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强调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经济整体竞争力。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分享的“在2025年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新质生产力专题调度会上的汇报发言”相关内容,供您学习参考!
1/8在2025年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新质生产力专题调度会上的汇报发言在2024年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新质生产力专题调度会上的汇报发言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中国要实现共同富裕,但不是搞平均主义,而是要先把'蛋糕'做大,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分好。新质生产力蕴含的新动能、催生的新产业、形成的新模式有助于共同富裕在做大做优蛋糕的同时,切好分好蛋糕。〔…〕区始终以此为指引,坚持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与实现共同富裕联动思考,厘清逻辑、找准方向,紧扣省委三个一号工程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等部署要求,突出高质量发展主线、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全方位共享目标,锚定科教新区、山水〔…〕战略,打好思想大解放、科创大突破、产业大提升、能力大重塑、模式大变革、生态大突围等新质生产力发展组合拳,不断提升共同富裕驱动力、内生力、向心力,奋力打造新质生产力赋能共同富裕〔…〕标杆。一、三大产业催生新质生产力,激活共同富裕强引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以新产业为载体,通过提升生产效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从而让共同富裕的蛋糕做得更大更优。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激活共富强引擎,就是要坚持传统、新兴、未来三大产业共同驱动,走出以产业创新推动共同富裕新路径。传统产业焕新。传统优势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基底,培育新质生产力,更需要传统制造业的提质升级。一是聚力高端化攀升。以时尚智造小镇为核心,深入实施服装跃升、眼镜振兴、智能安防强基等行动计划,主攻微笑曲线转型方向,设计端落地中胤国际设计基地、构建数字化生态产业链,销售端推广企业+主播深度捆绑森马电商模式,举办会展中心各类展会,打造〔…〕规模最大的场景式直播基地,智造端打造时尚云生产创新中心、浙里智造供全球项目基地,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达85%以上。二是聚力链条化集聚。以〔…〕西部时尚城建设为契机,迭代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十个一机制,按照链长挂帅、链主领航、链群聚力思路,分领域绘制产业链招商图谱,引导、鼓励、帮助更多企业融入长三角产业链联盟,持续深化强链补链、品牌培育,年内出让工业用地1500亩,落地亿元产业项目30个以上。三是聚力阶梯化培育。深入实施制造业四雁培育工程,分链条梳理优质企业培育白名单,大力实施一企一策、高成长企业龙虎榜等梯队培育机制,年内新增10亿元以上企业2家、5亿元以上企业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4家。3/8新兴产业出新。坚持立足优势、深耕细分、抢占赛道理念,深度谋划万亩千亿产业平台,以科教智城一核一轴六片为牵引,推动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三大新兴产业爆发突破、增量崛起。一是数字经济产业。锚定数据安全细分赛道,以中国数安港为主平台,以创建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示范园区为主抓手,开展数据大汇集、空间大拓展、应用大输出三大计划,探索工业制造、交通运输等数据要素〔…〕12大领域应用场景,力争年内集聚生态企业500家、数据交易额超10亿元。二是生命健康产业。锚定大分子重组蛋白药物制剂、应急医疗器械、数据医疗、医疗美容等细分赛道,以中国基因药谷为主引擎,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全国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三大国家级平台为支撑,加快细胞生长因子(bFGF)凝胶、安源生物细胞生长因子(FGF21)融合蛋白等创新药研发,力争年内投用产业空间100万平方米、生命健康产业规模破200亿元,跻身全国第一方阵。三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以华中科技大学、〔…〕大学、上海大学等五所大学〔…〕研究院为驱动,探索发展新型储能,加快浙大半导体全国重点实验室〔…〕基地落地,推进冠盛固态电池、煌能新能源等重大项目建设,年内整体规模破50亿元。未来产业谋新。抢滩布局低空经济、脑机接口等未来产业赛道。一是低空经济。依托〔…〕大学通航教育资源、〔…〕安防职业技术学院无人机专业优势,谋划建设低空交通产业概念验证中心,大力推进航路网等四网协同、政务航空数字服务等九场景创新,招引落地高德空中地图等前沿项目,全力推动低空产业爆发。二是脑机接口。依托〔…〕大学〔…〕研究院,重点突破脑机融合、类脑芯片、大脑计算神经模型等关键技术和核心器件,探索医疗康复、无人驾驶、虚拟现实等应用场景,打造未来信息产业新高地。二、三支队伍驱动新质生产力,锻造共同富裕主力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创新驱动的底层逻辑是人才驱动,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就是要坚持大人才观,系统谋划三支队伍建设,以人才第一资源赋能发展第一要务,走出以人才强引领产业强、人民富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抓实决定因素,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落实省委五个一要求,构建干部成长成事全链条。一是聚力争先示范。深化以事找人、人事贯通体系,围绕平台建设、招商引资等攻坚战场,开展干部赋能新质生产力专项考核,推行比增速、晒指标提升,比排名、晒目标完成,比服务、晒问题化解三比三晒活动,激扬事事争一流精气神。二是聚力能力提升。聚焦干部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脱节、懂新兴产业干部紧缺断档等问题,开展新入职干部三年黄金期成长计划、专业干部回巢归位等举措,打造投行化、专业化新型招商团队,焕新更专更通、敢干敢担铁军底色。三是聚力敢闯敢拼。打好关爱5/8干部12条等组合拳,深化容错纠错、澄清正名等机制,鼓励围绕产业转型、基金运作、成果转化、共同富裕等堵点大胆改革,掀起改革促发展攻坚热潮。强化中坚力量,打造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落实省委五个能要求,推动发展活力奔涌不息。一是构筑人才集聚新磁场。坚持平台引才,迭代人口高质量发展24条,聚焦创新型人才引育留用关键环节,畅通才企联创院企合作等人才落地路径,深化科技副总等机制,探索设立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投早投小基金,年内新引育国省级领军人才8名以上。二是重塑企业家培育新模式。实施瓯商提升青蓝接力两大工程,特色化推行新生代企业家三年培养计划,优化新生代成长路径,用好用足成长公益基金等培育载体,探索青年企业家+科学家合作新模式,新培育高水平企业家100名以上。夯实基础支撑,打造高素养劳动者队伍。落实省委五个有要求,营造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格局。一是构建技能培育体系。聚焦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等领域,依托〔…〕安防职业技术学院、中国数安港、〔…〕职专等平台,探索政府+院校+行业协会+龙头企业联合体培养模式,探索预制菜制作工、智能锁装配工等新职业标准和规范开发,深化数据管理、网络安全、短视频制作等职业技能培训,加快打造瓯越数字技谷等职业技能培训新阵地。二是构建技能创富体系。深化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探索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引导企业建立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和业绩贡献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探索技术工人中长期激励机制,畅通职工增技-企业增效-职工增收创富循环。三、三大生态赋能新质生产力,凝聚共同富裕向心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质生产力既需要政府超前规划引导、科学政策支持,也需要市场机制调节、企业等微观主体不断创新,是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共同培育和驱动形成的。发展新质生产力、凝聚共富向心力,就是要以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为引领,全面强化创新生态、创业生态、服务生态,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整合裂变。创新生态大突破。以实施创新生态十条为引领,积极推进模式创新、制度创新,营造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一是让成果转化更顺畅。深度融入长三角创新联合体建设,聚焦关键技术突破、企业需求匹配等关键环节,充分发挥〔…〕大学城、七大高能级科创平台优势,以头部企业+大学(研究院)创新联合体为驱动,全链打通科技成果产业化路径。二是让科技探索更自主。建立技术服务经纪人培育机制,用好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红利,积极推进科技计划自由探索项目赋权改革,赋予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大力推进科技特派员等制度,从高校、科研院所中遴选一批科研人员指导企业开展技术攻关,探索科技赋能产业发展有效模式。三是让培育体系更完备。以全域孵化为理念,扎实推进大孵化7/8集群版建设,构建物理空间+主导产业+专业运营+科创基金+服务配套全周期全链条服务体系,健全技术担保科技融资、科创指数贷等机制,强化二次开发、中试熟化、链式创新孵化等多元服务供给,年内新增孵化面积30万平方米。营商生态大突破。以打响360增值幂营商品牌为引领,以实施营商环境十大举措为抓手,加快构建政策精准、企业放心、政商亲清的新型服务体系,打造想搬来、迁不走营商生态。一是优化企业服务体系。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全覆盖建设企业服务中心,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行容缺受理+承诺制办理模式,推动更多政务服务向一类事场景升级,打造全链条、全天候政务、全过程企业服务新生态。二是优化政策供给体系。坚持企业点单、政府端菜理念,迭代1+5+16产业政策体系,统筹引导政策、项目等各类资源要素向重点产业链汇聚,护航企业稳健发展。三是优化要素支撑体系。聚焦企业关心的融资、土地等问题,全面做强大罗山基金村平台,拓展企业融资渠道。打好工业旧改工业增容等组合拳,深化数据得地产出得地等举措,规范工业用地二级市场、退二进三行为,实现5000万元以上优质企业用地全覆盖。服务生态大突破。以儿童友好型、青年发展型、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为引领,打造创业创新梦想地。一是供给最优生活服务。以实施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为引领,启动新一轮十大民生实事三年计划,全力解决车位、厕位、床位等民生难题。以梧田老街、青灯市集等网红打卡点为核心,提升塘河博物馆群等爆点项目,培育精彩夜生活·瓯嗨九点半夜间经济品牌,打造更多沉浸式、体验式新消费场景。二是供给最优教育服务。以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为目标,深入实施国家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全面开展主城教育五年行动,保障高层次人才、企业务工子女公办学校应读就读,切实解决后顾之忧。三是供给最优安居服务。深入实施惠青安居工程,探索试点人才公寓先租后售模式、回购制度,加大青年人才购房补助力度,打造青年驿站等短期居住服务矩阵,每年筹集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3000套、优质配售型人才住房200套以上,真正让各类人才留得下、住得好。汇报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