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秋第二次教学工作推进会上,校长讲话:提质增效,要真抓实做——教学推进会上校长六项发言要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校长强调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提出六项关键措施,要求全体教师认真落实,共同努力!下面是网友整理分享的2025秋第二次教学工作推进会上,校长讲话:提质增效,要真抓实做——教学推进会上校长六项发言要点!相关资料,供大家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吧!

2025年秋季学期第二次教学工作推进会上,校长讲话:提质增效,要真抓实做——教学推进会上校长六项发言要点!各位老师、各位同志:下午好!我们今天开这个教学工作推进会,说到底,就一句话:咱们怎么把课教得更有质量、学生学得更有价值。开学三周,学校运行总的来看是平稳的,该开的课都开了,该上的计划都在推进。但老话说得好,平稳不是目的,提质才是方向。刚才,各教研组组长的汇报我一一记着了,说得很实在,比如时间瓶颈的应对、作业负担与教学质量的平衡、实验教学的拓展、竞赛与基础的统筹……都是紧扣教学现场、教学逻辑的建议。我很欣慰,也很感谢。但坦白说,想法“多了”、问题“提了”,离目标“达成”还有距离。我们仍然面临好几道绕不过去的坎:旧的问题没完全解决,新的问题又不断冒头;课程数多、任务重、时间紧,不是我们喊一喊“提质增效”就能解决的。所以借着这次推进会,我把话挑明了说,咱们今天不搞动员、不讲“振奋人心”的套话。我和大家谈6个关键点,希望大家听得进去,也能带得下去。第一点:要从“做教学的教师”升级为“思教学的教师”教学质量,并不只是某一部分人的事——不是教学处抓一抓、年级组年终总结一下、组长带两节公开课就可以的事。尤其在当下“双减”背景下,课堂40分钟的含金量决定得更直接。有老师经常说:“我都讲完了啊”“题也讲到位了”“作业也批了”,那为什么成果达不到预期?为什么有些孩子“跟着听了,却学不明白”?那是因为我们还不够“思教学”。思什么?课程目标设计是否精准?学生真的领会了吗?教学节奏是否合理分配?40分钟是否皆有价值?教学语言是否精简、情境是否真实?课堂是否有互动“痕迹”而非“摆设”?我们要把“教学结果意识”嵌入平时的教学中去,把“我完成了教学”变成“我确认了学生学会”。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建议:从10月起,自主申报教学观察课,不设模板,围绕“某一教学难点的突破”,形成1讲+1反思的“教师教学例案”。各备课组每两周轮流,对这些案例进行结构反思——只有在“教法”上走深一步,学生的“学法”才可能扎实一步。第二点:要让“课改”从“口号”变成“动作”现在讲“课改”,似乎大家都不陌生了:“深度学习”“项目化”“任务导向”,听多了说多了,但我们自己问自己——课改的那只“笔”,落到我们班级、我们课堂、我们教案上了吗?我并不是要大家一夜之间变成“课改专家”,但最起码的,要让课堂从“以教为主的展示课”,逐步往“以学为主的生长课”靠一靠。我最近听了几节课:部分老师还在用十几年前的节奏讲书本上的例题,用“大批量刷找规律”的方式覆盖教学——大家可以扪心自问,孩子们一步步能“听进”吗?不是不能教,而是不能只讲。所以我送四个字给大家:“慢下来,动起来”。慢下来讲清楚重点原理,而不是赶着做题;动起来让学生去表达方法,而不是你全程输出;课改靠的是“底层转变”,不是“样子变变”。下阶段,学校将筛选10节由一线教师主导的“真实课堂改进案例”,不定形式、不求“全优”,但求“真实突破”——从“学生写一道题有困难”,到“我们设计了哪些支架”,留痕、反馈、修正、评估。课改慢,但要走得深。第三点:教学组长,不只是“事务协调人”,更是“教研带头人”我想特别讲给各位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听。很多时候,教学组长成了“会务通知人”“材料上报人”“听评课打卡人”,教研会议成了“汇总+传达+打卡勾选”,这种状态不能再继续下去了。教研,要真研究。在“教学提质”的大背景下,每个组要围绕一个“本组真问题”来研究,不搞花架子,不走形式。比如:初中数学,能不能解决“学生不会表达解题过程”、死记硬背公式的情况?初中英语,能不能拿出一整套“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输出”的路径?小学语文,怎么真正打实四五年级作文能力,而不是靠“背或套写”提分?以“小任务撬大问题”,不是让你做一个新课题,而是让你以真实问题为教材,对教法做一次自我刷新。我们要还原教研的原始目的——“帮助教师成长、让课堂更好看”。第四点:学生不动起来,“有质量”就是空话说到底,教学质量不是看我们教了多少、资料做了多好、备了几遍,而是看学生到底吸收了多少、应用了多少、改变了多少。很多老师感慨:“我挺努力的,但学生不上劲”“我拼命跟,学生没反馈”——我们要问一问:我们有没有激发他们生理上的“想学习”的欲望?不是靠喊口号,而是靠设计。建议所有教学组开始建立“自主学习观察档案”,每节课后拿三份学生笔记、三份课堂任务清单,对“学生会、不会,做、没做”的行为表现拍照留存。不是为了评估谁谁谁,而是为了反过来看我们设计合理与否、驱动得力与否。“让学生动起来”,不是他们自己觉醒,是我们要给他们动力路径和心理回报。第五点:规范常态运行,别让“制度成空”制度不是只有工作开始才讲、督查来了才抓,而是靠我们所有人稳定输出日常力量,才能真正起作用。比如:课堂巡视表填完了,有没有反馈?有没有整改?教研活动记录是自己抄的,还是现场记录的?作业抽查发现问题,是责怪谁没交,还是思考哪些布置不合理?制度必须有“反馈机制”,要有“能闭环”的执行落点。从教学处到年级组,接下来会强化“查一议—通—改”的核查逻辑,不怕问题多,怕的是“揭不开、改不动、过不问”。规范不是为了“管控”,而是为了“带动。”第六点:提质量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场职业持久战最后一讲,是想送大家两个词:“真实感”与“持续性”。为什么说“真实感”?——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开了很多会、订了很多目标,但一线教师的“获得感”、学生的“参与感”,却还没跟上。为什么说“持续性”?——因为教学质量从来不是靠一两次观摩课、几次测评榜拉上去的,而是靠一学期接一学期去稳、去磨、去补。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安下心来、握稳教鞭、提升质量,其实是一种“教师的尊严表现”。学校不是要求我们去做完美主义者,而是共同成为“长期主义者”。我们不怕一时慢,就怕“急而浮”;我们不怕一时低,就怕“势能不足”。结语同志们,咱们的目标不那么复杂:让努力的孩子有收获,让愿意教的老师有成长。但实现这个目标,难在哪儿?难在要每一个“我”都更主动、更认真、更真实。这次推进会办完,不是一个句号,而是一个提醒。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守住那最初教书的初心,带动课堂的变化,助力学科的成长,也为学校发展硬植一份质量的支撑。谢谢大家!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gongwenbao.net 公文包.

备案号:赣ICP备18015867号-9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