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通过科学监测预警、精准施药及生态调控等措施,有效控制了病虫害发生与蔓延,保障了粮食安全。以下是阿拉网友分享的“2025年度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的总结报告范文”,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有所用途!
镇关于2025年度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的总结报告范文为有效应对水稻生长期的重大病虫害威胁,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根据上级农业农村部门的统一部署,XX镇党委、政府立足本镇农业生产实际,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于2025年水稻生产关键时期,扎实有效开展了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通过周密部署、科学施策、广泛动员,成功遏制了病虫害的暴发流行态势,为全镇粮食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将本年度相关工作情况总结报告如下。一、科学研判,准确把握病虫害发生态势进入2025年以来,受气候异常波动等因素影响,我镇乃至更大范围区域内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形势面临严峻挑战。根据国家及XX省农业部门发布的病虫害趋势会商分析,2024年至2025年度,水稻主要病虫害总体呈中等偏重发生趋势,局部存在暴发成灾的风险。我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密切关注此动态,结合本地田间系统监测与历史数据分析,对本年度水稻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了早期研判。监测结果显示,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等迁飞性、流行性害虫的发生基数较往年偏高,而高温高湿天气也为稻瘟病、纹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等病害的发生和蔓延创造了有利条件。面对潜在的严重威胁,镇党委、政府清醒认识到,若不采取果断有力的干预措施,病虫害可能造成水稻产量损失10%以上,部分严重田块甚至可能绝收,直接威胁到广大农户的切身利益与全镇的粮食生产安全大局。基于此判断,我镇将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列为本年度农业生产的头等大事,提前谋划,主动应对。二、精心组织,全面落实防控工作主体责任为确保防治工作高效有序开展,我镇建立了由镇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主抓,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具体执行,各村委会协同配合的四位一体工作机制,层层压实责任,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与统筹协调。镇政府成立了由镇长XX同志担任组长的2025年度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调度全镇的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防控方案,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资金、物资和技术难题。同时,制定了详尽的《XX镇2025年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实施方案》,明确了各阶段的工作目标、技术路径、责任分工和考核标准,使整个防控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二是保障物资储备与应急能力。在病虫害发生关键期到来之前,我镇积极与上级农业部门及农资供应企业对接,提前储备了足量的对症高效低毒农药、植保器械等应急防控物资。参照中央农业防灾减灾项目的推荐标准,重点储备了针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吡蚜·吡虫胺、氧醚·甲胺等新型环保药剂。通过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确保一旦发生突发性、暴发性病虫害疫情,能够立即调动资源,迅速组织力量进行应急处置,有效控制疫情扩散。三、多措并举,扎实推进科学防控技术落地在具体的防控实践中,我镇坚持综合施策,将宣传动员、技术指导与绿色防控有机结合,着力提升防治工作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一)深化宣传动员,构筑群防群控思想防线我镇深知,农民是病虫害防治的主体,提升其防范意识和参与积极性是工作成功的关键。为此,我们构建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立体化宣传网络。线上方面,充分利用镇政府官方新媒体平台等渠道,不定期发布由农业农村服务中心编制的《病虫情报》,及时向广大农户预警病虫害的发生种类、预计发生时间、危害症状及防治建议,确保信息传递的及时性与覆盖面。此举打破了传统信息壁垒,让农户能第一时间掌握权威信息,提前做好思想和物资准备。线下方面,我镇组织全镇农业技术人员、包村干部及村组骨干,构成一支田间宣传队。他们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院坝会场,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张贴防治挂图、现场讲解等方式,面对面地向农民普及病虫害识别知识和防治的重要性。通过广泛而深入的宣传动员,在全镇范围内营造了防病治虫、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为后续开展统防统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二)精准技术指导,提升科学防治应用水平技术是实现高效防治的核心。我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全体技术人员在水稻生长的关键时期,全程下沉到农业生产一线,提供保姆式技术指导服务。一是开展常态化田间巡查。技术人员分区包片,定期对各村的水稻长势、病虫害发生动态进行拉网式排查,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对于发现的病情和虫情,立即采样分析,并现场开出诊断处方,指导农户对症下药。二是组织大规模现场培训。针对防治关键期,我镇在各主要水稻种植片区组织了多场次的现场培训会。在培训中,技术人员重点围绕农药的科学选择、精准配比、安全施用等核心环节进行讲解。例如,针对不同类型农药的兑水比例、喷洒时间和技巧、施药人员的安全防护等,技术人员都亲自示范,耐心讲解每一个技术要领,确保农户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据不完全统计,本年度累计开展现场培训指导50余场次,覆盖核心种植户超过800人次,显著提升了广大农民的科学防治技能。这种将课堂搬到田间的方式,确保了防治技术真正落实到每一块稻田,为粮食增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三)推广绿色防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响应国家关于农业绿色发展的号召,我镇在病虫害防治中,大力推广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一是优化农药使用结构。积极引导农户优先选用生物农药以及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坚决淘汰高毒高残留农药。通过政府补贴、示范引导等方式,推广使用氯虫苯甲酰胺、噻虫胺等对天敌影响小、对环境友好的药剂品种,逐步降低对传统高风险农药的依赖。二是推行物理与生物防治。在有条件的区域,示范推广安装杀虫灯、信息素诱捕器等物理防控设备,以减少害虫基数。同时,注重保护和利用稻田中的蜘蛛、青蛙、寄生蜂等害虫天敌,发挥自然生态系统的控害作用,构建以虫治虫、以菌治菌的生态平衡。三是探索统防统治新模式。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我镇开始试点引进专业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通过专业团队使用无人机等现代化植保设备进行作业,不仅提高了防治效率和效果,也实现了农药的精准施用,减少了浪费和污染,受到了农户的普遍欢迎。四、初步成效与深远影响经过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2025年度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首先,病虫害危害得到有效控制。通过及时、科学的防治,全镇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程度和扩散速度被成功遏制。经初步测算,通过及时的统防统治与科学防治,全镇水稻主要病虫害总体危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较历年平均水平下降约2个百分点,成功避免了因病虫害大面积暴发可能导致的重大经济损失,为全年粮食增产约5-8%奠定了坚实基础。其次,农民科学种植水平显著提升。通过一系列深入细致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广大农户逐步摒弃了过去见虫就打药、凭经验用药的落后观念,科学防灾减灾的能力和意识普遍增强,为我镇农业现代化发展培养了一支懂技术、善管理的新型农民队伍。最后,农业生产安全得到有力保障。此次防控工作的成功,不仅守护了农民的钱袋子,更重要的是守护了全镇人民的米袋子。这不仅是一次成功的农业生产技术实践,更是一次生动的保障粮食安全的实战演练,进一步筑牢了我镇粮食安全的根基,确保了百姓的饭碗能够端得更稳、更牢。五、存在问题与未来展望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和挑战。主要表现在:部分偏远地区农户的科学防治意识仍有待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尚处在起步阶段,覆盖面和专业化程度需继续提升;长期、过量使用部分农药可能带来的抗性风险需要警惕。展望未来,XX镇将继续把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常抓不懈。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健全长效监测预警机制。加大投入,完善田间病虫害监测站点布局,探索引入智能化监测设备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提升预测预报的精准度和时效性。二是深化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持续扩大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的覆盖范围,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并加大对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的支持和培育力度,推动全镇植保工作向更加绿色、高效的方向转型。三是构建常态化技术培训体系。将农业技术培训制度化、常态化,定期组织分层次、分类型的培训,不断更新农民的知识结构,打造一支永远不走的乡土专家队伍。总之,XX镇将以此次工作为新的起点,持续推进水稻及其他主要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创新技术手段,为保障全镇粮食生产安全、促进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