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该方案旨在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能源效率、推广清洁能源等措施进一步减少能耗和污染排放,具体目标如何实现?下面网友分享多篇相关内容供您参考学习,希望有您喜欢的。

“十五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按照《省“十五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实施方案》部署,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更高起点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目标任务,结合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建设,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建设要求,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加快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优化调整,健全污染防治长效机制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完善节能减排制度体系,提升节能减排治理能力,完善实施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以下简称“能耗双控”),强化污染物总量控制,推动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实现节能降碳减污协同增效、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确保完成“十五五”节能减排目标,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二、主要目标到2030年,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5年下降13%,能源消费总量得到合理控制,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重点工程减排量较2025年分别完成14000吨、900吨、800吨、1650吨。节能减排政策机制更加健全,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三、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一)重点行业绿色提升工程。以电力、有色金属、国内民航、化工等行业为重点,对标能效标杆水平,促进行业整体能效水平提升,系统梳理能效低于基准水平的重点企业清单,组织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升级行动,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实施电子、化工等产业集群分类治理,鼓励行业、企业加快工艺革新,加快推行绿色制造、清洁生产及资源循环利用,推广绿色工艺技术设备,建设一批绿色工厂。开展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改造,推动重点行业清洁生产,依法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加强数据中心、边缘计算中心、云计算中心绿色建设和改造,数据中心能源利用效率原则上应低于1.3,逐步达到绿色数据中心要求。“十五五”时期,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4%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18%。到2030年,通过实施节能降碳行动,数据中心达到能效标杆水平的比例超过30%,鼓励高耗能重点行业能效水平应提尽提。(各区政府,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管局、民航安全监管局、市通信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以下均需各区政府落实,不再列出)(二)提升产业园区循环化水平。实施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园区发展水平。在重大片区和产业园区推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促进能源、水、土地等各类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依法依规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严格准入标准,提升清洁生产水平,完善循环产业链条,推动形成产业循环耦合。以海沧台商投资区、火炬高新区、同安工业园区为重点,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进供热、供电、污水处理等设施共建共享、能源梯级利用、资源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安全处置。加快建设新机场、新会展中心等重点综合能源供应项目。到2030年,支持建成一批国家级节能环保示范园区,具备条件的省级以上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国资委、市市政园林局、火炬管委会、市机场片区指挥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三)城镇绿色节能改造工程。全面推进城镇绿色规划、绿色建设、绿色运行管理,统筹推动低碳城市、韧性城市、海绵城市、“无废城市”建设。构建绿色低碳建筑体系,规范绿色建筑设计、施工、运行、管理,推行装配式钢结构等新型建造方式,持续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广绿色低碳建材和绿色建造方式。全面提高建筑节能标准,提升公共建筑用能监测和低碳运营管理水平,加快发展超低能耗建筑,加大零碳建筑的开发和应用,积极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建筑光伏一体化建设。实施商品住宅用地出让定品质,提升商品住宅绿色建筑等级。开展城乡建设领域绿色低碳试点,探索减碳降碳技术路径。实施绿色高效制冷行动,以建筑中央空调、数据中心、商务产业园区、冷链物流等为重点,更新升级制冷技术、设备。实施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工程。到2030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绿色高效制冷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市建设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发改委、市资源规划局、市交通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市政园林局、国网供电公司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四)交通物流节能减排工程。推动绿色公路、绿色港口、绿色机场建设,有序推进充换电、加注(气)站、加氢站、配套电网及港口机场岸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动船舶岸电受电设施改造,到2030年,船舶受电设施安装率、使用率大幅提高,主要港口75%以上专业化泊位(危险货物泊位除外)具备向船舶供应岸电的能力。推动“电动”建设,打造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高地,加快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进程、扩大社会运营领域车辆新能源推广、加快特殊场景新能源化试点示范、支持船舶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化更替。加快发展绿色低碳货运,持续推进“丝路海运”和中欧班列物流通道建设,推广跨方式快速换装转运标准化设施设备。加快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积极推动智慧港区建设,加快建设无人场站、智能化仓储等物流设施。鼓励配送企业开展集中配送、共同配送、夜间配送等集约化配送模式。加快标准化物流周转箱推广应用,全面推广绿色快递包装,推进邮件快递包装绿色化、减量化和可循环。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以上,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二氧化碳排放较2025年下降5%,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二氧化碳排放较2025年下降3.5%,铁路、水路货运量占比进一步提升。(市交通局、港口局牵头,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建设局、市商务局、铁路南昌局集团车站、民航安全监管局、市邮政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五)农业农村节能减排工程。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开展乡村电气化试点,加快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中的应用,推进燃气下乡。推广应用农用电动车辆、节能环保农机和渔船,发展节能农业大棚,推进农房节能改造和绿色农房建设。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广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化肥使用量比2025年减少10%,大力推广农作物绿色防控、统防统治,开展农药减量控害行动,农药使用量比2025年减少10%。深入推进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推广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等实用技术,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和垃圾处理能力,统筹推进农村污水、黑臭水体治理,因地制宜促进粪污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基本消除较大面积的农村黑臭水体。到2030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9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绿色防控、统防统治覆盖率分别达到55%、45%。(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建设局牵头,市工信局、市水利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市政园林局、国网供电公司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六)公共机构能效提升工程。推进公共机构用能管理社会化,推动用能托管新模式。结合公共机构既有建筑大中修改造,对围护结构、制冷、照明、电梯等重点用能系统设备实施节能改造。公务车领域,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新增和更换车辆,除保障岗位工作用车、处置突发事件应急用车、特种专业技术用车、执法执勤用车等特殊场景外,原则上采用新能源汽车。推动能耗定额管理,开展能效对标对表行动。持续推进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活动,评选一批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绿色低碳示范单位。建立健全节约型机关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到2030年,力争80%以上党政机关建成节约型机关。(市机关事务局负责)(七)重点领域污染物减排工程。完善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联合协作机制,增强差异化、精细化协同管控能力。实施温室气体和污染物协同控制,探索开展电力、建材等行业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协同控制试点示范。以印刷、涂装、化工、家具、制药等行业为重点,推进挥发性有机物全过程治理。全面开展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协同防治,推动细颗粒物浓度持续下降,有效遏制臭氧污染。深化水环境污染治理,深入开展入河(湖)入海排污口整治,严格查处各类涉水违法违规行为。实施小流域治理巩固提升工程,推动一批小流域实现水质跨类别提升。推广篑笃湖治理经验与模式,巩固提升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成效。(市生态环境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水利局、市建设局、市交通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八)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工程。立足构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保障体系,坚持先立后破,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严格合理控制新增煤电项目,新建机组煤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推动存量煤电机组节煤降耗改造、供热改造、灵活性改造“三改联动”。推进华夏电力超超临界等容替代项目,实施瑞新热电抽凝式汽轮机能效提升项目。推动工业余热、电厂余热、清洁能源等替代煤炭供热(蒸汽),推进工业炉窑使用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或实施集中供热。淘汰煤电落后产能,加大落后燃煤锅炉和燃煤小热电退出力度,推动淘汰供热管网覆盖范围内的燃煤锅炉和散煤,巩固提升燃煤锅炉整治成果。逐步扩大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范围,以我市在编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划定的三区三线范围和“三线一单”划定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为依据,将各区的城镇开发边界划定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坚持环境质量底线,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资源规划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九)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工程。实施全过程污染物治理,推进原辅材料和产品源头替代工程,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为重点,推动使用低(无)挥发性有机物含量的原辅材料,加大源头替代力度。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推动全市VOCs企业规范台账管理、推进源头控制、提高密闭要求、完善治理设施,确保稳定达标排放。实施涉挥发性有机物提标改造综合整治工程,全面提升废气收集率、治理设施同步运行率和去除率,确保实现达标排放。开展易挥发有机液体储罐改造,对浮顶罐推广采用全接液浮盘和高效双重密封技术,对废水系统高浓度废气实施收集处理,加强油船和原油、成品油码头油气回收治理,落实储油库、加油站三次油气回收治理。积极探索推广集中喷涂中心、活性炭集中处理中心、溶剂回收中心、第三方治理等集中处理处置新模式。实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区域内倍量替代。到2030年,溶剂型工业涂料、油墨使用比例分别降低20个百分点、10个百分点,溶剂型胶粘剂使用量降低20%。(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十)环境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加快构建集污水、垃圾、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和监测监管能力于一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推动形成由城市向农村延伸覆盖的环境基础设施网络。持续推进城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加快城市生活污水管网建设和改造,全面推进市政排水管网及居民小区、公共建筑、企事业单位内部排水管网错接混接改造、雨污分流改造和破损管网更新修复,消除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管网空白区,推行污水资源化利用和污泥无害化处置,推广再生水用于市政杂用、工业用水和生态补水。加快建设完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到2030年,新建改造污水收集管网400公里,新增污水处理能力53.5万吨/日,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75%,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9%,力争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达到100%。(市市政园林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发改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四、完善节能减排制度体系(一)优化能耗双控制度。坚持节能优先,强化能耗强度降低约束性指标管理,以能源产出率为重要依据,综合发展阶段和节能潜力等因素,科学分解各区“十五五”能耗强度降低基本目标,合理确定能耗强度降低激励目标,实行基本目标和激励目标双目标管理。“十五五”时期地区新增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不纳入各区能源消费总量考核,原料用能不纳入各区能耗双控考核。积极争取国家重大项目能耗单列,支持保障重大项目建设。提升节能形势分析能力,逐步建立用能预算管理制度,推动

1 / 3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gongwenbao.net 公文包.

备案号:赣ICP备18015867号-9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