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强调新学期班主任需关注三件事和一线,确保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教学质量。公文包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班主任工作例会上,校长重要讲话:新学期班主任,请把这“三件事”和“一条线”放在心上!”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喜欢。
班主任工作例会上,校长重要讲话:新学期班主任,请把这“三件事”和“一条线”放在心上!各位班主任老师:大家下午好!说实话,开学这几天,我看得最多的,就是大家的背影—一不是说“背影多好看”,而是从那个背影里,我能看到——责任落在了谁的肩上,班级成不成气候,都会有预兆。别的不多说,今天这个会,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是个“打底线、立规矩、定节奏”的重要节点。大家都知道,班主任就是一所学校的“神经中枢”。把课上好是根本,但班级带不好,一学期的工作就总悬着。特别是现在,我们面临的是“双减政策持续深化”“学生心理状态更复杂”“家长对学校反馈渠道更快更广”等现实情况。带班,不是“一场管理”,而是一场修炼。所以今天,我站在台上,不想讲虚的。我只说四个重点一一三件事要做实,一条底线要守牢。咱们就围绕这个来谈。一、“班风”是班主任带出来的,不是学生“议”出来的一个新学期,第一件事是什么?不是座位表,不是分组,更不是统一作息。是定调子,定氛围。班级是什么?不是一群孩子坐在一个教室。这不叫班级,这叫“物理聚集”。有规则、有认同、有班风,才叫班级。我看到初二年级贺老师,做得就很实在。开学第一天不上教材,先开“开学第一课”,让学生每人写一句“我希望这个学期的班级是怎样的”,全贴出来,一字一句扒着学生说——“你们希望这样,那我们要做什么?”讲规矩、谈目标,比单纯喊口号强太多。同样,七年级一个新班级的班主任,前五天每天早读前花五分钟做“班级小站会”——干嘛?一个学生分享,他昨天做到的一个“班规落实”小细节。看起来鸡毛蒜皮,其实特别见效。班风的养成,说到底是班主任“早半小时、晚十分钟”的事。每个人都觉得“不值当花时间”,那这班的风气就只能自生自灭。“孩子懂事了自然就好了”?那等得起吗?我们教的,是眼下这届,不是五年后的别人家孩子。二、“习惯”是从脚下的细节走起,不是墙上的口号喊起第二件事,不是新事,但老问题常常“旧壶装新水”,又来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我在巡查过程中发现,有些问题“反复得很固定”:拖鞋进教室、口罩随意乱丢、不穿校服、打扫卫生只在搞检查前那一回、“言语粗鲁”“爱开小差”……这背后反映的是什么?是习惯没养好。老实说,我们不是没制度,有制度;也不是没人抓,是没人“盯上去”。你想让学生学会自律,那得有个过程让他“被引导、被提醒、被训练”。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听话,是老师心一软、嘴一懒,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结果惯出毛病,最后反倒是老师自己头疼。今年,我们强调一点——把“常规”拉回“具体人”“具体行为”“具体标准”。比如:迟到问题,不喊“大家要早到”,而是每周统计一次迟到名单张贴通报;教室干净不干净,走一圈能看到,“眼里有活儿”,这是基本工;校服没穿,发型、指甲不规范,不是请家长配合,而是日常盯到点上。一个班级是不是“有样子”,学生不是看你喊多大声,而是看你“动不动真格”。这块说得重一点。我就一句话结尾:习惯不是讲出来的,是查出来的,是做出来的。三、“情感”教育要落地在行动,不是写在黑板报上第三件事,我想说说“德育”的问题。现在这个阶段,说实话,“学生心理稳定性”在下滑,“情绪敏感性”在上升,尤其是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网络沉迷的孩子越来越多,我们不能还用老套路来“假关心”。开学初我们布置过“感恩教育”“心理建设”“青春树刻画”等活动。这些不是“图形式”,是有教育逻辑的。关键不是有没有做,而是做得实不实。我看到301班,上周有个“感恩打卡”挑战:不写文章、不做演讲,而是——拍下来我生活中帮助别人的画面,可以是帮妈妈洗碗,帮老师收作业,帮同学叠衣服”,五天为期,最后做班会分享。说实在的,孩子不排斥,反而觉得“挺不错的”。再比如,我们一些班级通过匿名留言墙,让学生写下这几天他们最焦虑的一件事,用“树洞”反馈的方式进行情绪疏导,不用点名,而是在班会课里选择1-2条“泛读”,老师进行引导讲解。这种方式,比单纯说教有用多了。德育是什么?是咱们的日常话语、行为方式、处理学生问题的风格组成的整体。如果班主任一天24小时都是“说教状态”“惩罚状态”,学生是会麻木的。请大家记得一点:你批评孩子,不如多关注他的变化;你布置感恩作业,不如和他一起做一件事。真正的德育,是由“在场的爱”“有回应的关注”和“切实可行的参与”组成的。四、一条必须守住的底线:“安全”不能靠运气,不能靠侥幸最后说第四点,也就是那一条必须反复说、反复强调的底线:学生安全。前两周我们已经明确了几点:课间安全、上下学路段秩序、宿舍安全、饮食安全、校园周边安全、心理健康预警系统,全都不能有一丝松懈。但从反馈来看,问题依旧存在,特别强调两点:楼道追逐打闹仍然存在,特别是初一、初二课间,部分同学控制力差;学生请假没走流程,只打了个电话就“消失”了,中途出校现象要严格把控。我要再次提醒,一旦发生安全事故,班主任是第一责任人,学校是最后承担人。你说有时候是“巧合”,是“运气不好”?可咱们能靠运气吗?我们能靠侥幸来赌安全吗?不能。安全是“最贵的课”,一出问题,我们所有的工作都会被推翻重来。最后说几点现实提醒和建议:每位班主任要“建好”“用好”“查好”学生档案,尤其是重点关注对象(家中变故、心理不稳、自控力差的学生)要有动态记录;各班级要建立“每日记录”表格,包括迟到、违纪、请假三个栏目;班会内容不能“抄模板”,要围绕学生实际问题设计板块,如“开学调整”“进入状态”“自我认知”等;与科任教师的沟通不能靠一次年级组会,要主动说、勤联系、能协调;强化家校协作,不是拉家长群喊口号,而是能有一段真诚的家访或通话,并及时记录下沟通重点。各位老师:班主任工作确实是“烦事多、杂事多、责任重”,但这条路,不是孤军奋战的。你做的每一件事,校领导都看得见,年级组都在协助,教导处都在跟进,最关键是,你不是“一个人带班”,而是全校的育人系统你是主力调度员。新学期,一学期的目标,可能不会天天提醒你,但你的每个“当下努力”,都早已在学生的身上落了笔、起了纹。别怕事多,怕的,是你太久没走进孩子心里,没看清他们的变化;怕的,是你忘了,当初你为什么走上这条路。让我们一起,开好头、走稳路、盯住事、育好人。这个学期,不求事事完美,但求你我——拿稳接力棒,守好班级门。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