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集团专题培训班上的发言:锤炼“内功”强履职,提升“战力”善作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强调修炼内在能力,强化职责履行;提升实战效能,展现积极作为,共创辉煌成就!以下由网友整理分享的在集团专题培训班上的发言:锤炼“内功”强履职,提升“战力”善作为相关文档,供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吧!

在集团专题培训班上的发言:锤炼“内功”强履职,提升“战力”善作为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能有这样一个机会,代表我们小组,结合这几天的专题培训,跟大家作一个学习分享。说实话,这几天的课程信息量很大,既有理论高度,又紧密联系实际,听完之后确实感觉深受触动、大有裨益。下面,我就结合集团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一些工作经历,聊几点不成熟的体会,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我今天的分享主题是“锤炼‘内功’强履职,提升‘战力'善作为”。这里的“内功”,指的是我们作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纪律意识和价值追求;而“战力”,则是指我们在具体工作中攻坚克难、应对挑战的实际本领。一、守好“初心”以正确的“三观”校准履职坐标第一堂课讲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听起来是比较宏大的理论,但细想一下,它恰恰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原点和基石。特别是对于咱们集团而言,这一点尤为重要。集团作为XX区农村城市化和城市建设服务及运营的总平台公司,承担着全域土地一级开发、城中村改造、城市更新等核心业务。可以说,我们手中的每一个项目,从XX庄的土地开发,到XX港的建设,再到XX乡XX村的城中村改造都直接关系到一方水土的发展面貌和成千上万群众的切身利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刻理解“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内涵。我们手中的权力,不是来自职位,而是来自区委区政府的信任和全区人民的托付。我之前在市属企业负责过公租房的运营管理,对此深有感触。面对那些翘首以盼的家庭,你才会真正体会到,你签下的每一份合同、交付的每一套房子,背后都承载着一个家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讲座中提到“为民造福是最大的政绩”,这句话对我们集团的干部来说,就是最朴素的工作标准。衡量一个项目成功与否,财务报表上的数字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项目建成后,老百姓的口碑怎么样,区域的活力是不是真的被激发了。比如集团近年来推动的XX大街、XX中心等城市更新项目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改造,更是城市功能和品质的再造,是为区域发展注入持久动能,这才是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政绩。把这份事业观融入日常,就是要求我们在推进工作时多一份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就像讲座里说的,不搞华而不实、竭泽而渔的“形象工程”,而是要多做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潜绩”。这份事业心,就是我们作为国企管理者最宝贵的“内功”。二、拉紧“红线”用严明的纪律为担当作为护航如果说正确的“三观”是方向盘,那么严明的纪律就是安全带。王强教授关于《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解读,特别是对政绩观错位、新型腐败等案例的剖析,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咱们集团业务范围广、项目体量大、资金流量密集,这既是干事创业的广阔平台,也是廉政风险的高发地带。土地一级开发、工程招标、大宗采购、资产运营,每一个环节都存在被“围猎”的风险。稍有不慎,就可能从“有为”滑向“乱为”,甚至“犯罪”。讲座中的案例发人深省。比如“政绩观错位”,为了追求所谓的“进度”和“亮点”,在项目推进中搞变通、打擦边球,甚至违反程序,最终可能导致安全隐患或国有资产流失。又比如“网络言行失范”,作为一名国企中层干部,在网络上发表不当言论,损害的不仅是个人形象,更是整个集团乃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作为党委办公室的一员,我深知,纪律和规矩绝不是束缚手脚的绳索,而是保护干部健康成长的“护身符”。将纪律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让我们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清醒,在重大的考验面前站稳脚跟。这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对《条例》等党纪法规的学习,真正搞清楚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把纪律要求融入到项目决策、合同审批、资金使用的每一个具体环节中去。通过常态化的警示教育和党性分析,时常给自己“体检”,掸去思想上的灰尘,才能确保我们的履职之路行得稳、走得远。三、练就“慧眼”在全媒体时代掌握舆情主动权第三个专题是关于突发事件应对与媒体素养,这部分内容可以说是我们提升“战力”的必修课。进入2025年,全媒体时代传播格局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人都有麦克风,任何一个小的现场问题,都可能被迅速放大,演变为一场舆论风暴。咱们集团的项目,比如集租地建设、城市更新过程中的搬迁腾退,本身就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施工现场的扬尘、噪音,安置过程中的矛盾纠纷,甚至是某个工作人员不耐烦的一句话,都可能成为舆情的导火索。讲座中提到的舆情应对“黄金法则”、信息发布原则等,非常有现实指导意义。试想:假设我们某个在建的重点项目工地,因为天气原因发生了小范围的基坑积水,被网友拍了视频传到网上,并配上“XX项目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标题。这时候该怎么办?按照旧思路,可能第一反应是“捂”和“删”。但今天的舆论生态下,这只会火上浇油。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第一,快速响应。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内部迅速核实情况。第二,主动发声。在官方渠道以最快速度发布一个客观、诚恳的情况说明,解释积水原因、已采取的排险措施,并强调项目整体安全可控。第三,展现姿态。表达对公众关切的感谢和重视,并欢迎社会监督。可以适时组织媒体或市民代表到现场参观,用透明换取信任。第四,持续跟进。后续处理进展要及时公布,形成信息闭环。这种应对能力,已经不是宣传部门的“专利”,而是每一位一线管理者的必备技能。它考验的不仅是我们的专业判断力,更是我们的政治领悟力和群众工作能力。我们需要学会用公众听得懂的语言沟通,用真诚的态度化解疑虑,用扎实的行动赢得认可。通过模拟演练、案例复盘等方式把这种“战力”真正刻进脑子里、落实到行动上。总而言之,这次培训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国企中高层管理者,我们既要向内锤炼,树牢正确的“三观”,绷紧纪律的“红线”,把“内功”修扎实;又要向外提升,学会在聚光灯下开展工作,在复杂舆论环境中解决问题,把“战力”练过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负组织的培养和时代的机遇,把集团的每一个项目都打造成经得起考验的精品工程、放心工程、民心工程,为XX区的建设发展贡献我们应有的力量!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gongwenbao.net 公文包.

备案号:赣ICP备18015867号-9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