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调了加强网络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重要性,提出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的具体措施,共同推进政务服务现代化!下面是网友整理分享的在2025年全县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提升专题培训会议上的讲话相关资料,供大家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吧!
在2025年全县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提升专题培训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组织召开全县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提升专题培训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分析当前我县“一网通办”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并围绕服务能力核验的关键指标进行专题培训和工作部署。这既是一次业务培训会,更是一次思想统一会、任务部署会。刚才,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的同志已经对相关业务知识和核验指标进行了详细解读,提出了具体要求,希望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深刻认识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的极端重要性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将“一网通办”作为数字政府建设的“牛鼻子”工程和转变政府职能的“总抓手”强力推进。在全县各部门、各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回顾过去的工作,我们有几个方面的“亮色”值得肯定。一是服务体系的广度不断拓展。我们已系统梳理了150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基本实现了服务事项的全面覆盖。依托“爱XX”政务服务平台,县级政务服务事项可网办率达到了99.18%,全程网办率也提升至83.19%。特别是在基层服务网络建设上,我们已在全县各镇办、村居投放了“一网通办”集成式自助终端,将超过230项涉及人社、医保、公积金等领域的高频服务送到了群众家门口,初步构建了“15分钟政务服务圈”。二是重点领域的突破不断涌现。市场准入便利度大幅提升,企业开办全程网办率高达99.9%,实现了企业登记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不用跑”的跨越。在“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中,我们成功推动了开办餐饮店等46个“一件事”套餐服务落地,累计为超过500家餐饮店提供了集成化办理服务,审批效率显著提高,获得了企业和群众的一致好评。三是技术赋能的深度不断加强。我们积极探索“数智赋能”,在自助终端上线了“智能绘图”“秒批秒办”等创新功能模块,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从口号变成了现实。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在近期结束的全省第七批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核验中,虽然我们总体达标,但也暴露出一系列深层次问题,这些问题是我们下一步必须攻克的“山头”。一是“通”而不“畅”的问题依然存在。有的部门事项虽然“挂”在了网上,但办事指南要素不全、语焉不详,群众看不懂、不会办;有的事项办理流程线上线下“两张皮”,名为“全程网办”,实则还需要纸质材料,导致网上服务“中看不中用”。二是“办”而不“优”的问题比较突出。少数部门对网上办事的理解还停留在“收发室”阶段,线上申请,线下再审核,没有真正实现流程再造和系统对接。全程网办率83.19%这个数字的背后,也意味着还有接近17%的事项未能实现全流程在线办理,这恰恰是我们需要攻坚的“硬骨头”。三是“联”而不“通”的数据壁垒尚未完全打破。部门间系统不兼容、数据不共享的现象依然存在,导致“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貌合神离”,群众和企业在一个主题下仍需面对多个系统、多次填报,办事体验感不佳。同志们,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是衡量一个地区营商环境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核心标尺。抓好这项工作,向上看,是落实上级决策部署、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治任务;向内看,是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内在要求;向外看,是回应企业期盼、服务人民群众的民心工程。我们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和自我革命的精神,全力推动我县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再上新台阶。二、聚焦关键,精准发力,全面掀起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攻坚新高潮这次培训的核心,就是对标先进、查找不足、明确方向。各部门、各单位要以此次培训为契机,对照核验指标体系,逐项分析研判,拿出切实可行的提升方案。具体来说,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实现新突破。第一,要在“应上尽上、全程网办”上实现新突破,彻底解决“有”和“无”的问题。网上政务服务的基础,在于事项的全面、准确、规范上线。各部门要立即开展一次政务服务事项的“大起底”“大清查”。要对照权力清单和公共服务清单,确保所有政务服务事项无一遗漏、全部认领并发布至政务服务平台。要坚决杜绝“选择性上网”“体外循环”等问题。在此基础上,要聚焦提升全程网办率这一核心指标,下定决心啃下硬骨头。对于目前尚未实现全程网办的事项,要成立工作专班,逐项分析堵点,是因为法律法规限制,还是因为技术条件不足,或是因为部门协同不够?要列出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时限清单,实行挂图作战、销号管理。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要牵头,会同大数据中心等部门,为各单位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特别是要加快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的应用,从根本上打通全程网办的“最后一公里”。我们的目标是,在年底前,实现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达到95%以上。第二,要在“好办易办、体验优良”上实现新突破,着力解决“优”和“劣”的问题。服务好不好,群众和企业最有发言权。我们不能满足于“能办”,必须追求“好办”“易办”。一要推动办事指南的“革命”。要彻底摒弃那些从文件里复制粘贴、专业术语连篇的“天书式”指南。要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通过图文、视频、问答等形式,清晰明了地告知办理条件、所需材料、办理流程、办理时限。每一份办事指南都要经过“用户视角”的严格审视,确保一个普通群众拿着指南就能独立完成申报。二要推动业务流程的“重塑”。“一网通办”的精髓在于通过技术手段倒逼业务流程再造。各部门要打破“先收件、后分发、再审核”的传统模式,推动审批系统与政务服务平台深度融合,实现申请信息自动预审、材料智能核验、审批结果实时反馈。要大力“免申即享”“告知承诺”“容缺受理”等服务模式,最大限度简化材料、压缩环节、缩短时限,让政务服务既有速度,更有温度。三要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在大力发展网上办事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部分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需求。要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完善线下帮办代办服务体系,确保每一位群众都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第三,要在“高效办成一件事”上实现新突破,全力解决“分”和“合”的问题。“一件事”改革是衡量政务服务集成化水平的试金石。这项工作的核心,就是从企业和群众办事的视角出发,将原来分散在不同部门的单个事项,整合成服务群众生产生活的“一件事”,实现“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端)受理、一网办理”。我们目前已经推出了46个“一件事”套餐,但这只是第一步。下一步,一要扩面。要围绕企业从开办到注销、个人从出生到身后的全生命周期,梳理出更多频次高、关联度强、群众有感的“一件事”,成熟一批、推出一批。二要提质。对已经上线的“一件事”,要开展“回头看”,重点解决“貌合神离”、流程衔接不畅、数据共享不充分等问题。牵头部门要真正负起责来,加强与协同部门的沟通对接,打破信息孤岛,实现后台系统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真正让申请人只进“一个门”、只上“一张网”、只填“一张表”。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要加强对“一件事”办理全过程的监督,定期通报办理量、办理时限、群众满意度等情况,倒逼服务质效提升。三、强化保障,压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目标已经明确,任务已经部署,关键在于落实。能不能把这次会议的精神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成效,是对我们各级干部执行力、战斗力的一次重要检验。一要压实主体责任。“一网通办”工作不是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一家的事,而是全县所有部门的共同责任。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要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督办。分管负责同志要具体抓、抓具体,深入一线解决问题。要将这项工作纳入本部门的年度重点任务,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链条。二要建强专业队伍。做好网上政务服务工作,离不开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懂技术的专业队伍。今天的培训只是一个开始。各部门要建立常态化的学习培训机制,既要组织干部职工学习政策法规,也要学习操作技能,更要学习服务理念,努力培养一批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全科型”人才。要鼓励干部职工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突破,对工作中涌现的好经验、好做法要及时总结。三要强化督查考核。好的机制是工作落实的有力保障。县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要发挥好牵头抓总、督促协调的作用,建立“月调度、季通报、年终总评”的督查考核机制。要综合运用数据分析、网上巡查、实地暗访、“走流程”等多种方式,对各部门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考核结果要与部门年度绩效、评先树优直接挂钩,对工作推进有力、成效显著的要予以通报表扬;对思想不重视、工作不力、推诿扯皮、排名靠后的,要进行约谈、通报批评,严肃追责问责,真正在全县形成争先进位、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同志们,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优化营商环境,是一场深刻的政府自我革命,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希望大家以此次培训为新的起点,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奋力开创我县“一网通办”工作新局面,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进人民群众福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谢谢大家!