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乡加强作风建设,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推进基层治理,维护群众利益。下面网友分享多篇相关内容供您参考学习,希望有您喜欢的。
XX乡关于深化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的情况报告(精品)为深入贯彻落实XX县关于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的专项行动部署,巩固并深化前期整治工作成效,我乡党委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聚焦民生痛点、权力运行风险点,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推动专项整治工作走深走实,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强化组织领导与思想武装,校准政治航向乡党委深刻认识到,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是厚植党的执政根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关键之举。为此,自2025年8月以来,我乡坚持高位推动、思想先行,迅速构建了严密高效的组织领导体系。其一,集中学习研讨,统一思想认识。乡党委通过召开1次党委会专题会议和2次专项工作部署会,形成了上下贯通、层层压实的工作格局。在党委会层面,班子成员率先垂范,集中学习了《XX同志在全县群腐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精神,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同时,会议专题学习了XX省纪委监委公开发布的8起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典型案例,以案为鉴、以案明纪,引导班子成员从反面教材中汲取深刻教训,对照检查自身,切实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其二,周密部署动员,明确责任分工。在覆盖机关全体干部、各村及站所负责人的专项部署会上,乡党委对专项整治工作进行了全面动员和具体安排。会议逐项传达了上级的工作要求,结合我乡实际,深入剖析了在乡村振兴项目资金监管、惠民政策落实、基层“微权力”运行等方面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风险点。为确保整治工作不走过场、不留死角,我乡建立了“领导牵头、分管负责、专人落实”的责任机制,将各项整治任务分解细化,明确到具体责任领导、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确保压力传导到位、责任落实到人,为专项整治工作的有序高效开展锚定了“方向标”、铺设了“快车道”。二、创新监督与制度建设双轮驱动,织密权力监督网络乡党委坚持标本兼治、系统施治的原则,一手抓监督方式创新,强化问题整改闭环;一手抓制度体系建设,着力从源头防范风险,构建起覆盖基层权力运行全链条的“防护网”与“防火墙”。(一)深化闭环监督,提升整改实效为破解基层监督难题,我乡着力构建“领导靠前督、基层实时报”的上下联动监督体系。一方面,强化领导干部的“一线监督”角色。乡党政主要领导及班子成员带头深入基层,对前期排查及新发现的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全程跟踪、动态问效。针对尚未完成的整改事项,全面推行“清单式管理、销号制推进”工作法,建立问题台账,明确整改时限、标准和责任人,完成一项、销号一项。截至目前,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域,已成功销号整改问题15个。另一方面,压实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前哨”职责。乡纪委定期组织对各村村务监督委员会负责人进行业务培训,进一步明确其在村级事务决策、财务管理、项目实施等方面的监督职责与权限。要求其规范监督检查工作,定期汇总监督情况,及时上报监督工作记录,确保基层监督不虚化、不弱化。这一良性互动机制,有效打通了基层监督的“最后一公里”,使监督触角延伸至最末梢。(二)聚焦关键环节,健全长效制度乡党委深刻认识到,制度建设是管根本、管长远的治本之策。以“以案促改、标本兼治”为导向,聚焦基层权力运行中人、财、物、事等关键环节,开展了一轮系统性的制度“废改立”工作,核心在于管好“钱、章、物”三个关键要素。首先,修订《XX乡政府财务管理制度》,核心是管住“钱袋子”。虽然修订后的制度细则全文有待进一步的标准化文本发布,但其修订重点明确指向了规范资金审批程序与强化核算监管。新制度进一步细化了各类支出的审批权限与流程,严格执行“一支笔”审批制度,并根据金额大小设定分级审批流程,明确经办、审核、审批等各环节人员责任,确保每一笔资金的使用都有据可查、有迹可循。同时,加强了对项目资金、专项补贴等大额资金的集体决策与公开公示要求,提升财务透明度。其次,健全《XX乡政府印章管理制度》,核心是管住“公章”。鉴于印章在基层权力运行中的关键作用,新制度着重强化了印章的集中统一管理。明确规定乡政府及下属单位公章由专人保管,建立严格的印章使用审批与登记流程。任何文件、合同、证明的用印,均需履行书面申请、分管领导或主要领导审批的程序,并在用印登记簿上详细记录用印事由、时间、批准人及经办人,实现了印章使用全程留痕、责任可追溯,从物理上杜绝了“萝卜章”和权力滥用风险。再次,细化《XX乡政府内部采购制度》,核心是管住“物资”。针对政府日常办公用品、小额服务、零星工程等未达到政府采购限额标准的内部采购行为,新制度构建了全流程管控机制。制度要求,所有采购必须履行内部申请、预算审核、市场询价、集体商议等程序。对于达到一定金额的采购项目,需由至少两名工作人员共同进行市场价格调查,并提交比价情况说明,由班子会议或专题会议集体研究决定,彻底改变了过去可能存在的“一人采购、一人说了算”的局面,有效防范了廉政风险。三、聚焦民生精准施策,检验专项整治最终成效专项整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乡党委将整治工作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度融合,以实际行动回应群众关切,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2025年8月份以来,我乡靶向发力,集中力量办好了四项民生实事。一是实施人居环境与安全整治。针对部分村庄存在的杂物房乱堆乱放及个别危旧房屋安全隐患,组织力量进行集中拆除与清理,累计拆除危房X处,清理卫生死角X处,不仅有效保障了群众的居住安全,也显著优化了村容村貌,改善了人居环境。二是筑牢防汛安全屏障。鉴于当前仍处汛期,乡党委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组织各村对辖区内的河道、地质灾害隐患点、低洼地带等进行拉网式排查,建立风险点台账。同时,全面盘点并补充防汛救灾物资,修订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并组织开展了防汛演练,确保一旦发生险情,能够迅速响应、有效处置。三是强化公共卫生安全。扎实推进鼠疫防控各项措施,通过宣传教育、环境整治、监测预警等多种手段,严防疫情输入和传播,保障了辖区公共卫生安全。四是普及防溺水安全知识。针对夏季溺水事故高发的特点,特别是为了保护农村留守老人和儿童等重点人群,我乡充分利用村级广播“大喇叭”、村民微信群、宣传栏等线上线下渠道,高频次、广覆盖地普及防溺水安全常识和落水急救知识,努力从源头上预防悲剧发生。通过这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实事,专项整治工作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转化为守护群众利益的实际行动。虽然本次专项整治工作后的专项群众满意度调查数据尚未出炉,但从这些具体举措带来的环境改善、安全保障和便民服务中,已初步收获了积极的社会反响。后续,可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适时引入第三方或组织开展系统的满意度调查,以量化数据客观评估整治成效,为持续改进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四、专项整治工作的主要成效与分析本轮专项整治坚持问题导向,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尤其在规范基层权力运行和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方面成效显著。一是在资金监管领域,实现了精准监督与有效整改。我乡对2013年以来的169个乡村振兴项目进行了“地毯式”清查,涉及资金总额高达1.1531亿元。通过清查,共发现并整改了5个资金使用不规范的问题,并对6份项目台账资料进行了补充完善。同时,针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域的突出问题,累计排查并销号整改问题15个。这些举措有效遏制了在项目资金和集体资产管理中可能出现的截留挪用、虚报冒领、管理混乱等现象。二是在惩治“微腐败”方面,保持了高压态势与震慑效应。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村干部“微权力”寻租等问题,乡纪委加大执纪审查力度,坚持抓早抓小、动辄则咎。专项整治期间,共立案查处相关案件2起,给予党纪处分2人。通过严肃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案件,不仅惩治了当事人,更教育了广大基层干部,释放了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强烈信号。三是在规范乡村建设方面,取得了节约成本的直接经济效益。通过强化对乡村建设项目的事前预算审核、事中流程监督和事后竣工验收,有效杜绝了工程虚报造价、偷工减料等问题。据初步估算,仅在近期实施的几个小型基建项目中,通过严格的成本控制和规范管理,累计节约项目成本约80余万元,将有限的资金真正用在了“刀刃”上。五、下一步工作思路与方向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下一步,XX乡将以此次专项整治为新起点,持续发力,巩固成果,建立长效机制。第一,在深化理论学习上持续用力。将学习贯彻上级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论述精神作为长期任务,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引导全乡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第二,在强化监督效能上持续用力。继续完善“四位一体”监督格局,统筹党内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和村务监督力量,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少数,坚决防止“微腐败”问题反弹回潮。第三,在完善制度体系上持续用力。对此次修订的财务、印章、采购等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评估,根据实践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予以修订完善,真正实现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第四,在破解民生难题上持续用力。坚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建立健全民生诉求快速响应和办理反馈机制,着力解决好群众在教育、医疗、养老、环保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以实实在在的整治成效守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为全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的作风保障,凝聚起磅礴的民心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