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思想,结合实际工作,推动地方发展,共创美好未来!以下是阿拉网友分享的“在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集中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有所用途!
在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集中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同志们: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结合分管的自然资源、城乡建设和生态环保工作,谈一些学习体会和工作思考。《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是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纲领性文献。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生态文明建设等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建设现代化”这一时代课题,为我们统筹城乡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根本遵循。特别是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及“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指示,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刚才,李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刻,为我们深入学习领会著作精神、指导推动当前工作指明了方向。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我的认识。一、坚持深学真悟,从“国之大者”高度认识城乡建设与生态保护的重大意义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生态是永续发展的基础。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我深刻认识到,抓好城乡建设和生态环保工作,是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关系发展全局的“国之大者”。第一,必须坚持规划先行,一张蓝图绘到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这深刻阐明了规划在城乡发展中的龙头作用。过去,我们有些地方存在“规划跟着项目走”“新官不理旧账”的问题,导致城市建设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出现了一些“拉链路”“半拉子工程”。这警示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和法律权威。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再开发建设,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努力建设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城市。第二,必须坚持生态优先,走绿色发展之路。总书记反复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些重要论述,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XX县生态环境基础较好,森林覆盖率达到XX%,这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和最大的发展优势。但同时,我们也面临着XX河流域水环境治理、矿山生态修复、城乡环境污染等现实压力。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两山”理念,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更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第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建设人民满意城市。总书记指出,“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这明确了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城市建设得好不好,群众满意不满意是唯一的标准。我们要深刻反思,在过去的城市建设中,是否存在重“面子”轻“里子”,重“速度”轻“温度”的现象?老旧小区改造是否充分征求了居民意见?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是否方便群众生活?背街小巷、农贸市场等“细枝末节”是否得到了足够重视?这些问题都关系到城市的品质和群众的切身利益。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补齐民生短板、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上来,努力建设一座有温度、有品位、宜居宜业的幸福家园。二、坚持查改贯通,在对标看齐中找准城乡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差距短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镜子,对照检查我县城乡建设和生态环保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在城乡统筹发展上还有差距。长期以来,“重城轻乡”的惯性思维依然存在,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县城首位度不高,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城市功能品质有待提升。而广大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欠账较多,村庄规划滞后,特色风貌不彰显。城乡之间要素流动不畅,融合发展水平不高。二是在城市精细化管理上还有不足。城市管理中还存在“粗放式”的问题,比如车辆乱停乱放、占道经营、垃圾清运不及时等现象屡禁不止。智慧城市建设步伐不快,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水平有待提高。城市更新的理念还没有完全树立起来,对历史文脉的保护和传承重视不够。三是在生态环境治理上还有硬仗要打。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反馈的一些问题,虽然进行了整改,但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反弹风险依然存在。XX河流域部分支流的水质还不稳定,存在劣V类的风险。土壤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工作任务依然繁重。部分干部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还不够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还没有真正深入人心。这些问题,是我们的痛点,也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攻坚点。必须下定决心,采取有力措施,逐一破解。三、坚持担当作为,在真抓实干中推动城乡面貌和生态环境的整体跃升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学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就是要将其转化为推动XX县城乡建设和生态环保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第一,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引领城乡协调发展。要高质量完成县、乡两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形成全县“一盘棋”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以县城为中心,以重点镇为节点,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融合发展。启动新一轮县城品质提升行动,重点实施道路交通畅通、老旧小区改造、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等工程,增强县城的承载力和吸引力。第二,加强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治理效能。要像“绣花”一样管理城市。深入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厘清市区两级管理权限,推动管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大力推进智慧城管建设,整合数字城管、公安天网等信息平台,实现“一网统管”,提升城市管理的智能化、科学化水平。持续开展市容市貌综合整治,下大力气解决好停车难、如厕难、环境卫生差等群众反映强烈的“城市病”,让城市更干净、更有序、更安全。第三,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筑牢绿色生态屏障。要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抓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管控工业废气、扬尘和机动车尾气,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90%以上。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深入实施XX河流域综合治理,确保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加强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和风险管控,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居环境安全。同时,要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林下经济等绿色产业,真正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同志们,建设美丽XX是全县人民的共同期盼。我将以此次学习为新的动力,坚定不移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和“建功必定有我”的担当,一锤接着一锤敲,一年接着一年干,努力把我县建设成为山清水秀、城乡共美、人民幸福的美好家园!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