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期间将深化教育改革提升质量,强化体育事业发展,促进全民健康水平提高。下面是网友整理分享的“十五五”教育与体育事业规划相关资料,供大家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吧!
“十五五”教育与体育事业规划“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二个五年;是省践行“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历史使命的攻坚期,也是打造“创新强区,品质名城”率先建成高水平现代化强区的战略机遇期。为加快推进教育体育事业全面高质量发展,建设人民满意的教育强区和体育强区,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教育体育领域独特贡献,为乃至全省建成教育体育强市(省)和人才强市(省)提供经验、智慧和方案,依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五五”规划》《省体育发展改革“十五五”规划》《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五五”规划》《市体育发展“十五五”规划》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精神,制定本规划。一、发展基础(一)主要成就1.教育主要成就“十四五”以来,区教育体育局坚持党建统领,不断提升党员政治思想素质,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品质活教育”为特色,通过调结构,强师资,全面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推动全区教育事业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为“十五五”时期教育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1)强化资源保障,教育质量显著提升一是齐头并进,教育普及普惠稳步推进。学前教育三年入园率达到100%,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100%,特殊教育入学率达到100%;完成各类职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8.9万人,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9880人。二是扩容提档,教育办学条件持续优化。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达标率100%;完成27所学校、幼儿园扩容建设工程,新增7000余个优质学位;及时回应社会需求,实现小学课后托管服务全覆盖。三是辐射引领,教育优质均衡达到新高度。通过集团化办学、城乡教育互助发展共同体、城乡同步课堂等形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十四五”时期,集团化办学、互联网结对帮扶已涵盖73所学校,占全区学校数的88.6%,惠及全区88.9%的学生。五是加快改革,产教融合走在全省前列。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加强与行业企业对接,职业教育高素质“双师型”教师占比达到92%以上。(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综合素质显著提升一是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推进师德师风专项检查,开展“四有好老师,潜心立德树人”等专题活动,以“育人先立德”为指导思想,从制度建构、职后培养等层面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净化教师队伍,树立教师队伍良好社会形象。二是优化培养机制。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开展小学全科教师委托培养,农村学校新教师进城跟岗锻炼,多途径创新教师选拔培养机制。通过教师分流、进城招考、教师交流等方式,有效实现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三是推进强师工程。大力推行“三名工程”“名师高徒”携手行动,引进和培育了一批教育优秀人才,形成了一批在省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培养出一支数量充足、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专业化卓越教师队伍。(3)深度推进课程改革,“教在”蔚然成形一是加强课程建设。推进与新高考相适应的高中课程改革,探索义务教育段拓展性课程建设,深化初中基础性课程分层走班改革。“十四五”时期,36门课程被评为市精品课程,85个案例被评为省优秀案例。二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十四五”时期,承办16项省级课堂教研活动。3位教师获全国课堂教学评比(优质课)一等奖,15位教师获省课堂教学评比(优质课)一等奖,47位教师获市课堂教学评比(优质课)一等奖,44位教师获市“品质智慧课堂”录像课一等奖。三是深化教育科研。加大重点教科研课题扶持力度,积极组织优秀科研成果现场会和教科研创新奖评比,1项课题成果获省基础教育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课题成果获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39项课题成果获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4)提升发展内涵,“品质活教育”品牌初现一是培养有品质的“活学生”。以富有区域文化特色的“微项目”“微行动”“微实践”丰富学生生活体验,推动学习方式和育人方式深度变革,学生生命活力得以绽放,核心素养全面提升。二是构建有品质的“活课程”。完善课程体系,坚持扎根中国大地,传承地方文化,融入社会生活,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系列化、地方课程特色化、课程资源多样化,初步形成了幼小衔接的“活课程”体系。三是磨砺有品质的“活课堂”。提炼具有区域特色的“活课堂”操作准则,引导教师实现日常教学行为转型,学教关系呈现新特质。推进课堂与大自然、大社会的沟通融合,为学生自主健康发展构筑了完整的生活大课堂。四是探索有品质的“活评价”。聚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破除唯升学、唯考试、唯分数顽疾,创新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学校“活教育”实践评价标准,建立“活教育”发展指数发布制度,以评价改革引导教育教学改革,初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活评价”体系。五是打造有品质的“活学校”。培育充满职业热情和教育活力的活教师队伍,完善凝聚“活教育”精神的激励机制和推广机制,建设促进“活教育”实施的空间载体,构筑融合学校、家庭、社会的育人体系,提升了学校办学活力。2.体育主要成就“十四五”以来,区以“体育惠民、健康”为宗旨,以打造“国际赛会目的地城市”为目标,体育事业得到全面发展,为“十五五”时期体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1)全民健身蓬勃发展一是争位创先成绩优异。“十四五”期间,区获得“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群体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省先进体育总会”“省体育强区”、省“四提升四覆盖”评估达标区等荣誉,率先申报创建省体育现代化区。乡镇、街道实现“1+5”体育组织全覆盖。二是全民健身相关指标得到大幅提升。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77平方米;全区1043个公共体育设施100%纳入数字化全民健身地图;出台《区中小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管理规范》,面向公众开放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实现网络全覆盖和即时监控功能;全区11个乡镇国民体质监测站全覆盖,国民体质合格率超过95%;持续加强全民健身科学指导,累计培训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3278名,其中国家级17名、一级171名,在全民健身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三是学生体质得到全面提升。持续开展中小学生阳光体育系列赛事、特色的阳光体育活动、学生体质测试等,区高中毕业生在省大一新生体质抽测的合格率六年蝉联市第一,春晖中学体质抽测成绩连续六年位列市第一。(2)竞技体育业绩卓越一是优秀运动员国内外赛事争金夺银。近年来,余浩楠、何峻毅、吴卿风、许豪良、叶依妮等多名籍优秀运动员在国内外赛场上崭露头角,为祖国和家乡争光添彩。第52届射击世界锦标赛,余浩楠获男子10米气步枪项目团体冠军,并打破世界纪录,在巴西里约热内卢2019射击世界杯赛场上问鼎10米气步枪冠军,刷新了世界纪录和世界青年纪录;雅加达亚运会,籍运动员共获1金2银1铜的历史最好成绩;各项目全国锦标赛共获9金2银3铜;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共获3金4银1铜;第十六届省运会获奖牌和金牌总数位居第一,被授予省运会竞技体育贡献奖;市九运会,区又获得团体总分、金牌榜、奖牌榜三项成绩第一。优异的竞赛成绩使得区荣获省2014-2017周期竞技体育突出贡献奖”“省‘十四五'竞技体育突出贡献奖”。二是竞技体育人才体系完备。区加强优秀教练员和运动员培养,注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十四五”期间有1位奥运会金牌教练员建立名师工作室,8名精英运动员备战奥运会和全运会等重要赛事。2019—2022新周期业余训练布局后备人才960人,比上个周期增加180人。创建各类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个、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6个、省市两级训练基地10个,建设省市级优秀运动队科医保障团队1个。获得“中国围棋之乡”“省田径之乡”荣誉。(3)体育产业势头强劲一是体育产业位居全省前列。岭南覆卮山景区获评省运动休闲旅游示范基地(2025-2022);杭州湾海上花田海浪卡丁车获评省运动休闲旅游优秀项目(2025-2022);e游小镇被命名为省第三批体育特色小镇;岭南乡灵运攀浪小镇被列入省第三批运动休闲小镇培育名单。大康体育健身设施制造有限公司被列为2025年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大康体育健身设施制造有限公司和金泰泳池设备环保有限公司等两家单位获评省体育用品制造业示范企业(2018-2025);五岳龙威在天津股权交易所成功挂牌,实现了企业在天交所体育产业板挂牌“零”的突破。二是市场主体发展多元。现有体育制造企业、体育服务企业、体育社团组织等各类体育产业相关主体853家,涵盖11个领域,体育产业从业人数达到5247人;社团改革持续深化,协会组织逐步规范,全区已有5A级社团7个。三是“赛事之城”雏形已现。“十四五”期间,举办、承办曹娥江国际马拉松赛、曹娥江国际龙舟大奖赛、曹娥江国际铁人三项赛、中国国际木球公开赛、中外名校赛艇挑战赛、四国篮球对抗赛、国际围棋大师赛、祝家庄国际单车山地速降赛、全国春季游泳锦标赛、全国击剑冠军赛、全国田径锦标赛等国际国内大赛50余次。其中,中国·()中外名校赛艇挑战赛、中国·()曹娥江国际龙舟大奖赛被列入2019、2025省重点培育品牌体育赛事名录库,数量居全省之首。曹娥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荣获2019~2025年“银标马拉松”赛事荣誉称号,2025年10月荣膺中国田径协会金牌赛事,并获世界田联标牌赛事。(二)主要问题1.教育主要问题对照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要求,区在学校布局、人才配备、区域影响等方面还存在短板,亟待提升。(1)学校网点布局有待进一步完善。伴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乡村学校经费不足、生源流失等问题日渐突出,办学“小而散”和落后学校撤并问题亟待解决。社区教育资源不够丰富,成人教育经费不足,特殊学校建设亟需改善。学前教育“短板”依然存在。普职比偏高,普通高中特色化多样态发展有待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有待深化。(2)高水平领军人才有待进一步充实。一流名师的培养不够精细,教师专业培养体系还需健全。校长等管理队伍的培养力度仍需提升。名师引进措施吸引力不足,缺乏高端师资引领,特级教师比例有待提高,教师职称评定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3)教育名片有待进一步彰显。名校引领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百年名校春晖中学可望进一步拓展办学空间,再现品牌效应。多样态特色化办学格局仍需进一步改善,各校办学优势特色需要进一步发掘。名家大师的区域影响力辐射力需要进一步聚合与扩散。2.体育主要问题对照体育强国和体育强省的建设要求,区在全民健身服务、健身场地设施、体育产业结构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和不足。(1)群众体育意识有待进一步引导。基层体育发展仍然不够充分,城镇居民的体育意识相对薄弱,体育活动在增强体质、推进健康关口前移的作用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2)场地设施布局有待进一步完善。体育场地设施布局不够合理。根据城区10分钟健身圈的标准,城区场地设施布局有待进一步完善;全区二十个乡镇街道的本级大型室外体育场地和室内体育场馆缺乏,严重制约了乡镇综合运动会和百姓平时锻炼活动的开展。(3)体育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体育产业体系尚未健全,产业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产业基础有待进一步夯实。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尚未达到“高于同期全省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的目标,体育产业增速尚未达到“高于同期当地GDP增速3个百分点”的目标,体育彩票市场份额尚未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二、机遇挑战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今中国正面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我国逐渐实现从高能耗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大局稳定,经济长期向好,人力资源丰富,发展韧性强劲。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教育体育需求呈现更加丰富、多元的多层次、多样化的态势,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推进不断强化对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新生态的支持。我国教育体育事业正处于实现快速高品质发展的历史机遇期,也是破解一系列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