20xx年12月底,我市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总数89719人,期末有就业愿望和劳动能力的人数2857人。目前我市现有国定标准贫困人员共计2291人,有就业愿望及劳动能力的人员共计970人,通过各种渠道已全部实现就业。二是搭建就业扶贫载体。开展就业扶贫基地建设,20xx年我市4家基地成功入选全国就业扶贫基地,累计共认定市级就业扶贫基地4家、县级20家,拨付一次性奖补资金440万元,共吸纳劳动年龄范围内建档立卡贫困人员221人就业。三是强化政府扶持。将农民工3项行动计划与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创业紧密结合起来,每年定期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着力帮扶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实现托底安置就业。20xx年以来通过公益岗位安置11617名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其中安置农村贫困人口2505人,发放社保岗位补贴5613万。鼓励灵活就业,累计为13086名就业困难人员发放灵活就业社保补贴3935万元。四是开展劳务协作。鲁渝扶贫5/38协作取得明显成效,20xx年与重庆奉节县开展对接以来,累计举办鲁渝专场招聘会活动8场,落实鲁渝劳务扶贫协作贫困人员来鲁就业134人,培训奉节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290人,就近就地就业达到642人。5、常态化开展就业服务专项活动。认真做好人力资源市场定期招聘活动和用工信息网上发布工作,加大就业服务信息推送力度,定期举行常规性招聘活动,同时以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大型专项活动为重点,着力搭建就业服务平台。特别是20xx年以来面对疫情冲击,全面开展网络招聘,推行视频面试、网上互动,进一步畅通劳动者就业渠道,十三五期间累计开展招聘活动340场,提供就业岗位22万个,为8000余家企业发布招聘岗位信息7万余条。同时积极参与援青、援藏、援疆等就业招聘活动,为转移当地劳动力贡献力量。6、有效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开展创业培训,鼓励企业参加创业齐鲁训练营、滨州创业训练营、创业咨询师和创业培训讲师培训班,为有发展潜力的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提供条件,共培训创业人才27696人。推动创业大学建设,把创业大学打造成培育创业人才的新高地。着力推进终身制培训,以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创新培训为主要形式,全面推行贯穿职业生涯全过程的培训制度。开展职业技能提升专项行动,从20xx年开始到20xx年计划三年培训人员10万人次,从失业保险基金中划拨亿元专账资金强力推进。提升技能培训标准,全面落实各项职业培训补贴,充分调动培训双方积极性。20xx年-20xx年6月累计培训各类劳动者万名,拨付培训补贴万元。大力推行互联网+职业培训培训模式,积极应对疫情对培训工作的不利影响,开展线上培训,20xx年1-6月线上培训人员达万人次。加大对培训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督检查力度,严格培训质量考核,严格培训补贴资金拨付程序,对培训过程实行监控管理。7、失业保险稳就业作用更加凸显。一是保基本生活。十三五期间5次上调失业保险金标准,20xx年达到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90%,20xx年-20xx年6月累计保障了28135名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发放失业金万元。二是支持企业发展。先后开展失业保险护航行动展翅行动等活动,加大援企稳岗力度,特别是小微企业返还标准由原来的50%提高到20xx年的100%。几年来利用失业保险共支持企业减轻负担亿元。三是提升职工技术技能。对符合条件的职工取得相应技术证书,将从失业保险中给予一定补贴,累计为8261职工发放补贴万元,激发在职职工提升技能的积极性。四是降低费率。连续5次延长降低费率政策,缴费比例从%下降至1%,极大支持企业发展。8、健全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完善服务设施的配备,基本实现了市、县(区)、街道(乡镇)、社区4级就业创业服务设施全覆盖。简化办理环节和手续。为进一步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大力推进互联网+就业服务模式,全面实现就业失业登记线上办理;推进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人事代理管理工作更加规范、高效;强化运用大数据思维,20xx年3月7/38份在全省第一个开发并上线了新的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护航行动系统模块,实现了业务的外网申请、内网审核,全程信息化服务,做到了符合条件的企业随时申请、即时审核、按月拨付。20xx年实现稳岗返还全程网上办理,技术技能补贴掌上办理,失业保险信息化建设走在全省前列。9、提供高质量人才服务。一是服务高层次人才。共为106名高层次人才申领山东惠才卡、234名人才发放渤海英才服务卡。20xx年以来共为2397名大学生发放生活租房补助万元,优化人才环境。二是广泛开展专家服务基层活动,20xx年开展此项工作以来累计开展64场,对接525名省级以上专家来滨对接,解决60余家企业难题。三是大力招揽人才。定期发布《滨州市人才智力需求目录》,累计发布19期多种渠道广泛发布。举行高校毕业生招聘活动77场,广揽人才。特别是20xx年在山东-名校人才直通车重庆、西安站中,现场签订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62人,相关做法受到了省人社厅充分肯定,全省推广交流。(二)社会保险方面截止20xx年6月底,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6%,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巩固在90%以上,已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1、覆盖面持续扩大。通过大力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各险种覆盖面持续扩大,截至20xx年6月底,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含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万人(含离退休人员万人)、万人、万人,比十二五末分别增长%、%、%。20xx年将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全部纳入工伤保险覆盖范围,20xx年实现工伤保险职业人群全覆盖。2、待遇水平稳步提高。20xx年企业退休人员基础养老金实现十六连涨。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18元(经济开发区145元,北海新区150元,其他县区118元),待遇及时发放率100%。增加年限养老金,自20xx年1月起,65-74周岁、75周岁以上人员在最低基础养老金标准基础上分别增加5元、10元。将60周岁以上未享受待遇的贫困人口直接纳入居民养老待遇享受范围。20xx年工伤职工定期待遇调整实现十五连涨,一级至四级伤残津贴月人均分别达到2952元、2768元、元、元,生活护理费分别达到元、1919元、元,工亡职工配偶及其他供养亲属抚恤金分别达到1360元、元。3、基金运行安全规范。建立起了符合我市实际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市级统收统支机制。联合财政部门进一步完善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市县分担机制。20xx年完成了首次职业年金省级归集任务,受到省人社厅通报表扬。自20xx年1月1日起,实行工伤保险基金省级统筹,以五统一为主要工作内容,按征缴收入3%上解省级调剂金,增强基金抗风险能力,更好地保障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4、公共服务持续优化。认真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9/38梳理公共服务事项清单,简化办事环节和流程,实现便民服务事项一次办好全覆盖。积极开展人社政务进村居、服务群众零距离行动,在全市523个村级服务点终端平台,上线27项社保服务,使广大群众足不出村即可办理社保业务。实现市内转移业务全部即时办结,跨市异地转移由3个15天压缩至30个工作日。目前,全市社会保险业务日均经办量万笔,即时办结万笔,即时办结率97%。一般业务受理时间都压缩到了3-5分钟,部分业务甚至实现秒级办理,群众办事体验大大提升。5、全民参保登记扎实推进。20xx年在完成社保数据整理、比对工作的基础

1 / 3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gongwenbao.net 公文包.

备案号:赣ICP备18015867号-9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