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科长分享了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强调提升法治思维,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推动工作规范化!下面是网友整理编辑的法规科长在2025年党组中心组学习会上的交流发言相关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喜欢就下载支持!
法规科长在2025年党组中心组学习会上的交流发言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今日,能参与此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的集体学习,我倍感荣幸,内心亦深受教益。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最新重要讲话与指示精神,尤其是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深刻论述,我仿佛穿越时空,亲身经历了那段波澜壮阔、气吞山河的革命岁月。那段历史,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更是一座巍峨不倒的精神丰碑,它时刻警醒着我们:今日的和平安宁与繁荣发展,是无数革命先烈以坚定的信仰、严明的纪律和宝贵的生命换来的。结合国家局、*省局及*市局(公司)半年工作会的部署,以及会上通报的违纪违法典型案例,我深刻地将这些学习内容与我的岗位职责——法规科的工作紧密相连,进行了一场触及灵魂的“思想对表”与“工作复盘”。接下来,我将从认识体会、反思剖析和下步打算三个方面,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详细汇报我的学习心得与体会。一、深化认识,筑牢信仰之基——关于学习的深刻体会与感悟法规工作,远非简单的条文制定、执行与监督,它更是一种责任的担当、一种使命的践行。过去,我或许曾陷入事务主义的窠臼,将法规工作视为机械地确保条文被遵守。但此次学习,如同一束强光,照亮了我认知的盲区,使我的认识发生了质的飞跃。首先,法规工作必须具备“战时”的清醒头脑与“战士”的坚定自觉。总书记关于抗日战争的论述,让我深刻领悟到,铁的纪律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当前,行业发展正处于一个内外部环境错综复杂的“战场”之上。对内,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容不得我们有丝毫的懈怠与放松;对外,新型业态的冲击、市场竞争的加剧、综合治理要求的日益严格,每一步都充满了未知与挑战。作为法规科科长,我所守护的“法规”与“纪律”,就是我们在这场持久战中的坚固“防御工事”与明确“战斗准则”。它们绝非冰冷的文字堆砌,而是保障行业健康运行、维护国家利益与消费者利益的鲜活生命线。任何对规则的漠视、变通与规避,都是在动摇我们的“战斗根基”,都是在侵蚀我们事业的基石。其次,法规工作必须彰显“民心”的导向与“服务”的温度。从总书记在山西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到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对民生问题的深切关切,无不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观我们的工作,法规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其严谨的执行,更在于人心向背的考量。如果我们的制度设计脱离了一线实际,让基层同志和零售客户感到“繁琐难懂、高高在上”,那么制度的善意就会在执行中大打折扣,甚至引发抵触情绪。因此,法规工作不能仅仅满足于程序上的“严丝合缝”,更要追求效果上的“春风化雨”。我们要在严格规范市场秩序的同时,主动靠前服务,为一线经营减负增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温暖的法治保障,让法规成为推动行业进步的强大动力。再者,法规工作必须秉持“创新”的精神与“发展”的眼光。时代在不断进步,行业在持续发展,法规工作不能固步自封、因循守旧。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于法规工作而言,创新同样至关重要。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关注行业动态,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法规制定与执行模式。例如,面对新型业态的涌现,我们不能简单地用老办法去应对,而要深入研究其特点,制定出既符合法规要求又能促进其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同时,我们还要有发展的眼光,看到法规工作对于行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不断完善法规体系,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只有这样,我们的法规工作才能始终保持活力,更好地服务于行业发展大局。二、对标反思,深挖根源之弊——关于差距的深刻检视与剖析对照总书记的殷切要求,对照*省局(公司)会议的明确指引,再反观那些典型案例中当事人的堕落轨迹,我如坐针毡、如芒在背,深感自身在思想和工作中还存在诸多亟待改进的差距与短板。(一)在政治立场上,我的敏锐性和穿透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有时,我会不自觉地将法规工作视为单纯的业务工作,而忽视了其背后蕴含的深厚政治属性。在审核一份市场管理文件时,我可能更多地关注了其法律逻辑的完整性、条款操作的可行性,却对于这项规定将如何影响当地营商环境的政治生态、如何体现党对经济工作的绝对领导等深层次问题,思考得不够深入、不够主动。这种“就法规论法规”的思维定式,实质上是政治站位还不够高的表现,是我必须深刻反思并努力改正的。(二)在思想认识上,我的自我革命警觉性还不够高。看到案例中一些干部从“好同志”沦为“阶下囚”,我深知其根子在于思想的“总开关”松动了。反思自己,是否存在“温水煮青蛙”的风险?在工作中取得一点成绩后,是否会滋生“差不多就行了”的自满情绪?在面对一些疑难复杂问题时,是否会产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畏难心态?这种思想上的惰性,虽然看似微小,但却是侵蚀党性、削弱斗争精神的“蚁穴”。我必须高度警惕,时常清扫思想上的灰尘,保持思想的纯洁与先进。(三)在纪律作风上,“深入一线”的泥土味还不够浓。我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看材料、审文件,虽然也组织调研,但有时只是“走马观花”,缺乏“下马看花”的深入与细致。对基层执法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零售客户对政策的真实感受和期盼,掌握得还不够鲜活、不够精准。这本质上是一种作风上的漂浮,是官僚主义的潜在表现。这样的工作作风,制定的规则就可能“水土不服”,难以真正落地生根,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四)在制度机制上,“治未病”的前瞻性还不够强。反思我们的制度体系,虽然在不断完善,但更多时候是在问题发生后进行“打补丁”式的亡羊补牢。而对于潜在的风险点,特别是随着数字化转型、新零售模式发展可能带来的新型违规风险,我们的预见性、前瞻性的制度设计还不够到位。如何构建一个动态的、能够自我修复和进化的“活”的制度体系,是我们必须破解的课题,也是我们提升治理能力的关键所在。(五)在责任落实上,“一竿子插到底”的韧劲还不够足。有些制度文件印发后,我对其在基层的培训解读、执行跟踪、效果评估等“后半篇文章”抓得不够紧、不够实。有时满足于“发了文、开了会、部署了”,对于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和梗阻,缺乏有效的闭环管理机制。这导致一些好的制度设计,在“最后一公里”打了折扣,没有完全转化为治理效能,影响了整体工作的推进与落实。三、聚焦突破,实干担当之志——关于下步工作的方向与举措知不足而奋进,望山远而力行。反思是为了更好地前行,是为了明确下一步的努力方向。我将立足法规科长这一岗位,将这次学习的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具体行动,努力在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上实现新突破。(一)强化“政治铸魂”,让每一条法规都“姓党”。我将带领全科同志建立常态化的政治理论学习机制,将学习贯彻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在每一项制度的起草、审核、修订过程中,都要首先进行“政治体检”,深刻分析其背后的政治导向和政治效果,确保所有法规文件都坚决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体现行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担当。坚决杜绝就事论事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业务主义倾向,真正做到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谋划和推进法治工作。(二)深化“作风塑形”,让每一项调研都“沾泥”。针对作风漂浮、脱离实际的问题,我将带头转变工作作风,严格落实“一线工作法”。计划在下半年,将科室50%以上的工作时间用于基层调研和现场办公。建立科室成员对口联系*区、*县营销部和专卖所的制度,定期与基层执法人员、客户经理和零售客户面对面座谈,收集第一手资料,掌握最真实情况。把办公室“搬到”市场一线,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让制定的每一项规则都接地气、有实效、受欢迎。(三)创新“机制赋能”,让每一项制度都“善治”。着眼于“治未病”,我们将积极拥抱数字化变革,提升法规工作的科技含量和前瞻性。我们将依托大数据分析,对市场风险点进行动态监测和预警。2025年上半年数据显示,辖区内涉及新型网络渠道的违规线索同比增长了18%,我们将以此为突破口,联合技术部门开展专项研究,探索建立针对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新业态的线上监管模型和制度规范,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出击,牢牢掌握依法治市的主动权。(四)坚持“闭环强责”,让每一项执行都“到底”。为解决制度落实“最后一公里”问题,我们将建立健全“制度制定—宣贯培训—跟踪问效—评估修订”的全链条闭环管理机制。对今年以来出台的重要文件,逐一开展“回头看”,通过实地检查、案卷评查、效果评估等方式,检验其执行效果。对执行不力、打折扣的单位和个人,要敢于较真碰硬,及时督促整改。同时,探索编制通俗易懂的《法规执行操作指引》,确保制度精神不折不扣地传导至每一位基层执行者。各位领导,同志们,思想的航标一旦确立,奋斗的脚步便会更加坚定。我将以此次中心组学习为新的起点,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作风,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履职尽责的强大动力和生动实践,为推动*市烟草行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全部的法治力量。我的发言完毕,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