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站稳人民立场密切联系群众以优良作风筑牢党的执政根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党课强调站稳人民立场,密切联系群众,以优良作风筑牢党的执政根基。以下由网友整理分享的党课站稳人民立场密切联系群众以优良作风筑牢党的执政根基相关文档,供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吧!

党课:站稳人民立场密切联系群众以优良作风筑牢党的执政根基同志们,今天我们围绕“站稳人民立场,密切与群众联系”主题开展授课,核心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结合近年来查处的典型案例和党的建设历史经验,深刻剖析脱离群众的危害、阐明密切联系群众的极端重要性,进而明确新时代强化党群血肉联系的实践路径。这既是深化主题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践行“两个维护”、扛起政治责任的具体体现。一、脱离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必须深刻警醒,认清其历史教训与现实危害。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纵观古今中外,脱离群众的政党必然走向衰败,这是被历史和现实反复验证的铁律。一是从历史镜鉴看,脱离群众必然丧失执政根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是中国古代政治智慧的结晶,更是对执政规律的深刻总结。夏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商纣“以酒为池,悬肉为林”,最终导致百姓发出“时日曷丧,予与汝偕亡”的呐喊,王朝覆灭在所难免;苏共在解散时拥有2000万党员,却因长期脱离群众、漠视民生,90%的民众认为其不再代表人民利益,最终一夜垮台——这些教训深刻表明:人心向背决定政权存亡,脱离群众就是自断根基、自毁长城。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始终把“不脱离群众”作为生命线。革命战争年代,正是因为我们党与群众同甘共苦、鱼水相依,才能在“小米加步枪”的条件下战胜强大敌人;建国初期,正是依靠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我们才能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生政权。但历史也提醒我们,执政地位不是一劳永逸的,一旦放松对“脱离群众”的警惕,就可能重蹈覆辙。二是从现实案例看,脱离群众直接损害群众利益。近年来查处的典型案例,无不暴露出部分党员干部在联系服务群众中的“冷硬横推”,其本质就是脱离群众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祟。比如湖北安陆市府城街道办事处的案例:面对省委巡视组交办的群众信访事项,社区党委书记万小平“不过问、不审核”,副书记卓威“不入户、不化解”,网格员严小丽“不核实、报假情”,最终用“虚假整改”应付上级,完全把群众诉求抛在脑后。再看哈尔滨医保系统的问题:道里区医保中心不顾群众需求,擅自将每日预约号从120个减至60个,导致群众“彻夜排队抢号”“黄牛倒号”;市医保局推进“放管服”改革不力,83项业务21项未实现网上办理,下放事权后“放后失管”——这些问题看似是“工作效率”“履职尽责”问题,实则是“心中无群众”的立场问题,最终不仅让群众办事难、利益受损,更让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打折扣。《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明确规定,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能解决而不解决”“对群众诉求消极应付”的行为,要严肃追责。上述案例中,相关责任人分别受到党内警告、严重警告、政务记大过等处分,这既是对违纪行为的惩戒,更是对全体党员干部的警示:脱离群众不是“小事小节”,而是违反工作纪律、群众纪律的“大事大非”,必须坚决纠正。三是从深层危害看,脱离群众会阻碍事业发展。正如中央党校张希贤教授指出的,“四风”问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是破坏党群关系的“大敌”——形式主义让政策“空转”,官僚主义让服务“断档”,享乐主义让干部“变质”,奢靡之风让群众“寒心”。当前我们正处于深化改革的攻坚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群众利益诉求更复杂、对公平正义的期待更高,如果任由脱离群众的问题蔓延,不仅会让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不到解决,还会导致矛盾积累、风险叠加,最终阻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比如有的地方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不顾群众实际需求;有的干部“对下负责不如对上负责”,把“留痕”当“实绩”——这些行为本质上是“政绩观错位、权力观扭曲”,最终只会让改革发展的成果偏离群众期待,让党失去最坚实的依靠力量。二、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生命线,必须正本清源,把握其政治内涵与时代意义。党章明确规定:“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站稳人民立场、密切联系群众,不仅是工作方法问题,更是关乎党的性质宗旨、执政地位的政治问题。一是密切联系群众是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宗旨的深刻阐释。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毛泽东同志在江西瑞金时就强调“要深刻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新时代,银川市审批服务管理局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抓手,打造“无事不扰、无处不在”的营商环境;余姚市公安局梁弄派出所践行“枫桥经验”,用“背包警务”进村入户为群众排忧解难——这些实践都印证了一个真理:党只有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才能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当前,部分党员干部出现“宗旨意识淡薄”问题,有的把权力当“私器”,有的把服务当“负担”,这本质上是忘记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党的权力来自人民,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党员干部的“政绩”,不是上级的“评价”,而是群众的“笑脸”,是解决了多少群众的“急难愁盼”。二是密切联系群众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回顾党的百年历程,从抗日战争时期“军民团结如一人”,到改革开放时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来自群众创造,再到新时代脱贫攻坚“全党动员、全民参与”——我们党之所以能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当前,我们面临“四大考验”“四种危险”长期存在,特别是西方敌对势力不断试图离间党群关系、推行“和平演变”,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更紧密地联系群众,才能筑牢“铜墙铁壁”,确保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三是密切联系群众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力量源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改革发展的根本动力。无论是科技创新、产业升级,还是乡村振兴、基层治理,都离不开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比如“放管服”改革的深化,需要倾听群众对“办事难”的吐槽;乡村振兴的推进,需要尊重群众对产业发展的选择;基层治理的优化,需要吸纳群众对“平安建设”的建议——离开了群众的参与和支持,任何政策都可能“水土不服”,任何事业都难以“行稳致远”。正如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所强调的,“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必须放下“官架子”,甘当“小学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智慧,把群众的“金点子”转化为改革发展的“好举措”,让党的决策部署既符合中央精神,又贴合群众需求。三、以过硬举措强化党群血肉联系,必须知行合一,锚定“三个聚焦”狠抓落实。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以“钉钉子”精神解决脱离群众的问题,把“站稳人民立场”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转化为密切联系群众的实际成效。一是聚焦“思想铸魂”,筑牢“人民至上”的政治根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从思想上真正认同“群众路线”,才能在行动上自觉践行“群众路线”。一要强化理论武装,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论述、党章中的群众路线要求,纳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党支部“三会一课”的重要内容,深刻领会“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坚决防止“精神缺钙”导致的“脱离群众”;二要传承优良传统,学习毛泽东同志“深入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弘扬“四下基层”(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的优良作风,让“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成为思维习惯和工作常态;三要开展警示教育,结合湖北安陆、哈尔滨医保等典型案例,深入剖析脱离群众的思想根源和危害,让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二是聚焦“作风转变”,破解“联系群众”的现实难题。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群关系问题,必须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一要解决“急难愁盼”,建立“群众诉求清单”“问题解决清单”“成效反馈清单”,对信访办理、政务服务、民生保障等领域的突出问题,实行“台账式管理、销号式推进”,坚决杜绝“消极应付”“虚假整改”;二要整治“形式主义”,警惕“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过度留痕”等新变种,精简会议文件,把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多时间“走基层、听民声”;三要用好“四种形态”,对苗头性、倾向性的脱离群众问题,及时开展谈心谈话、批评教育,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对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依规依纪严肃追责,让“群众纪律”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三是聚焦“制度保障”,构建“长效联系”的机制支撑。密切联系群众不能靠“一时热情”,必须靠制度“保驾护航”。一要完善“联系群众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包联基层联系点”“结对帮扶困难群众”等机制,推动党员干部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二要健全“利益表达机制”,畅通信访、网络、热线等群众诉求渠道,完善听证、协商、反馈等制度,让群众的“声音”能被听到、“诉求”能被回应;三要强化“监督考核机制”,把“群众满意度”作为干部考核、评优评先的重要标准,把联系群众的成效纳入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的重要内容,推动“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四要深化“廉政建设机制”,严查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特别是工程建设、民生保障等领域的“微腐败”,让干部“清正”、政府“清廉”,以廉政赢得群众“信任”。同志们,站稳人民立场、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永恒的课题,也是每一名党员干部的政治责任。新时代新征程,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以实际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优良作风凝聚起推动事业发展的磅礴力量!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gongwenbao.net 公文包.

备案号:赣ICP备18015867号-9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