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校长中心组研讨发言强调,应基于独特优势,积极扬长补短,通过实际行动体现党校的责任与担当。以下由网友整理分享的党校校长中心组研讨发言立足独特优势努力扬长补短展现党校实干担当相关文档,供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吧!
1/4党校校长中心组研讨发言立足独特优势努力扬长补短展现党校实干担当党校校长中心组研讨发言:立足独特优势努力扬长补短展现党校实干担当自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委党校充分发挥理论宣讲主阵地、主力军作用,立足独特优势,找差距、补短板,促进党校事业更上新台阶。一、提站位扬优势展现党校担当作为围绕为党育才初心,在教学上打造主阵地,做好新时代传道授业解惑工作。突出思想上的统一,聚焦主业主课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培训往实里走、往心里走。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题主线,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开展教育培训。抓住主题教育有利时机,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运用解剖式调研解决难题,加强针对性教学备课,以分类指导方式在不同层次学员中开展教学,强化学习效果。始终坚持党校姓党,扎实做好宣讲工作,突出抓好主体班教育培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精选授课专题,灵活运用情景模拟式、研讨式、案例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员的主体作用。加强市县两级党校教学联动,共同进步共同提高,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加强对各旗县办学质量和教学资源的分析研判,深入挖掘特色资源,打造一批有形有感有情有景的现场教学点。围绕为党献策初心,做好科研大文章,在落实两件大事、建设六个〔…〕上展现新作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党的创新理论阐释、理论研究、对策研究为主题,立足办好两件大事和建设六个〔…〕,加强应用性理论研究。一方面借力攻关,积极参加全区党校智库联盟研究团队;另一方面挖掘自身潜力,紧扣本地实际,打造自己的专业科研团队,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针对性研究,为〔…〕市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高质量咨政服务。二、补短板找差距提升党校工作质效发挥为党育才作用方面没有达到理想目标。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比,与广大党员干部的期待相比存在差距。中组部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好课程、党校的精品课方面数量不足,从组织需求、干部需求、岗位需求、发展需求看,教学质量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教学培训资源需要进一步优化,虽然经过多年探索和积累,我市党校系统目前已初步形成以市委党校为中心、辐射9个旗县党校的一心多点教育培训体系,但由于教学资源分散、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学习体验和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发挥为党献策作用方面没有达到理想目标。党校承担着为党献策的重要职责,虽然已取得了一部分成果,但是仍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对策研究上前瞻性不够,不少仍停留在事后论证、解释层面,针对性、及时性、操作性不强,3/4金点子好方子不多。三、强本领促发展实干担当再建新功下一步工作中,党校将积极借鉴八八战略的好经验、好做法,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把优势拉长,把短板补齐,切实提高党校的全方面建设。在党建引领中,教学工作做到四要。要坚持把讲透讲深讲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教学的主线任务,切实做到主体班次必单章培训、专题班次必深入解读、最新精神必跟进学习、学习成效必重点考核。要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民族篇内蒙古篇,推进精品专题、经典案例、精彩现场建设,探索建构体现〔…〕特色、服务〔…〕发展的学科体系。要深入研究党性教育规律,探索中长期班次学员全周期全链条党性教育模式,以持续的思想灌输、情感引导,推动学员凝心铸魂、强基固本。聚焦办好两件大事,把能力培训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引导干部在干中学、学中干,努力成为干好两件大事的行家里手、内行领导。要探索线上教学模式,引入网络信息技术,整合优秀师资力量,建立高质量的教学资源数据库,推广数智干教平台,逐步构建面向社会、辐射全市、覆盖所有党员干部的线上教学平台。在党建引领中,科研工作做到机制与能力并行。着力完善科研机制。坚持落实12345科研工作机制,塑造一种求实、创新、协作、奉献、自律的科研精神,落实教学人员、教辅人员两个科研主体,建立教研咨三位一体互动机制,采取个人研究、整合校内资源攻坚研究、与市委市政府部门联合研究、与上下级党校合作研究四种研究方式,建立对校内科研成果、横向部门联合研究成果、市领导批示或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采纳的科研成果、省部级科研成果、国家级科研成果进行分层奖励的五措激励机制。逐步建立完善科研课题经费保障机制、成果分享机制、评比资助机制,以此加大对科研工作的支持。不断提升科研能力。科研工作要以围绕党的理论创新开展前瞻性研究,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展阐释性研究,围绕党和政府重要决策和部署开展应用型研究,围绕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问题开展辨析性研究四个围绕总体定位,不断加大培训力度,推动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同时,要指导教研人员写好理论阐述、宣传教导、决策咨政3篇文章,推动党校科研工作由职称科研向学术科研、咨政科研深化提升,努力为教学提供科技支撑,为咨政增加科技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