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需精炼准确,用词有力展现权威与决心,如“务必”、“严禁”、“立即”,彰显执行力!公文包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关于公文写作的经验发言简要剖析有“力”的词语”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喜欢。
1/4关于公文写作的经验发言简要剖析有“力”的词语关于公文写作的经验发言在公文写作过程中,常常会用到努力、大力、着力、全力等一些程度副词,以期引起读者对某方面工作的重视,达到推动工作、促进落实的目的。这些带有力的词语尽管含义比较接近,但认真辨析起来仍有细微差别,如果在公文写作中不加斟酌地随意使用,就会有悖公文语言准确、严谨、规范的要求,损害公文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实效性。在此,结合个人的粗浅体会,试就部分带有力的词语做简要剖析。努力·大力·强力。努力,《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把力量尽量使出来。在公文写作中适用于某项工作有一定难度,或完成起来需要较长过程,需要通过积极主动的工作,尽可能地把预期目标变为现实。如,党的二十大报告在经济发展方面提出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社会建设方面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就十分准确地表达出这些工作既有必要性、重要性,又有长期性、复杂性,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去做。大力,《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用很大的力量。在公文写作中主要适用于某项或某些工作存在薄弱环节,推进难度较大,需要加大力度求得进展。如,在国务院〔…〕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部分,分别用了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等8个大力,强调这些工作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极为重要,需要通过加大工作力度推进。强力,强在《新华字典》中有一条释义是健壮,有力,与'弱'相对。由此可见,强力有强劲的力量之意。在公文写作中适用于某项工作的推进到了紧要关口或遇到关键性制约因素,需要以非比寻常的力度克难攻坚、实施突破。比如,在河南省〔…〕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改革开放这项工作时,提出强力推动改革创新,既表明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要以超常的力度推动,又体现出实现改革新突破的决心。需要注意的是,强力在一定程度上还带有采取强硬措施之意,诸如调整经济结构、城市建设拆迁等很多工作是不适宜强力推进的,所以强力一词要审慎使用。对于以上三个词语,我们应当根据工作的阶段性特征和实际需要有选择地加以使用。着力·致力·奋力。着力,着在《新华字典》中有一条释义为使接触别的事物,使附在别的物体上。《现代汉语词典》对着力的解释为使力气;用力;致力。综合分析,着力就是要把力作用到某个方面或某一点上,我们常说的着力点就是这个意思。在公文写作中,着力适用于需要侧重抓好的某些工作方面。比如,国务院〔…〕年《政府工作报告》用着力搞好宏观调控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着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3/4主创新,着力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明确提出了今年政府工作的重点。这就有利于各级各部门找准工作着力点,有针对性地贯彻落实好中央的重要工作部署。致力,《现代汉语词典》词条释义为把力量用在某个方面。可见,致力与着力都有把力量放在某一方面的意思,但两者之间又有细微的差别。着力往往侧重于工作措施,可以有并列的几个方面;致力则更强调方向性和目的性,一般指把主要的精力、力量放在达成某一目标、达到某种效果上,较少同时致力于几个方面。奋力,奋在《新华字典》中的有振作、鼓劲的解释,在《现代汉语词典》词条解释为充分鼓起劲来。在公文中,奋力更多地体现一种积极的工作态度和精神状态,具有号召性、鼓动性,一般用于公文的标题和结尾部分,以此提振精神和士气,鼓舞干劲和斗志。以上三个力虽然都带有一定的指向性、针对性,但在适用的工作内容、范围及感情色彩等方面应仔细推敲。尽力·全力·倾力。尽力,《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用一切力量。公文中的尽力更多体现一种态度,主要用于某项工作虽有一定难度,但是还要想方设法、尽可能地达到预期目的。全力,《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全部力量或精力。在公文写作中适用于某项工作关系特别重大,需要毫无保留地把精力或力量用到这项工作上面。同一时期内,多项工作一般只有一项工作用全力。比如,在国务院〔…〕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只使用了一个全力,即全力支持香港、澳门保持长期繁荣稳定。倾力,倾在《新华字典》有一条释义为使器物反转或歪斜以倒出里面的东西,引申义为尽数拿出,毫无保留。《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倾力为倾注全部力量。在公文写作中,倾力常常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主要用于体现对各种急难险重工作或对全局有重大影响的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推进力度。上述三个词语虽然词意都有交叉的地方,但在特定情况下彼此不能互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